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中州鋁廠初級中學位於新鄉市西工區,獲嘉縣城西3公里。曾用名中州鋁廠中學、中州鋁廠子弟中學、新鄉市四十二中學、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星移斗轉,幾度春雨潤田,幾多桃李爭芬,年輕的中州鋁廠中國小迎來了自己二十周年華誕!

中州鋁廠中國小位於新焦公路北側的中州鋁廠西工生活區。優美的中國小校園隱藏在茂密的樹層之中,朗日當空,向北遠眺,可見太行山脈,雲台山頂。

中州鋁廠中國小是中州鋁廠廠辦學校。她的誕生和發展,是和中州鋁廠的前進步伐同步的。

國家重點企業中州鋁廠是於1987年11月10日開工建設的,為保證1992年末基本建成氧化鋁一期工程,1993年一季度產出氧化鋁的總目標,鋁廠加快步伐,調集職工,隨遷職工子女迅速遷入焦作,他們被安排在多所中國小就讀,有的離家很遠,上下學很不方便。厂部於1990年10月任命馬義同志為負責人,負責籌辦中州鋁廠中國小。1991年春成立中鋁中學、中鋁國小籌備小組,分別由彭勇、江紀美任組長。籌備組加快運作,三項工作齊頭並進:①老師考核與聘用,②規章制度的調研與制定,③校產採購及驗收。經過籌備組的緊張工作,1991年8月下旬,教師到崗,學校運作方案成熟,規章制度制定完備,開學的準備工作全部就緒,9月1日開學條件成熟。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根據中鋁(91)第064號檔案,中州鋁廠中學、中州鋁廠國小為兩個相互獨立的學校實體,預測國小規模為在校學生670名,中學規模為在校學生600名。中國小分別建立科級行政領導機構,建立黨支部。彭勇同志任中學校長、中學黨支部書記,白洛松、邢乃霞為副校長;江紀美同志任國小校長,劉淑珍同志任黨支部書記(1992年9月起,邢乃霞同志任國小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玉琴同志任副校長)。中國小在廠內由教育處在分管廠長領導下全面管理。教育處首任處長為馬義同志,黨總支書記為李源同志,中州鋁廠分管廠長為肖明旭同志。中國小在教學業務上分別接受新鄉市教育局、新華區教育局領導。家住焦作市的職工子女由教育處與焦作市教育局協商,分別安排在焦作市三中,焦北國小(閆河生活區及附近居住的職工子女)和焦作市23中、解放東路二小(焦東生活區及附近居住的職工子女)就讀,按國家相關規定,鋁廠一年一次支付四校一定數量的借讀費。

1991年建校之初,中國小合用國小校舍執行同一作息時間,大型活動共同主辦,校務會議聯合召開。到1991年底,中學開設五個班,有學生141人,國小開設6個班,有學生116人。當時沒開高中班,高中學生在獲嘉一中借讀,按國家規定鋁廠支付借讀費。

中州鋁廠中學實行年級組常設制,各年級組設組長一人,工會組長一人。行政組、年級組、體音美組為學校的最基本單位,是除教研活動以外的各項工作的參加者和組織者。國小按年段分為低年組、中年組、高年組、體音美組和行政組。教研活動是以教研組為單位,中學設有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理化生組、政史地組、體音美電組;國小設高語組、低語組、數學組、技能組(原體音美組)。學校教研組為教研活動基本單位,雙周二安排教研活動。另外中學教研組每學期組織一至兩次與本專業有關的學生參加的大型活動,按照計畫的報批,學校支付所需經費。教研組是集體備課的組織者。行政人員按照本人任教學科或原從事教學學科參加相應的教研組活動。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中鋁中國小教師任課分工採取大循環制,即正常情況下,教師從起始年段教到本屆學生畢業。

