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返鄉族

新返鄉族

大城市生存壓力引發了一波一波的“返鄉潮”,農民工的的現實生活也同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新的返鄉之潮已經出現,甚至已經涉及到了企業中高層領導崗位的人。

簡介

新返鄉族新返鄉族

大城市生存壓力引發了一波一波的“返鄉潮”。以前我們提到“返鄉”,關注更多的是在大城市生存艱難的“蟻族”或農民工朋友。然而現在,鄉愁已經蔓延至所有階層。

一些已經在一線都市中有著令人羨慕地位的成功者,一些已經處於企業中高層領導崗位的人也悄悄加入了“返鄉”的隊伍

這種一線城市中的“大都會鄉愁”已經不單單只是因為生存壓力造成了,是什麼讓一批批優秀人才從大都會“退潮”?這種人口流動將帶來怎樣的經濟、城鄉格局變化?呼喚怎樣的應對政策?

原因分析

新返鄉族新返鄉族

“新返鄉族”:想離開是因為心無所依

琉璃心流轉:一線城市就像極了一座圍城,外面的人要進去,裡面的人拚命想出來。我是屬於那種進去看一眼再決定取捨的人。在這個城市奮鬥了10年,逐漸在向小康的路上奔跑,卻選擇離開是因為太孤單。這幾年的生活除了工作沒有生活,遠離親情,難覓友情、愛情。為了找尋情感的缺失,我決定回鄉。

網友阿爾及爾:我們這類看似光鮮的白領,其實背後也有一把辛酸淚。我和老公雖說收入不低,也購房買車了,但從來不覺得這個城市屬於自己。沒有北京戶口的我們從生小孩起,到小孩上學,都大費周章,總是被當成“外地人”的感覺很不好,那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有房有車我還是個“外地人”

網友山海情懷]:我十幾歲當兵來到大城市憑靠自己雙手打拚出了一片天地,現在四十幾歲,反而打算帶著老婆、孩子回家鄉。這些年在這個城市即便是賺了些錢,生活無憂。但始終找不到自己的社會地位。看老家的同學和戰友個個都已經做到了一定位置,心存羨慕。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內心徘徊,現實尷尬。
網友曠野:在北京十幾年的生活,讓我經常懷疑自己已經融入了這個社會。但每當逢年過節大包小包擠火車往家裡趕的時候;每當要為孩子上學的問題四處奔走繳納費用的時候;每當看病難四處無門的時候,才體會到我還是個“外地人”。決定回家鄉不是草率的決定,在大城市能夠生存下來的人,回家鄉一定能夠生活得更好。

憂慮:新城“老”去紅利面臨終結

網友我丫吃包子:用某種“叢林法則”來看,適者生存,在城市思鄉情重而返鄉,似乎並無不當也並無大礙。但理性地看,思鄉潮和“回家發展”的興起給經濟發展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難題。如果解決不好這個問題,任思鄉返鄉潮繼續發展,那一線城市的未來就將在風雨里飄搖。

網友落班:作為一個五百強企業的管理者,這兩年我已經感受到了“返鄉風”已經吹到了白領階層。很多我的同事紛紛辭職,回家鄉發展。雖然還是有大批的新畢業的學生來填補缺位,但人才流動性過大,對於公司是很大的損失。我們越來越感覺到,當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在思親潮流面前崩潰時,當內地提供的機會足以繼續個人事業和前程時,就會挾裹相當一部分優秀人才返回家鄉。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那個時代造就的人才涌動潮流,真會走到了它終結的那一天。

相關建議

新返鄉族新返鄉族

留住人才!“異鄉感”需引起社會關注

網友山東娃:“異鄉感”已經不再是個體心理,而成了一種社會情緒。如果大都市還需要人才來建設和推動發展,就應該儘快廢除戶籍制度,不再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間劃出鮮明的界限。限外排外不但會給人們生活上造成不便,更重要是會在情感上造成傷害。有什麼問題可以另闢蹊徑解決,不需要拿“外地人”開炮。
網友上玄月fly:一個城市給人提供的不應該僅僅是較多的工作機會和較高的薪水,而應該讓每個在這個城市裡的人都獲得“尊嚴”。很多外國的大城市的社區機制都很完善,也設定了專業的心理機構,來幫助都市人解決各類心理問題。中國比較多注重外在的發展,而往往忽視了內心的情感。如果一個城市有專門的機構和社團能夠取代一部分“鄉情”來給予外鄉人歸屬感,我們才能稱這個城市是個“有人情味”的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