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公益村晚

新農村公益村晚

新農村公益村晚是指21世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誕生在新農村的春節期間義務為農民百姓打造的田間地頭的公益性春節聯歡晚會。新農村公益村晚作為一種新型農村文化娛樂形式,受到了農民百姓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認可。新農村公益村晚2013年12月22日誕生於河北省滄州市滄縣黃遞鋪鄉趙碼頭村,它是新時期全國農村籌辦春晚的典型。 趙碼頭村春節聯歡會是全國第一個連續、系統、正規、義務、大規模為農民百姓打造田間地頭的農村春節聯歡會;是全國第一個由大學生和農民自發融合,自編、自導、自演的新農村春節聯歡會;是全國第一個參與人群年齡跨度最大、參與範圍最廣、節目內容接地氣兒、節目樣式靈活多樣的新農村春節聯歡會;是全國第一個備受中央及地方政府、媒體一致關注、認可和支持的新農村公益精神文化建設項目;是積極主動、健康發展新農村文化,塑造新年俗,建設美麗鄉村的典型。 在新農村公益村晚的廣泛影響和感召下,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浙江、甘肅、廣東等全國多數省份農村,逐漸籌辦起了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地方性春晚,使新時期適應新農村精神文化娛樂新形式得以廣泛傳播。

農村春晚含義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新農村公益村晚是指在21世紀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誕生在新農村的春節期間義務為農民百姓打造的田間地頭的春節聯歡晚會。新農村公益村晚是新時期我國傳統城市春晚文化在新農村的演變與創新,是立足於農村現實生活,伴隨著傳統民俗活動的繼承與發展,結合農村地方文化特色與傳統,由農民根據現實生活題材,自編、自導、自演,在每年春節期間為慶祝農曆新年而舉辦的全民參與的綜藝性文藝聯歡晚會。

村晚組委會

新農村公益村晚組織委員會
常務理事趙國偉、趙華
常務委員趙金國、孫艷玲、趙治友、馮秀巧、趙萬強、趙琴
後勤部趙德旺
財務部趙金棟、趙治海
禮務部謝成良

歷屆主持人

年份活動主持人
2012首屆村晚趙金虎、孫艷玲、趙爽、趙華
2013第二屆村晚趙金虎、孫艷玲、趙巧玉、趙華
新農村公益村晚組委會成立儀式孫艷玲、趙華
村晚演員赴石家莊柳辛莊交流演出趙金國、孫艷玲、趙治友、馮秀巧、趙華
2014第三屆村晚趙金虎、孫艷玲、趙巧玉、趙明明、趙金龍、趙華
新農村公益村晚走進前馮村趙金虎、孫艷玲、張煥香、趙華
元宵節聯歡會趙金虎、趙華
2015首屆村晚頒獎盛典趙金虎、趙華
第四屆村晚趙金虎、孫艷玲、趙宇琴、趙華
村晚演員赴滄州大西洋婚禮人春晚交流演出趙萬強、趙琴、趙國明
2016新農村公益村晚首次牽手北京汽車集團北汽威旺新農村年關大集行
第二屆頒獎典禮趙金虎、趙巧玉
第五屆村晚趙金虎、趙巧玉、趙華
2017第六屆村晚趙金虎、張文娟、賈芸騫、趙華

發展歷程

歷史沿革

2012首屆村晚 2012首屆村晚

新農村公益村晚是相對於中央電視台春晚而言。在我國具有春晚性質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是自 1979年除夕開始播出。1983年的春晚首次採用了現場直播形式。由於90年代後,農村生活改善帶來的文化發展,代表性民俗有當時的秧歌、高蹺、落子、舞龍、舞獅等活動,自2008年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以來,這些日常民俗活動在大多數農村這些已經成為不多見的特別節目,而新農村公益村晚在21世紀社會主義新農村應時而生,在新時期起到進一步豐富農村文化娛樂,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用。

2013第二屆村晚 2013第二屆村晚

由於農村條件有限,真正意義上的除夕晚上舉辦文藝聯歡會不太現實。所以只能參照當地 天氣,基本在南方小年(農曆臘月廿三)、北方小年(臘月廿四)舉辦,選擇農村小廣場,一般是在下午13時開始演出到18時基本結束,節目時間持續4-5個小時。由於趙碼頭村春節聯歡會開創了很多先例,所以成為了全國一個創新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的典型,這在網際網路時代被廣泛傳播,使得其他農村學習借鑑。

趙碼頭村是河北滄縣的一個普通村莊,總人口近1500人,耕地面積近1400畝,人均耕地9分左右,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在家務農或外出打工。

2013夏秋交流會 2013夏秋交流會

2012年正月十三那天,在鄉里開婚慶小店的趙碼頭村民趙國偉,想利用自己的婚慶設備 ,招呼鄉親們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起“樂呵樂呵”。誰知通過村裡的大喇叭喊了一天,卻一直無人應聲。直到天擦黑,村里在石家莊上學的“大學生”——趙華成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報名者。那時就讀“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趙華正由於剛剛在校園男主持的PK戰中意外落馬而心有不甘,渴望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舞台 。

