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新疆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的前身“音樂創作研究室”成立於1987年,主要由邵光琛、王慎慈、玉賽因主持,進行木卡姆及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和史料研究。

新疆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的前身“音樂創作研究室”成立於1987年,主要由邵光琛、王慎慈、玉賽因主持,進行木卡姆及新疆少數民族音樂和史料研究、創作和相關課程的民文教材建設,人員編制7-10人。並對處在失傳危機中的音樂文化資源進行調查、整理和研究,曾對繼承與創新做出過積極貢獻。 新疆地處絲綢之路樞紐地段,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和融匯之地。在這個背景下積累起來的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呈現出多元薈萃的獨特景觀。它們中分布著中國、歐洲、波斯——阿拉伯三大音樂體系,包含著大量歷史上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為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的成立與研究提供了豐厚的研究資源。
1996年學院為了擴大建設與發展,弘揚先進文化,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文明建設,帶動學術研究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加大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音樂史料的收集、民族音樂遺產的搶救等工作的力度,在自治區黨委和各位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成立了新疆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該所是全國較具民族音樂文化特色的音樂學術研究機構,由著名民族音樂學研究員周吉先生、趙塔里木教授、蘇來曼教授、努斯來提·瓦吉丁教授共同主持。在他們的帶領下,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粹集自治區音樂學科的精英,申報課題,翻譯中外文重要音樂文獻,研究發展民族優秀音樂文化,著書立說,近年來,為自治區民族音樂學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學院黨委的帶領下,明確辦所方向,精簡機構,實行“科研任務、課題聘任制”,以全院科研發展規劃為根據、提出一系列挖掘、整理、研究民族音樂遺產以及探索發展和弘揚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規律的研究課題。聘“能願”研究者有任務有酬報之研究員或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側重搶救新疆各民族、民間音樂藝術遺產,收集、整理、研究、弘揚。並與我國各少數民族、跨界各少數民族音樂進行比較研究。成果用於教學、理論創新、遺產保護。將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辦成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物博覽”三大功能的院所合一的直接服務於教學的科研機構。所完成的科研課題、創編的教材、曲、劇目,計算科研工作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