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體

新華體

新華體是新華通訊社長期報導國內外新聞所形成的一種寫作體式。關於新華體的特點說法不一,但這一概念在我國新聞界已流行通用。新華體的公認特點是:訊息簡潔,文字精煉、準確,篇幅短小;善於用事實解釋事實,很少空發議論;層次清晰,儘量做到一個事實一段,訊息中段落過度自然;穩健中見權威,該快則快,該慢則慢,注重通稿的信譽;善於抓大問題、關鍵性問題,重大事件的報導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題開掘深刻。

寫作特點:

新華體報紙 新華體報紙

1、圍繞主題思想,分解幾個理念一段段深入,展示主題層面;

2、起篇往往較高,有巨觀性概述,講究氣勢;

3、敘述時點面結合,事理交錯,情景交融;

4、往往具有新聞綜述的功能,需要適度概括;

5、需要提煉響亮的語句或標誌性口號,豐實和提升主題。

形象概述

有一種新聞報導,歷經數載而韻味不變,總能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有一種新聞報導,人情、親情、鄉情盡在其中,一片祥和的氛圍,到處充滿歡聲笑語。有一種新聞報導,總是充滿神秘感,氣候也能為其服務,給讀者以無限想像空間。有一種新聞報導,總能旁徵博引、高屋建瓴、石破天驚,給人以愉悅。

這就是傳說中的“新華體”,這不《永恆的召喚———雷鋒精神世紀交響曲》神稿一問世,就引起網友紛紛學習模仿。

核心精神

混搭:新華社《永恆的召喚———雷鋒精神世紀交響曲》神稿一問世,微博江湖掀起陣陣狂潮,波瀾壯闊!有網友說:神曲有望成為經典,願這震撼的經典源於生活,超越生活,深入生活。

在這個流行混搭的時代,稿子成功地用前無古人的混搭技術,把高更、托爾斯泰、叔本華、屈原、陳子昂、柴科夫斯基、貝多芬的精神追求凝聚成一個響亮的名字,那就是,雷鋒……造神之曲,主題宏大,雲裡霧裡。扯上神作,P民敬畏。其中的旁徵博引更是石破天驚,讀完盪氣迴腸。

範文範例

神文一問世,對其他的新華題的吐槽模仿也紛紛而來。 天氣預報員@宋英傑:每當兩會開幕,總有些新聞報導以描寫北京天氣作為開頭。晴無風:春光明媚;晴微風:春風和煦;刮南風:春風送暖;刮北風:春風拂面;下雨:春風化雨;下雪:春雪潤物;有沙塵:春意盎然;有霧霾:春意正濃。其實這時春天遠未到來。北京平均入春日為4月3日,最早紀錄3月14日。報導要尊重氣候的真實性。

網友@ loranthe感慨:多么大氣磅礴、氣壯山河!上來就是人類永恆、終極的“三問”!這是怎樣高屋建瓴的視野、怎樣澎湃洶湧的氣魄、怎樣救世人於水火的精神!此等必將載入史冊的雄文,只能是來自於“新華社”的如椽大筆!顫抖吧、膜拜“作者們”吧———李從軍張嚴平趙承肖春飛……原來三終極之問,50年前就被個普通戰士解決了。

網友@大連小江也露了一手:我要是記者,我這么寫北京兩會時的天氣:三月的北京,柳絲含煙,芳草吐綠;雄偉的天安門廣場,春風勁吹,國旗飄揚;莊嚴的大會堂里,蝴蝶蘭葉綠蕊紅,杜鵑花映時怒放,洋溢著濃濃春意;各界代表委員豪情滿懷,代表13億人民來參政議政。

生活其實也可以“新華體”。@吳偉的早餐鋪子:模仿新華社的“塔希提體”學寫作(北京交通):21世紀初,南北京的方莊環島,金色的落日下,孤獨而苦悶的××站在十字馬路中間,面對林立大廈和滾滾車流,伸開雙手,發出關於人對北京交通那三個驚世駭俗、迴響半日的終極追問:———我去哪?———我怎么去哪?———我怎么回來?

其實還有比新華體更絕的,不信你看,@上海弗閒齋藏書票館:雷鋒啊,你只是一滴水,卻能夠讓全世界的人似乎都得到生存的滋潤,你只是一絲光,卻能夠讓全世界的人似乎看到了黑夜的光亮,你是一顆糧食,卻能夠讓全世界的人似乎都得到了生存的美餐……啊偉大的雷鋒啊,你為什麼早逝,是否想用你的靈魂來召喚全世界人的心靈到美好的天堂去……

規律總結

通過以上我們總結出規律。在新華體裡,只要一開兩會,神州的天氣永遠是春回大地,春風拂面,春風化雨,春意盎然;而西方的天氣則永遠秋風蕭瑟,秋景蕭條,秋風落葉,秋氣逼人。只要報導領導人出席活動,天氣必定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碧空無雲、萬里無雲、碧空如洗;氛圍總是祥和的,鮮花爭奇奪艷,場內歡聲笑語,領導親切地和民眾握手;只要是秋季集會,各種致辭開場白必定會出現:秋風送爽,丹桂飄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