2013年新農村公益村晚組委會 2013年新農村公益村晚組委會

於是,趙華和趙國偉夫婦一拍即合——3人合力辦一台新農村公益村晚。趙國偉負責調音,趙國偉的妻子王鳳雙擔任攝像,而趙華則如願成了男主持。同時由於人手短缺,趙華還要兼任“催場”。為了打破幾年來村里過年沒有文化活動的僵局,給 “害羞”的村民找個台階,3個人在正月十四的一大早又通過村裡的大喇叭開始“點兵調將”。被選中的村民果然不再羞澀,一個不落樂樂呵呵趕來報到。由於一開始對參與熱情心裡沒底,趙國偉和趙華對大家承諾:只要來了就讓上!結果一上午就徵集了50多個節目。而“零門檻”也成了後來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的傳統。

村晚走進石家莊進行交流演出 村晚走進石家莊進行交流演出

節目有了,可到時會有觀眾嗎?就在新農村公益村晚前一天,住在村西頭的村民還按照一家50元的標準收齊了4000元,專門從滄州市請來了專業演出團隊,又是燈光又是音響在村里演出了兩個小時。但這場頗為“火爆”的演出,卻由於家長們認 為內容“三俗”、“少兒不宜”,禁止孩子們進場觀看。

與此不同,在正月十五下午的新農村公益村晚中,第一個節目就是趙華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詩朗誦——《少年中國說》,而表演者也是趙碼頭的十來歲的孩子。

舞台上和趙華一同主持的其他3個村民,一改平日說話時的方言,講起了字正腔圓的國語。

2014年第三屆村晚 2014年第三屆村晚

“雖然還不習慣鼓掌,但每到精彩處都有笑聲。”村民在零下10攝氏度的戶外,1000多名觀 眾將長達5個小時的新農村公益村晚從頭看到尾,也從頭笑到了尾。

新農村公益村晚走進前馮村 新農村公益村晚走進前馮村

這倉促打造的首屆新農村公益村晚火了,登上新農村公益村晚舞台的村民也火了。刻錄有新農村公益村晚錄像的光碟被要走了幾十套,依然不斷有人上門求取。這套光碟不但村民在家看,居然也有商家為了招攬生意通過門臉前的電視和音響播放。而在新農村公益村晚上精彩演出的村民也找到了當明星的感覺——趕集時常被看過光碟的鄰村村民認出來。自新農村公益村晚之後,‘三俗’演出在趙碼頭村的春節演出中再也沒了市場!”

相比第一屆新農村公益村晚的倉促,2013年的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則做了精心的準備。經過一年的思考和分析,趙華和趙國偉一致認為,首屆新農村公益村晚之所以大受好評就在於接地氣。而在各種節目中,“身邊人演身邊事”的小品無疑最受好評。

2014年元宵村晚 2014年元宵村晚

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小品創作有兩大特色:一是沒劇本,二是集體創作。小品有了框架後,演員一邊彩排,一邊七嘴八舌,將身邊的笑料和包袱植入其中。戲劇小品《韓琦殺廟》中,他們就將棗收成不好、自家的棗被鄰家的羊吃了等村民 們面對的頭疼問題,植入了傳統戲劇。

在外打工的90後趙萬強根據自己網戀找對象的經歷編排的小品《網上結婚》,最受年輕觀眾喜歡。小品中,趙萬強設計了諷刺網路炫富的橋段。主人公在網際網路上吹噓自己是“富二代”。“要說我爸,還得從我爺爺開始說。我爺爺是麵粉廠董事長,我爸爸混了個總經理,我也就是個車間主任!”這時台下有對老趙家知根知底的觀眾忍不住笑著插嘴——“啥麵粉廠?你家不就是開磨坊的嗎!”頓時台上台下笑成一團。

2014年村晚宣傳畫 2014年村晚宣傳畫

這一年的春晚,不僅趙碼頭的村民來了,臨近村的村民也都趕來觀看。舞台前的空地擠 不下,於是有人爬上了舞台對面的房頂,甚至有人坐到了兩米多高的水泥攪拌機上。外村開來的汽車更把村裡的路堵了個嚴嚴實實。

2013年10月20日,媒體報導了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的火爆後,石家莊一個城中村的村民專門給趙國偉和趙華打去了電話。與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簡陋的露天舞台不同,這個城中村有著氣派的劇場——1700多平方米的會場、數十盞舞檯燈光、30平方米LED高清顯示屏……但這樣的劇場卻很少有能吸引當地村民的演出。於是“城中村”的村民向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的骨幹發出了邀請:幫我們也辦場紅紅火火的晚會吧!

2015村晚水墨畫宣傳畫 2015村晚水墨畫宣傳畫

然而當幾位文藝骨幹來到“城中村”後,對於這裡能否複製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卻一下變得不那么自信了。這裡不僅有趙碼頭沒有的劇場,這裡的國小還有趙碼頭孩子沒有的電腦 ,緊鄰小區的集貿市場要比趙碼頭村5天才有一次的“集”貨品豐富、洋氣得多,更令人均不到9分地、沒有任何實體企業的趙碼頭村民吃驚的是,“城中村”村民每人每年5000元的股份分紅——“不幹活兒也能掙錢?!”

