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灣縣

新疆沙灣縣

沙灣縣位於天山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 185 公里,東接兵團第一師石河子市、瑪納斯縣;南依和靜縣、尼勒克縣;西鄰奎屯市、烏蘇市、獨山子區;北連油城克拉瑪依市、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北疆鐵路、 312 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克榆公路自東向西橫穿縣境, 219 、 223 、 224 三條省道和 3 條縣道自南向北縱貫全縣,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縣域概況

沙灣縣位於天山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 185 公里,東接石河子市、瑪納斯縣;南依和靜縣、尼勒克縣;西鄰奎屯市、烏蘇市、獨山子區;北連克拉瑪依市、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北疆鐵路、 312 國道、烏奎高速公路、克榆公路自東向西橫穿縣境, 219 、 223 、 224 三條省道和 3 條縣道自南向北縱貫全縣,區位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沙灣縣面積1.31萬平方公里,轄9鎮、3鄉、5個農牧林場和2個管理處。2009年全縣總人口39.14萬,其中地方人口21.08萬,由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等28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14.3萬人,哈薩克族3.6萬人,回族2.06萬人。

歷史沿革

漢代時為烏貪訾離國地;隋唐時屬西突厥;中唐時期內附於唐,由北庭都護府管轄;宋元屬回鶻地,明屬蒙古族衛拉特,清乾隆年間屬綏來縣,1915年析出建制設沙灣縣,縣府初駐小拐,1929年遷至老沙灣鎮,1956年又遷至三道河子鎮。析置後隸屬於迪化道(現烏魯木齊),1917年改隸塔城道,建國後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

2008年沙灣縣轄9鎮、3鄉、5個國營農牧林場,264個村(隊)、14個社區居委會。行政區內有4個駐縣部隊及農八師12個團場、3個大型廠礦企業。年末總人口20.89 萬人(不含兵團人口),由漢、哈、維、回、蒙古、東鄉等27個民族組成。農村人口152437人;人口出生率12.19 ‰,自然增長率7.79 ‰。耕地面積91 803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0 178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4 631公頃。

行政區劃

沙灣縣:1929年縣駐地南遷至沙灣莊(今老沙灣鄉駐地),先後隸屬塔城行政區、塔城專區。

1956年遷至三道河子鎮

1975年至1977年曾隸屬石河子地區

1978年再劃歸塔城地區管轄

沙灣縣轄9個鎮:三道河子鎮、四道河子鎮、老沙灣鎮、烏蘭烏蘇鎮、安集海鎮、東灣鎮、西戈壁鎮、柳毛灣鎮、金溝河鎮

3個鄉:商戶地鄉、大泉鄉、博爾通古鄉。

縣境內有:牛圈子牧場、博爾通古牧場、良種場。

農業資源

沙灣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的農業大縣,境內水土、光熱等自然資源豐富,是塔城地區乃至北疆片區棉花、糧油、蔬菜、林果等生產供應基地。全縣耕地面積120萬畝,農業人口142766人,占總人口的70.75%;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39520千瓦,機耕作業面達到98%,農作物良種復蓋率達100%。2005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53元。

目前已培育了屯河番茄、天海糧油、天寶食品、瑞隆油脂、盤龍油脂、蓋瑞乳業、沙灣棉業、秦嶺紡織、沙龍紡織、銀鷹工貿、華豐紡織、天匯棉製品等2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形成了“屯河”番茄醬、“蓋瑞”乳製品、“金燈”棉紗、“西域白浪”棉花、“泰山”棉漿粕、“沁康”麵粉、“老岳母”辣椒醬、“福臨門”調和油等多種農產品品牌,產品遠銷國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畜牧業

沙灣縣有著發展現代畜牧業的豐富資源,天然草場面積88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758萬畝,每年種植各類飼草料均在100萬畝以上,資源綜合載畜能力可達183萬頭(只)標準畜。近年來,沙灣縣委、政府堅持因地制宜,牛、羊、豬、禽、水產並舉的方針,按照牲畜品種優良化、畜群結構合理化、生產經營產業化、防疫體系網路化、產品行銷市場化的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全面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畜牧業在農業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現。2005年全縣牲畜累積飼養量達158萬頭(只),最高飼養量達140.1萬頭(只),奶、肉、禽蛋 、羊毛產量位居塔城地區前列,畜牧業產值達4.2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畜牧業收入份額達892元,占農牧民收入的15.5%。

林業資源

沙灣縣緊緊把握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堅持實施“生態立縣、生態強縣、生態富縣”戰略,突出抓好“三北”四期農防林、退耕還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分類經營試點等重點工程建設,全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了以綠洲內部生態經濟型農田防護林、綠洲外緣準噶爾盆地南緣防沙治沙基幹林為主的立體生態綠色屏障,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條件。全縣共有林地面積236萬畝(包括兵團人工林30萬畝),其中:人工林面積25.6萬畝,荒漠灌木林106萬畝,山區水源涵養林43萬畝,平原河谷次生林31萬畝,綠洲森林復蓋率達24%,森林復蓋率12%。全縣活力木蓄積達70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沙灣縣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從資源類型看,有生物景觀2處,水域風光4處,古建築3處,休閒求知健身3處,地文景觀1處,購物1處;按資源等級分,有一級景點1處,二級景點1處,三級景點6處,四級景點2處,五級景點4處。縣內冰川雪嶺、峽谷山川、松濤瀑布、懸崖古寺盎然其中;湖泊水庫、溫泉、蘆葦盪、草原、沙漠、珍稀動植物點綴其間。山區自然景觀壯麗秀美,鹿角灣、雙龍溝、溫泉、東大塘、蒙古廟、寧家河、塔斯布拉克等景點讓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水域風光獨特雋秀,分布廣泛,千泉湖、柳樹溝、海子灣風景各異,使人心潮波瀾、遐想翩翩;雲杉、紅松、白樺、胡楊、梭梭等稀有植物遍布山間,雪雞、馬鹿等珍貴動物出沒游漓;山區草原文化底蘊深厚,哈薩克民族風情濃郁無限;平原區生態農業規模日益擴大,玉泉農業示範園區和森林公園,是生態觀光旅遊和田園風光旅遊的最佳去處。以“沙灣大盤雞”為代表的大盤飲食系列,構成了聞名全疆的飲食文化,成為沙灣縣獨具特色的一道旅遊大餐。