文藝演出 文藝演出

1992年6月,中國長城鋁業公司成立,中州鋁廠為其下屬二級單位,中州鋁廠中國小在業務上還要受中國長城鋁業公司教委(後取消教委改教培部)領導,參加長鋁教培部組織的全部活動。1992年底,中州鋁廠機構改革,撤消教育處成立中州鋁廠職工子弟學校。職工子弟學校為處級機構,馬義同志為校長,彭勇同志為副校長,李源同志為黨總支書記。中國小為其兩個下設直屬單位,命名為職工子弟學校中學部、國小部。(對廠外仍稱中州鋁廠中學、中州鋁廠國小,保持校牌和公章不變)。中國小部設主任,副主任,實際履行中國小校長職責。校內教務處、政教處等機構和負責人名稱不變。職工子弟學校設總務科、教育科、辦公室三個職能科室。校產的採購、維護、辦公用品的配置發放由職工子弟學校總務科統一負責。

中州鋁廠中學從92年秋季起,連續三年招收高中一年級新生,每年兩個班,到1995年秋,中國小開齊六個年級,並且首屆高中生畢業,基本達到了建校前構想的國小在校生670名、中學在校生600名的規模。

在此期間,職工子弟學校建立健全了工會組織,於1993年6月召開了第一屆職工大會。職工子弟學校報請中州鋁廠主管領導,成立中州鋁廠教育委員會,委員會在主管教育的廠長領導下,定期研究、部署中州鋁廠基礎教育的重大舉措,委員由中州鋁廠教育、人事、財務、行政等職能處室的主要領導擔任。中州鋁廠教育學會也於1994年1月成立,教育學會注重教改教研的信息收集和交流,聘請校外專家來校作學術報告或講座,或者請名師做觀摩示範課。教育學會組織教師論文的撰寫、評選和交流活動。馬義同志為教育學會的首屆理事會理事長,劉克辛同志為秘書長。教育學會採取年會制,年會為論文交流平台。第一屆年會於1994年1月舉行。教育學會於1995年以集體的名義加入廠科學技術協會,成為廠科協的下屬單位。職工子弟學校還相繼成立了政研會等群團組織。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中州鋁廠中國小從建設起就分別與新鄉市、新華區教育局建立了業務上的上下級關係,得到教研室、教科所業務指導。1991年10月,市局劉局長等一行來該校調研,對該校的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該校和其他市屬(區屬)中國小一樣,參加市區的全部教育教學教研活動。辦學第一年我們就按照義務教育管理要求,管好學籍,按時做好年報,打好雙基工作的基礎。

1994年12月,中州鋁廠實行機構改革,取消職工子弟學校,成立教育培訓處。教育培訓處負責普通教育和職工培訓兩大類工作。教育培訓處有三個下屬單位:中州鋁廠中學、中州鋁廠國小和職工學校,設有教育科、培訓科、辦公室三個職能科室,設專職工會主席一人,副科級,設有科級政工員一人,並設團的工作負責人(後轉為副科級編制),撤消總務科,中國小分別設立總務處,各設總務主任一人。教育培訓處正處長為馬義同志,副處長為馮聰敏同志,黨總支書記為戴振遠同志。1994年中州鋁廠中學校級領導因故先後離職,由高新亮同志接任校長工作,劉修貴同志接任黨支部書記工作。年輕的學校領導班子為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中州鋁廠中國小很多工作都是和中州鋁廠的重點工作同步進行,帶有明顯的企業特色。從建校之初,就全面實行全員目標管理,各個單位,各個崗位都制定精細的工作目標,從93年起,推行企業標準化管理,對學校的各處、室、組和個人都制定出不同的工作標準,總廠對教培處,教培處對中國小,中國小對教師,按此考核系列核發每月獎金和年終獎。中州鋁廠中國小堅持多年練功比武活動,青年教師(青工)培訓活動、師帶徒活動、教師在職學歷進修,都是按照廠職工培訓、隊伍建設的統一要求進行的,相應費用由廠職工培訓費支付。中州鋁廠中國小在班組建設方面的一大亮點是職工之家建設,從1994年起,學校及各年級組、工會組建立職工之家。職工之家有家規、家風、家訪等制度,附有家庭成員照片和成員獲獎情況,並將這些內容製作成版面展示,還有學習活動,家訪記錄等文字資料。教培處和學校職工之家還設有專室,放置學習資料和桌球台、棋牌等文體用品,豐富職工業餘文化娛樂生活。中州鋁廠國小聽取雙職工家長的意見,按照厂部要求,於1992年開辦了國小食堂,為家中無人照管的學生準備午飯,並照顧孩子午休。1993年起,國小還開辦了兩個學前班,解除職工的後顧之憂。