當趙碼頭村的文藝骨幹趙金國、孫艷玲、趙治友、馮秀巧把他們的“拳頭”小品——《老來難》展示給“城中村”的文藝愛好者時,不孝子對著亡母悠悠唱起“我的那個最親的娘!”——這通常是趙碼頭村老人的“淚點”所在,而在場的“城中村”村民卻全無感覺,甚至有人還尷尬地低笑兩聲。這些文藝骨幹有所不知,與趙碼頭不同,在這個享受醫保和退休金待遇的城中村,溫飽和看病不再是養老的難事。

發展階段

趙碼頭第四屆村晚 趙碼頭第四屆村晚

其實,早在2013年春節,趙華同班同學宣雪也曾想在自己的家鄉複製趙碼頭的經驗,用打工 積攢的2000元也組織村民辦台新農村公益村晚。但卻在村幹部、村民甚至父母那裡碰了一鼻子灰。

2013年5月10日,為了合作拍攝紀錄片,她和趙華一同回了趟趙碼頭。拍攝過程中臨時需要幾位老人出鏡,不到10分鐘,趙華就領來了7位老人配合拍攝。“差距啊!”宣雪不禁感嘆,“在我們村,這么短時間我一個也找不來!”宣雪明白,趙華能成功就因為他比自己更了解農村。

牽手北汽集團 牽手北汽集團

雖然連旗桿也沒有,但是國旗還是由4個孩子各擎一角,出現在了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 晚組委會成立暨2014年第三屆農村春晚主題發布儀式上。在2013年12月22日這天的儀式上,幾位趙碼頭村村民正式受聘進入了“新農村公益村晚組委會”。生平第一次從縣、鄉幹部手中接過的大紅聘書,被他們鄭重地擺在了家裡最醒目的位置:一進屋就能看見的柜子上,一脫鞋上炕就能拿到的窗台兒上。

2016年第五屆新農村公益村晚 2016年第五屆新農村公益村晚

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被媒體報導後,縣鄉政府有關部門詢問:新農村公益村晚亟須什麼幫助?趙華二人的回答挺實在:看看新農村公益村晚的錄像就知道了!果然,看完錄像,縣鄉有關部門給了5000元的資金支持。有了錢,趙國偉、趙華二人卻發了愁。幾年前趙碼頭聞名全縣的高蹺隊,就是在演出時因幾盒煙與百十來塊錢的分配起了爭執,最終散了攤子。

為了花這5000元,“趙碼頭新農村公益村晚組委會”成立了。“錢怎么花,我倆不管,大家說了算!”9個人中,除了趙國偉、趙華兩人,5位文藝骨幹和1位心靈手巧的“劇務”,還為這5000元專門聘請村民當“會計”。

2017第六屆村晚 2017第六屆村晚

有了錢,趙碼頭第三屆新農村公益村晚立刻就上了“檔次”:300元租了個一米高的舞台,添置了兩個單價1000多元的話筒,花250元買了10對紅燈籠,演員們更第一次用上了“300元一堆”的化妝品……

新農村公益村晚給趙碼頭村和附近村子帶來的變化也顯而易見。這次主動要求為發布儀式助興的8個60歲以上的老人,就一改幾十年的演奏習慣,模仿電視上時尚靚麗的“女子樂坊”,站著拉起了二胡。

如今,完全由村民自發舉辦的新農村公益村晚,已經成為河北滄縣黃遞鋪鄉這個小村莊的新年俗。從初創時鮮有村民主動參與的尷尬,到如今十里八村爭相“盜版”現場錄像的瘋狂,回顧新農村公益村晚每一年的付出,發起者之一——集新農村公益村晚策劃、導演、主持人、演員等為一身的大學生趙華卻感覺:自己得到的遠比付出的多。正是新農村公益村晚,讓他這個趙碼頭的90後,了解了出生的村莊、熟悉了鄉里鄉親。

歷屆節目演員

年份節目演員
2012《少年中國說》趙欣欣、美玉、國傑、國昌、雙雙、治浩、遷勝、趙傑
《隱形的翅膀》李冬梅、趙宇
《想家的時候》趙國清
《大小江湖》趙金龍、趙國寧
《王壽昌與劉巧兒》趙金國、孫艷玲
2013《網上結婚》趙萬強、趙國明、趙芹
《小車子會》趙國樂、趙治友、吳長秀、趙國猛、趙永勝
《我愛你,美麗的家鄉》趙金虎、趙俊喜
《最炫民族風》王春、趙嘉然、趙雨欣、趙萬玉、趙香雪、劉娜
《老來難》趙金國、孫艷玲、趙治友、趙國傑
《最好的未來》趙文慧、國秀、文娟、香雨等
《我不是江南style》趙宇
《韓琪殺廟》趙治義、馮秀巧、趙國傑、趙國秀
2014《開門紅》黃遞鋪鄉舞蹈藝術團
《金蛇狂舞》黃遞鋪鄉民樂藝術團
《Gentle Man》 何蕊、趙美玉、張煥麗、趙文君、趙明明
《見丈母娘》趙國明、趙芹、趙萬強
《傻子相親》趙治友、馮秀巧、趙金國、孫艷玲