工業發展

工業園區建設

金溝河綜合工業園位於縣城金溝河沿岸,占地面積6平方千米,先後投資8700餘萬元,配套完善工業園區道路、供電、供排水、供熱、通信等基礎設施,基地己實現“六通一平”,現己完成園區道路攤鋪12千米,鋪設供水管線3.9千米、排水管線6?2千米,修建防洪壩9.2千米。按照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三高兩低”的思路,該工業園區劃分了建材板塊、綠色食品加工板塊、棉紡板塊和化工板塊等4個重點。目前己有中糧集團沙灣番茄製品分公司、中材屯河沙灣五宮水泥分公司、中糧集團天海糧油公司、金牛集團沙灣蓋瑞乳業公司、秦嶺紡織公司、新疆瑞隆公司、天寶綠色食品公司、天鷹科技公司、宏發冶煉公司、龍盛祥塑膠製品公司、永興銅材公司、沙龍紡織公司等29家企業入駐該工業園區。

柳毛灣農產品轉化工業園區位於國家級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柳毛灣鎮,距縣城50千米,總面積8平方千米,設施配套,交通便利,克榆公路自東向西橫穿基地,鎮區基礎設施完善,總體規劃符合現代城鎮發展要求。該園區主要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重點發展輕工等高附加值產業。目前,該園區基礎設施投資4570萬元,新疆銀鷹工貿公司、盤龍油脂公司、康瑞棉業公司、德勝棉業公司等8家企業己入駐園區。

安集海綜合工貿園(石油石化)位於312國道安集海橋以西,規劃面積8平方千米,距縣城20千米,園區發揮與獨山子石化相鄰的地緣優勢,採取“引鳳築巢”措施,實行市場化運作,走以項目建設帶動園區建設的道路,引進企業投資,配套完善園區建設。重點發展綠色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農副產品批發、化工新材料、塑膠加工、精細化工和乙烯下游產品加工等新型產業,現有瀏陽花炮、陽光食品、國華食品、康華辣椒紅色素等9家企業入駐該園區。

東灣煤化工工業園區位於東灣鎮卡子灣村以西,規劃面積8平方千米,距縣城40千米,按照以項目建設帶動園區建設的思路,引進企業投資,配套完善園區建設。該園區主要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走“煤—電—高載能產業”、“煤—煤液化、煤焦化—煤化工產業”一體化的路子,重點推進煤炭工業從以原煤生產為主向原煤生產與精深加工並重轉化,通過吸引國內大型礦業集團、煤化工企業參與我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培植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冶煉、加工產業集群,提高以煤炭、石灰石為主的礦產資源開發整體水平和綜合利用率。目前己有永弘機焦、宏泰工貿、合運焦炭、恆巍工貿、萬豐工貿等9家企業入駐園區。目前,各園區入駐企業已達到55家,2008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5.8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1.1億元。

經濟運行

工業企業總產值、增加值、稅收、利潤、就業人數:2008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70.6億元,同比增長48.3%;完成工業增加值(現價)22.7億元,同比增長37.9%;完成稅收7100萬元,新增稅收967萬元;實現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15%,增幅比去年上升1.5個百分點;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有效帶動了沙灣縣就業的快速增長,2008年工業企業就業人數達到15253人,同比增長23.2%,新增就業人數2870人。

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全縣GDP完成62.49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工業增加值22.7億元,同比增長37.9%,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達36.4%。

電力概況

供電區域內有110千伏變電站3座(沙灣變、北新變、慧泉變),主變容量140MVA;110千伏線路3條,長182.9千米;35千伏變電站14座(烏蘭烏蘇變、安集海變、西戈壁變、博爾通古變、柳毛灣變、曹家坡變、綠洲變、公園變、龍口變、城西變、南山變、東灣變、海子灣變、齊里巴斯陶變),主變23台,總容量91.5MVA;35千伏線路25條,長400千米;10千伏線路57條,長1692千米;10千伏配變2720台,總容量358MVA。轄區內共管轄電力客戶59786餘戶,抄表到戶59786餘戶。

沙灣縣供電區域的電網已形成35千伏為主網,10千伏為配網的電網網架,14座35千伏變電站全部實現了無人值守;調度管理系統實現了“三遙”(遙測、遙信、遙控);各供電所之間的業務全部通過用電管理系統進行銜接,整個系統採用一流現代通訊、計算機網路及數據處理技術。

發展戰略

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地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三大核心目標”,繼續按照“鞏固提高抓一產,發展壯大強二產,突出特色活三產,統籌社會促和諧”的總體要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進步,努力建設自治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先進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