中州鋁廠國小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義務教育的四率檢查,年年達標。在全體教師中推廣調節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成果顯著。1995年中州鋁廠中學首屆畢業生參加高考,45名考生,有23人被中央民族大學、東北大學等各類高校錄取,這在當時的錄取比例下,可算得是一炮打響。很多家長總擔心中州鋁廠中學高中部規模小,初辦階段沒經驗,遠離城市,怕影響孩子的前程,這響亮的一炮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中鋁中國小優異的辦學成績,既保證了職工子女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又吸引眾多周邊鄉鎮的學生,使中州鋁廠中國小教育管理步入快車道。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1994年起中州鋁廠中學學習外地經驗,在反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員目標管理方案,該方案將每位教職工的工作加以量化,分為6個大項,18個子項,規定各項的權重和考核標準,建立了自查、互評、家長和學生參與的完備的考評體系。本方案在實行過程中逐步改進和完善,充分體現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實行多年,發揮了良好的激勵功能,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中學大力推廣目標教學、調節教學,又進行了分層次教學實驗,教研教改之花開遍校園。中州鋁廠中學與厂部簽訂了高考、中考的責任書,責任書規定了中、高考成績獎勵方案。中學領導班子始終把高三、初三備考工作作為全校工作的重點,結合該校學生實際,制定出完整的實操方案,確保高考、中考成績穩定提高。

兩校注重文明單位建設,中鋁國小先後於1995年3月和1997年5月獲得新華區、新鄉市文明單位稱號,1998年4月中鋁中學獲新鄉市文明單位稱號。中鋁國小始終狠抓文明單位建設不放鬆。繼1997年獲得有色系統基礎教育研究會授於的先進學校、示範學校之後,2000年再上台階,成為河南省文明單位和衛生先進單位。中州鋁廠中學也於2001年跨入了省文明單位和衛生先進單位的行列。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1997年1月中國長城鋁業公司在中鋁中學召開中國小素質教育思想研討會,聽取了馬義同志所做經驗介紹:《提高教師和幹部素質,為教育轉軌服務》,觀摩了中鋁中國小素質教育課。

1997年秋季起,按照中州鋁廠規定,中國小教師有28人辦理內退。處領導馬義、戴振遠離任,1998年起教培處由馮聰敏任處長,高新亮任副處長,杜國華、孟靜霞先後任黨總支書記。2000年7月,由馮聰敏任正處長、劉修貴任副處長,高新亮任處總支副書記。成萬林擔任中學校長,楊太平任中學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1996年12月起王玉琴擔任國小校長,邢乃霞任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

中鋁中國小師生來自全國各地,推動國語教學極為迫切,學校開展國語強化訓練,教材人手一冊,聘請專家面對面輔導。教培處向市語委寫出報告,創造條件,在中鋁中學開設考場,98名教師參加測試,有87名教師合格,合格率達到89%。按照國家教育行政要求,為108名教師辦理了國小、國中、高中教師資格證書。在1996~2001的幾年裡,中國小教師投入到學習信息技術、學習現代教育手段的熱潮中,積極參加教培處、中國小自辦的微機技能培訓班,為期近三個月。學校又組織教師分批參加市、區舉辦的信息技術培訓,經考試全部合格,為今後教改教研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2001年,中州鋁廠中學承接國家級科研專題,開辦實驗班,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在開班之前,任課教師及校有關領導外出考察學習,參加市局級組織的上崗前培訓,做到持證上崗。實驗班於2001年秋季開辦,一個班30名學生,實行每人一機,利用現代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備受職工及學生家長的青睞。中州鋁廠國小,學習外地經驗,從1999年秋開設英語課,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周每班兩節課,以情景教學為主,以培養學生語感和聽說能力激發學習英語興趣為目的,成為國小的一大亮點。