重要意義

從2010年到2014年媒體集中報導農村文化活動的情況看,北京延慶鄉鎮辦農村春晚、河北滄縣黃遞鋪鄉趙碼頭村辦春晚,河南的安陽、新鄉以及其他省市等在各自當地農村春節期間的形色各異的聯歡會,勤儉、節約、簡單、接地氣,辦出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農民百姓的積極參與、熱烈歡迎和高度讚揚。趙碼頭村春晚的舉辦真正的把講文明樹新風帶到了基層,圓了農民百姓自己的春晚夢、舞台夢。在農村春晚這個大舞台上,老百姓把自己的醫療養老、優質的教育、優良的婚育等系列夢想逐一展現,並把鄉風文明要義,通過農村春晚平台傳播到鄉村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個農民的心田。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讓農村春晚在中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是筆者的夢想,也是每一個農民百姓的夢想,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的需要。

趙碼頭春晚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基層文化得以廣泛傳播,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新媒體時代,趙碼頭春晚會實現從文藝節目匯演、文化時尚追蹤到新民俗傳播發展新模式的轉變。2014年1月,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升級為國家項目,地位與奧運會開幕式相同。這充分說明春晚文化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強國戰略中的重要力量,因此作為其同性質、同類型的新農村公益村晚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要條件。

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生活著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公民,因此要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必須加強對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農村文化建設,通過提高全體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素質,進而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養,開創全民族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傳播價值要素

傳播正能量

任何傳播現象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傳播者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會將傳播的目的,甚至要傳播的思想摻雜在傳播過程中,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引發一定的傳播效果,來達到一定的傳播意圖。

農村春晚作為一種新型農村文化的傳播形式,帶有一定的引導性,蘊含一定的傳播意圖,趙碼頭村春晚目的在於傳播正能量,影響農村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趙碼頭村春晚將真實、情感、平等、參與、人文關懷等因素融入到辦春晚的過程中來弘揚和傳播正面的價值觀。趙碼頭春晚在總體定位上,注意把握內容文明健康、風格迎合農民口味、兼顧民俗傳承等基本原則。趙碼頭村春晚節目既結合了農業、農村、農民的特性,又融合了新時期黨和政府對農方針政策,就地取材,表達農民的心聲,自籌自辦,自娛自樂。

趙碼頭村春晚的指導思想是堅定不移的給農民提供優質的節目和精彩的演出活動,讓農民不斷接受文化薰陶,讓農民相信科學、崇尚文明,從而形成移風易俗、新事新辦的新風,以團結友愛、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來引領農民思想。

趙碼頭村春晚中詩朗誦《少年中國說》、歌舞《最好的未來》等節目,對農村孩子們進行積極向上、樹立理想、追求夢想、艱苦奮鬥的價值觀引導;民俗《小車子會》節目,對於流失已久的鄉俗文明進行了繼承與發揚,有助於移風易俗、新事新辦;小品《老來難》節目,傳播孝道文化,有助於團結友愛、孝順父母。

戲曲小品《老來難》中,由56歲的趙碼頭村民扮演不孝的兒子,在小品最後,當表演到老娘喝農藥尋死、兒子追悔莫及的場景時,他唱著悲天憫人的民間小調,嚎啕大哭,現場觀眾不斷擦拭著眼淚。村民說,有些兒女不孝順,致使老人老所養,小品使天下兒女受教,老人受益,形成孝敬、孝順家和之風。趙碼頭當地的和諧模範家庭越來越多。

詩朗誦《少年中國說》,配上《紅旗頌》音樂,由七個十來歲的孩子進行表演,沒有整齊劃一的服裝、沒有響亮的音響,當孩子們朗誦到“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時,眼裡充滿了希望的目光,器宇軒昂,台下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參與性

在傳播學的客群理論研究中,客群權利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客群的參與權,作為其中一項基本權利,要受到保護,更要有保障。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升、思想更加開放,農民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被操縱、被輸送、被引導以及“你們說,他們聽”的被動境地,客群的參與意識、表達意識、平等意識、互動意識日趨濃厚,去中心化的特點日趨明顯。所以在傳播過程中我們要維護好客群的參與權,更要創造條件實現客群的權利的合理使用。

趙碼頭村春晚的零門檻,能夠實現客群參與權的使用,讓農民充分參與農村春晚。2013年的春晚,不僅趙碼頭本村村民來了,十里八鄉的鄉親也都趕來觀看。外村鄉親們開來的車更把村裡的路堵了個嚴嚴實實。參與趙碼頭村春晚的農民年長的84歲,年幼的不過4歲,十里八鄉的村民演員共一百多人,忙裡忙外的村民不計其數,農村春晚不斷的吸引著全體農民的參與。

趙碼頭村以聯歡晚會的行式在農村的小廣場上舉辦,不售票、不限人,開門辦農村春晚,保證人人參與性。農村春晚接納人們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農村春晚節目兼容並蓄,形式多樣,小品、歌舞、戲曲、民樂等節目類型十幾種。人人可以現場觀看農村春晚演出,農村春晚影像、圖片人人可以傳播。農村春晚更是零門檻的平台,只要是村民願意來表演節目,無論表演好壞,無論是否本村村民,趙碼頭村春晚一律歡迎,為之提供服務。趙碼頭村開放性的開展活動,不管是參與表演的,還是忙於會務的,讓每一位農民找到自己的位置,體現自己的價值,體驗身心的多重參與。

貼近性

傳播學中客群的心理研究我們絕不能忽視,我們的傳播也要建立在客群能夠很好的接收和接受基礎上,因為只有客群能夠很好地接受,我們才能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傳播,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客群心理,盲目傳播。談到滿足客群的心理需求和客群的接受程度問題,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形式上的喜聞樂見和內容上的貼近。要讓傳播活動更加接地氣兒、貼地皮兒。

趙碼頭村春晚在農村的廣場上,甚至農民的家門口演出,聯歡會是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節目內容選擇結合當地文化傳統、生活方式進行取材和編排,身邊的人演身邊的事,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農民能夠現場觀看及互動,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故事,看著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在舞台上表演,隨著節目同悲傷、共歡喜。無論是地域上還是心理上貼近性很強。除了本村村民,趙碼頭村春晚的貼近性還吸引了附近縣城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給農村春晚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農村春晚文化向外輻射和擴散,在鄉村中廣泛傳播,趙碼頭村春晚給在外求學、打工、上班的遊子們,回鄉探家時親切感受到一份濃厚的鄉土風情。

農村春晚對傳統的地方戲曲進行創新,結合老百姓身邊的故事,使用說、演、逗、唱相結合的方式,以小品的形式呈現出來。趙碼頭村春晚小品創作有兩大特色:一是沒有劇本,靠的是挖掘身邊故事,二是集體進行創作。小品有了架構後,演員一邊排練,一邊七嘴八舌,將身邊的笑料和包袱植入其中。

滄縣盛產金絲小棗,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自小棗,近幾年由於天氣原因導致小棗收成不是太好,新編戲劇小品《韓琦殺廟》,演員就將金絲小棗收成差、自家的棗被隔壁家的羊給吃了等村民們面對的苦惱問題,植入了傳統戲劇表演。當台下的觀眾看到這個場景時,哭笑不得。

在外打工的90後趙碼頭小伙根據自己網戀相親的經歷特意編排小品《網上戀愛》,很受年輕觀眾喜歡。節目中,趙萬強巧妙的利用網路設計了諷刺炫富的情節。主人公在網際網路上吹噓自己是“富二代”。“要說我爸,還得從我爺爺開始說起,他老人家是麵粉廠董事長,我爸爸混了個總經理,我年輕,鬧了個車間主任!”此時台下有對老趙家知根知底的鄉親們忍不住笑著插嘴——“什麼麵粉廠?你家不就是村里開磨坊推磨的嗎!”頓時台上台下笑成一團。

從趙碼頭村春晚可以看出,發展農村文化一定要深入基層農村,了解農村的變化,掌握農村動態,結合農村現實生活搞創作。這就是趙碼頭村春晚,深入生活接地氣、走進百姓捉活魚。

趣味性

任何事物在傳播的過程中都要憑藉一定的載體,也就是傳播介質,傳播介質表現出來就是一種形式,發揮著承接和聯通的作用。傳播媒介會影響著客群的選擇,所以形式的新穎和靈活,決定了一次傳播活動的傳播效果。

農村傳統的民間娛樂形式有秧歌、地方戲曲、廟會、露天電影、腰鼓、社火、鑼鼓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興趣愛好的變化,這些活動基本淡出了農民的日常生活,由於這些文化娛樂活動內容比較單調,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創新,表演次數、參與人員越來越少,更多的村民們鍾情於影視節目、上網等現代性的娛樂方式,但還存在一些低俗性的娛樂活動比如打麻將、玩撲克,搞些迷信活動等。

趙碼頭村春晚把積極向上的現代娛樂方式和傳統的民間娛樂形式相結合,通過辦聯歡會,發動全體村民參與,進行多元化、多形式的節目創作與創新,依靠舞台化的展現,打造了另一番農村春晚的繁榮景象,滿足了農村不同人群對於文化娛樂活動的不同需要。

趙治友是趙碼頭村前高蹺隊隊員,2013年特意帶來創新改造的《小車子會》。“車子會”是當地流傳已久的民間年俗活動,屬於大秧歌中的一種,表演道具是一種類似花轎樣式的木質小車,由大鼓銅鑔伴奏,在2010年後已很少見。為了發揚光大當地民俗文化,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村民特選用2013年流行的神曲《江南style》做配樂,叫上老婆孩子一家子登台表演。不同音樂節奏,各種搞怪動作,讓鄉親們看得很過癮。