隨著中鋁生產規模的擴大,中州鋁廠廠前生活區雲台花園小區建成。第二國小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2001年9月按期開學。第二國小位於雲台小區西南部,占地38000平方米,建有微機室、語音室,音樂教室,校園區域網路、多媒體以及雙向多媒體播放系統。藏書量達標,硬體設施頗具超前意識。第二國小開學時有教職工35人,11個教學班,350名學生。第二國小是中州鋁廠教培處的一個下屬單位,在業務上受焦作市山陽區教育局領導,首任校長為郭艷雲同志,黨支部書記為郭建軍同志。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隨著中國鋁業公司的成立和上市成功,中鋁發展史最大的一次機構改革驟然而至。2002年3月第二次大批年長職工內退,取消教培處,三所學校各自作為一個獨立單位直屬厂部領導。厂部分管領導為廠長助理、人事部主任秦和平同志。中州鋁廠中學2002年校長為成萬林同志,副校長為楊太平同志、劉士剛同志。國小校長為李新華同志,郭愛琴同志任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這種機制運作時間不長,即於2003年成立職工子弟學校,對外稱普教中心。實行中鋁中學代管國小的模式,以中學管理機構作平台,將三所學校的各項工作統管起來。子弟學校設綜合辦公室,設主任、副主任各一人,負責三校的總務、黨務以及文明創建、綜合治理、安全防範等工作。三校內部教務、總務、大隊部等設定保持不變。中學和子弟學校校級領導,實際是一套班子,兩種職能。另設科級校務幹事一人,專職負責三校的教改、教研、職務晉升等工作。

學校領導班子大力實施名校工程,制定了區域名校的發展規劃,加大了校園的硬體投入,兩校新修了學校大門,裝修了教學樓,擴大實驗班規模,學生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新建兩個會議室,建立了文化長廊,學校形象大為改觀。黨總支在黨員建設中實施黨員形象工程,黨員責任區制度,使黨員成為師德建設中“修師德,樹師表,鑄師魂”的排頭兵,成為爭做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先行者。學校注重省、市骨幹教師的培養,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和模範作用,及時推廣他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在教師中開展爭當明星教師的活動,先後有七名教師評為明星教師。中國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各種德育活動和文體活動使學生的素質全面提升。加之高考、中考成績始終保持良好態勢,名校工程成效顯著。

2004年,國家下文,堅持分離大型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性的教育等負擔,中州鋁廠中國小必須移交社會 ,由政府統一管轄、承辦,這關係到學校的發展、前途、命運和全體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學校領導全力以赴,奔走於廠相關部門和焦作、新鄉教育、財政、人事各部門,反覆溝通,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爭取學校有一個好的生存空間,教職工福利待遇有可靠保證。幾經反覆,最終決定:中州鋁廠中國小合稱新鄉市四十二中,轄國小部,歸市教育局管轄,第二國小更名為焦作市雲台國小,歸焦作市教育局直管。2006年10月起,中州鋁廠中國小和企業分離,完全納入市屬學校的運作。中鋁二小與中州鋁廠中學完全分開。

學校歸新鄉市教育局管轄後,新鄉市教育局任命楊太平同志任新鄉四十二中校長兼支部書記,保留副處級。任命劉士剛、李新華、郭愛琴、鄭九一、郭建軍為副校長。四十二中在人事、財務方面對市負責,國小部在教學教研業務方面單獨參加市屬國小的活動。學校內設有綜合辦公室和黨委辦公室,各設主任一人,為校內中層領導。

劃歸地方以後,學校領導班子提出,在依法辦學、規範辦學的前提下,辦特色學校,修訂發展規劃,更新教學理念,提出了“科學、精細、人文、綠色”的辦學理念,以此統領學校的規劃與管理,引導教師的教育與教學,指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加強教師崗位培訓,2007年暑期,全員分別參加了市局舉辦的班主任培訓、新課標培訓、遠程教育繼續教育培訓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學校適應形勢變化,於2007年制定了《教職工年度考核辦法》及《年度考核細則》,2009年下半年,學校又制定了《績效工資發放、考核辦法》,利用年終發放30%的績效工資這一槓桿,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規範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教師待遇和工作績效相統一。