在外跑運輸的80後小伙趙國明,根據自己在外面相親的所見所聞,編排小品《見丈母娘》。自己頭披假髮,扮演刁蠻的丈母娘,讓鄉親們沒想到的是,在小品中,趙國明問自己未來的女婿的工作,女兒忙說是開養殖場的,趙國明逼問是養什麼的,女婿說養了幾十隻大白雲,丈母娘拍大腿露骨的說女婿,你們家原來是村里放羊的啊!還有一段問女婿是否有車橋段,還沒等女婿開口,便忙說,你家不是車子吧!把大家本來私下談論的話題,搬到了舞台上,現場村民交頭接耳,樂得前仰後翻。

總之,趙碼頭村春晚百姓喜歡看,不僅僅是靠幾個名氣演員和農村春晚形式的創新,重要的是廣泛的民眾性、鮮明的時代性、延續不斷的農耕文明文化底蘊,和生動活潑、個性張揚、插科打諢的舞台化的表演效果。傳統民俗小車會、民樂合奏、小品、相聲、歌舞、戲曲、詩朗誦等節目的多樣性,生活的多姿多彩,參與人員的不斷增加,從而使趙碼頭村春晚看點不斷、樂趣無窮。

傳播價值

趙碼頭村春晚每次演出觀眾達千人以上,光碟刻錄一千多張,在當地引起了廣泛關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30多家主流媒體的宣傳報導,可以說獲得很大的成功,下面從傳播學視角來解讀趙碼頭村春晚。

傳播定位與傳播草根文化

傳播活動並不是盲目的,任何一次傳播活動我們會涉及到傳播的主題、傳播的目的、傳播的媒介、傳播的人群、傳播的效果等一系列因素,這些因素都包含著一次傳播的方向和傳播意圖,把這些因素具體統一起來看就是一次活動的是傳播定向。

趙碼頭村春晚的傳播定向是通過發展和傳播草根文化,來帶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

“草根”一詞出自社會學領域,有指“基層民眾”的含義。

所謂“草根文化”,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思想的解放、意識觀念的革新、科技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新2.0的逐步展現引發的創新形態、社會形態變革及其帶來的社會大眾道德觀念、愛好趣味、價值審美等變化,出現的文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民間產生的大眾平民文化現象。

農村春晚現象就是在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的大潮中,在農村產生的大眾平民文化現象,一種草根文化。

農村春晚現象體現出了改革開放後文化多樣性的特點,也可以從一定意義上反映出主流的雅文化的格局已經在承受著社會文化中的副文化、亞文化的不斷衝擊。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在我國普通的農村大多數家庭有了高清數位電視,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家庭普及率也在逐年攀升,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觀看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由此造成的人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在逐漸減少,而在紛繁多彩的大千世界中,人們慢慢迷失在選擇之中。像趙碼頭村春晚這種具有能夠接近村民生活,體現農民心理,讓人們積極參與並能通過現代化的傳播工具進行互動分享新型農村亞文化現象,無疑被大多數農民歡迎。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其實是農村民眾的一種訴求表達,折射出農民的一種生活和消費趨向。

農村春晚文化生於民間,長於民間,沒有經過主流意識的疏導和規範,沒有經過精英文化的加工改造,充滿著鄉土氣息,涵蘊著豐富的生活共識,簡單中彰顯著質樸,平實中飽含著智慧,農村春晚文化不僅體現著農民的生活理念,更影響著農民的精神境界,倡導和發展這些民眾所喜聞樂見又對社會發展有進步意義的草根文化,對於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使用與滿足理論與客群需求分析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有關客群對媒介的使用動機的傳播理論。該理論把客群視為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它們接觸媒介的活動視為基於特定需求來“使用”媒介,包括信息需求、娛樂需求、社會關係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從而使這些需求得以“滿足”的過程。
本文把農民作為大眾傳播過程中主體客群,把農村春晚本身及其相關的文化傳播介質看作客群可使用的媒介,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來研究農民在精神文化娛樂方面的需要以及農村春晚滿足了他們的什麼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精神文化娛樂活動匱乏,隨著近幾年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不平衡的矛盾凸顯,農民則需要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文化娛樂形式,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娛樂生活。

趙碼頭村春晚把十里八鄉有特長的文化積極分子組成文藝團隊,把農村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其他村莊巡迴演出,在農民百姓勞動之餘愉悅精神文化生活。

馮秀巧,51歲,是農村春晚的老演員了,村里自從有了農村春晚,她感覺村民們的感情更近了,見面打招呼說得都是舞台上的節目。我平常去趕集,連外村的都把我認出來了,一直誇我們村農村春晚演得好。於是我們村民都把農村春晚光碟當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遠在四川、遼寧當地的親戚也看到了。

剛過40歲的王春說,自從參演了新農村公益農村春晚後,自己性格變得更開朗了,她覺得新農村公益農村春晚的舞台不僅豐富了村里人們的業餘生活,更讓自己實現了一種人生價值。

從以上分析看,農村春晚滿足了農民百姓不同方面的各種需要。

1、趙碼頭村春晚的零門檻,滿足了人們熱情參與和積極表現的需要。

2、趙碼頭村春晚節目多樣性,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欣賞興趣需要。

3、趙碼頭村春晚節目的編排演出不只是有農民表演內容的表達,還有農民夢想的表達。

4、農村春晚在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的節目具有了更多的新鮮的關注點和共鳴。

5、趙碼頭村春晚通過台前幕後所製作的錄像光碟、紀錄片、專題片、公益廣告片等,滿足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觀看不同類型影像的需要。

6、趙碼頭村春晚通過話題設定,在貼吧、論壇、QQ、微博、微信進行農村春晚主題和節目意見徵集,滿足了上網人群表達互動的需要。

7、趙碼頭村春晚更加符合農民需求的舞美,舞台設計等,雖然舞台比較簡單,音響效果不太好,但是那種熱烈的節慶氣氛感染人,加上一些具有農村特色的布置,展現出小巧別致的風格。

總之,在精神文化娛樂活動中,觀眾需要情景、需要故事、需要真情實感,需要心裡能夠產生共鳴、感情能夠產生共振的節目,農村春晚細緻入里,注意做好每一點,滿足了村民不同方面的需要。趙碼頭村春晚也是依據農民百姓的需求的發展而發展,不斷滿足其需求。趙碼頭村春晚本著為了農民、依靠農民、服務農民、快樂農民的指導思想,農村春晚文化工作者深入民間,到農民家中,到田間地頭、工廠作坊,了解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等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興趣愛好,用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大眾化、健康文明、積極向上、能吸引更多人參與並激發大眾熱情的文化載體把民眾組織起來,形成了全民化的文化氛圍,杜絕了腐朽沒落、頹廢低級的娛樂形式,淨化了社會空氣,純潔了心靈,逐漸提高農民的道德水準,真正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占領農村。趙碼頭村春晚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也正是新時期向農村傳播先進文化所需要的新型載體。

議程設定理論與農村春晚的環節設定

議程設定功能是媒介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從而進一步影響人們的行為。

2013年11月27日。如今,正在讀大四的趙華正抽時間回鄉,和當地村民一同籌備2014年‘金絲情·中國夢’第三屆農村春晚,附帶滄州特色地域文化傳統,表達和實現農民百姓的更加幸福美好的高品質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夢想。這是在籌備2014年農村春晚前媒體向社會對筆者操辦晚會的一個簡短介紹,當地農民看到報導後備受鼓舞,積極準備農村春晚節目。

2013年12月18日。在小品里能不能,把農村娶媳婦狂要彩禮的現象提一下”、“把這首歌曲改編一下,重新作詞教育意義會更大……這段時間,滄縣趙碼頭村的很多鄉親們正熱熱鬧鬧地準備2014年新農村公益村晚的節目。

2013年12月22日。趙碼頭舉行了2014年第三屆農村春晚主題發布儀式。根據時間節點,趙碼頭村春晚通過舉辦相關活動和媒體報導來告知村民及社會,他們2014年要舉辦什麼樣的農村春晚。這樣的話有助於讓村民在一定時期內形成一定的認識,快過年了,農村春晚一天一天臨近,將會有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村民自己必須加強排練,創作節目,籌備晚會的各項事宜。這樣既有利於加強節慶的氣氛,又能使村民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

2014年1月24日,年過六旬的八位老人主動要求為趙碼頭村春晚助興,卻一改幾十年的演奏習慣,模仿電視上時尚靚麗的“女子樂坊”,站著拉起了二胡。

農村春晚的議程設定在很大程度上無形而有力的指導著農村春晚環節設定工作。通過合理的議程設定,從初創農村春晚時鮮有村民主動參與的尷尬,到現如今十里八鄉爭搶“盜版”農村春晚錄像的瘋狂,新農村公益農村春晚給趙碼頭村和附近村子帶來的變化也顯而易見。

傳播效果與整合行銷傳播

所謂傳播效果,是指傳播者發出的訊息經媒介傳至客群而引起的客群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傳播效果包括三個層面:第一,環境認知效果,引起人們知識量的增加和知識構成的變化,屬於認知層面上的效果。第二,價值形成與維持效果,作用於觀念或價值體系而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屬於心理和態度層面上的效果;第三,社會行為示範效果,這些變化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成為行動層面上的效果,向社會提示具體的行為範例或行為模式來影響人們的行動。

傳播效果包括了短期的預期效果、短期的非預期效果、長期的預期效果和長期的非預期效果。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客群對信息接受的效果與傳者的初始動機可能不同,所以為了達到更好地效果需要整合行銷傳播。