在學校移交社會的過程中,有66名退休及內退教師也隨同移交社會,這些人員還包括在職時一直從事職工培訓的老同志。按照市人事局的要求,這批退休人員的管理由學校管理,四十二中接受了53名退休(含內退)教師的管理工作,戶口在焦作市的上述人員總計13 名,隨同二小劃歸焦作市,由二小直接管理。

四十二中學關心退休老教師生活,及時慰問生病老教師,每年組織一次全體教師的體檢。2008年秋,經過多次認定,完成了退休教師的榮譽套改工作,保障了教師的合法權益。學校為全體退休教師辦理了醫保,及時辦理教師的醫療費用報銷事宜。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2008年,新鄉市教育局本著整合教育資源的精神,決定四十二中學高中部停止招生,集中力量辦好國中。2011年夏,最後一屆高中生畢業。20年間,中州鋁廠中學共招收十七屆34個班高中生,計畢業1163人。

新鄉市教育局領導,非常關心四十二中學的發展和前景,多次來校指導工作,現場辦公。四十二中學將在依法辦學、規範辦學、辦特色校、育特長生的事業中再創輝煌。

二十年來,中州鋁廠國小共培養畢業生19屆,41個班,計學生1931人。培養國中畢業生19屆,78個班,2196人。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共有約600人進入高等學校深造。這些中鋁中學的學子們,有的遠在國外,有的在國家機關和部隊任職,有的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更多的職工子女,學成歸來成為本企業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幹,中鋁中國小為中州企業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二十年來,中州鋁廠中國小,積極參與社區文明建設。由中小學生組成的綠色哨兵小分隊,成了西工區花草樹木的守護神。清除白色垃圾、學雷鋒活動、向災區捐款、社區文化活動,中鋁中國小總是充當排頭兵。人們盡享文明社區的和諧之時,不會忘記中鋁中國小的師生們多年付出的辛勞。

二十年的艱苦創業,二十年的攻堅拼博,我們取得了省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國小在新鄉市教育教學評估中被評為示範性學校,國中、高中分別獲得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中學還獲得市頒發的軍民共建先進學校稱號,成為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我們還有比這些獎項更重要的成績,那就是該校有一個求實、創新、踏實、細緻、運轉高效的領導集體;該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善於研究創新的教師隊伍;我們有20年積澱下來的科學嚴密的運轉機制和工作作風,我們有催人奮發向上、心情愉悅的校園文化。這些是我們再創輝煌,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中州鋁廠中國小的二十年,是創業的二十年,是輝煌的二十年。凡是在這裡工作過的老師們,都是中州鋁廠發展史上的有功之臣,其業績將載入史冊,您用汗水培育的桃李之花將永遠馨香四溢。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中州鋁廠中國小憑著自己那種拼搏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一定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我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領導簡介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新鄉市中鋁初級中學

楊太平,男,漢族,1968年3月出生,河南省孟州市人,本科學歷,理學學士,1991年6月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1991年7月參加工作,曾擔任中州鋁廠中學體育教學工作;中州鋁廠教育培訓處子弟中學副校長;中學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中州鋁廠普教中心副主任;子弟學校校長兼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中學校長;現任新鄉市第四十二中學校長兼書記。

曾獲得中國有色基礎教育優秀教師、優秀校長;中州鋁廠優秀共產黨員;焦作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中州鋁廠優秀工會幹部;新鄉市教育局先進工作者;新鄉市教育宣傳先進個人;新鄉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國教育學會第六屆全國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參加過新鄉市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河南省第一期高中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在西南大學參加河南省新鄉市中國小校長高級研修班學習;在華南師範大學參加河南省新鄉市中國小校長高級研修班學習等。曾被聘為中國有色金屬中國小學法研究協會常務理事;新鄉市人民政府督學;新鄉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會員。

獨著論文《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重要作用》在新鄉市教科所論文評比中獲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問題》《體操教學中的錯誤動作示範》獲新鄉市教育委員會論文評比一、二等獎;《無生分別開啟互相尊重之門的鑰匙》榮獲新鄉市第三屆“校長論壇”論文評比一等獎。多年參與“分層次教學”課題研究管理工作並取得優秀成果。現主持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研究》。

校園鳥瞰 校園鳥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