所謂的整合行銷傳播是指在傳播活動中對報紙、雜誌等印刷媒體,廣播、電視、網路等電子媒體以及運用微博、微信、論壇等自媒體進行的大眾傳播的整合運用 。

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在趙碼頭村春晚傳播效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不能否定其他形式傳播帶來的良好效果。

影像宣傳在趙碼頭村春晚中投入的力度最大、宣傳效果最好。影像宣傳融入了攝影、戲劇、文學、音樂、舞蹈、、建築等多門藝術元素,使影視作品的傳播能帶給客群全感新鮮的精神文化體驗。趙碼頭村春晚的歷屆視頻製作融合以圖、聲、文字元號,這種優勢“表意”符號整合傳播,更容易被農民階層所接受和理解。農村春晚紀錄片、專題片、公益廣告片,趙碼頭村春晚通過形式多樣的影像宣傳活動,既為民眾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影視片,又增長農民文化方面的知識,提高農民的素質,增強了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的意識,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還有趙碼頭村春晚的影像不斷的在當地集市上進行展播,各個店家在店裡進行循環播放,不斷吸引著人們的圍觀。在農村戶外電影的展播活動中,提前播放一些農村春晚花絮,也會吸引著村民圍觀。

趙碼頭村春晚在演出前期,根據地方特色,設計了近30款以節目彩排和表演現場畫面為依託的海報,一方面用於廣泛的宣傳,另一方面具有收藏和紀念意義。其中也不乏90後帥哥美女的參與、當地小品笑星的參與等明星效應的宣傳。

趙碼頭村春晚整體的視覺形象設計,在靈活借鑑央視春晚和各大衛視春晚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屬於農民自己、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標識。比如趙碼頭村春晚的形象標識,方形中國結上托起了滄州鐵獅子,以及右下方的農村春晚毛筆字樣,充分體現了在弘揚傳統文化基礎上團結互助、鄉風和諧、全民聯歡、寄託希望、開創未來的內涵。

農村春晚在整合行銷傳播過程中進一步建立了與農村的精神聯繫,深入刻畫了農民的生存軌跡,細緻描摹了農村的風土人情,全面記錄了農村的社會變遷,考察了農村的鄉風民俗,追問了農村的歷史未來,從而拓展了農村春晚在未來中國農村生存的空間。

傳播隊伍建設與農村春晚的可持續發展

傳播隊伍建設也就是指發展聚合傳播者。傳播者又稱信源,是指傳播活動中發出訊息的人或者組織。它是傳播活動的起點。傳播者的基本職能是製作、發布和控制傳播內容。

在趙碼頭村春晚的傳播過程中,傳播隊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趙碼頭村春晚年復一年一直在搞,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並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成功的原因在於發展和聚合和農村的文藝骨幹,更重要的是傳播者大學生參與並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全國少數地方的農村春晚逐漸凸顯優勢走向正規化、規模化,未來農村春晚在全國各地普及發展以及傳承還存在著非常大的難度,關鍵在於傳播隊伍的建設。發展聚合優質的傳播者,組成優質的傳播隊伍,是農村春晚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對於農村春晚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在河北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記者高雲峰就河北滄縣趙碼頭村辦農村春晚一事,採訪原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河北人民廣播電台特約評論員梁勇時表示:

第一,大學生把自己的實踐和繁榮桑梓的文化結合起來。一方面找到了一個社會實踐的基地,另一方面也發揮了繁榮農村文化的積極作用。所以這件事兒我們應該大力的倡導。

第二,農村辦晚會,值得關注,也值得提倡。它能夠促進移風易俗,既是對傳統節俗優秀文化的一種傳承,而且這些農民朋友參與自己學本事、學藝術、有品位、少賭博、少放炮肯定是一件大有好處的事兒。

第三,政府在這件事兒給予了積極的扶持,各種新聞媒體對這件事兒給與了高度的關注,反映了社會對現代農村文化高度關注。所以通過這種正確的引導,把這類的事情能夠推而廣之。在農村通過這個榜樣的力量,培養一大批,繁榮農村文化的非常好的晚會。

總之,辦農村春晚很有意義,有助於提升村民的文化意識、藝術追求,有助於引導村民少賭博、少放鞭炮,對於農村移風易俗、繁榮文化、傳承優秀文化大有裨益。讓農民更有品味、更有素養。應該支持、應該倡導、扶持。其他藝術院校和相關專業的學子們應該借鑑這個樣板,把所學專業與繁榮農村文化和經濟結合起來,一定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筆者建議可以把辦農村春晚作為一項實踐活動來開展,結合中國傳統的節慶,鼓勵大學生回鄉,下基層、進農村、密切聯繫民眾,同支持農村建設、農業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結合起來。這樣不同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專業特長進行的不同實踐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對於學生不是單純的鍛鍊能力、不是觀光採風,而是培養大學生思想和價值觀。走進農民、體驗農民的生活狀況、了解農民、幫助農民甚至向農民學習生活的智慧,為農村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在社會交往、專業技能得到鍛鍊的同時,精神得到陶冶,道德情操得以提升。這樣的實際踐行既能為大學生自己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又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何樂而不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