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於2001年由原新疆大學電子信息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計算中心、原新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以及計算中心組建成立。目前學院擁有一個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一個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授權點;擁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信息安全六個本科專業。

概況

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概況
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於2001年由原新疆大學電子信息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計算中心、原新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以及計算中心組建成立。目前學院擁有一個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一個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授權點;擁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信息安全六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31人,專職教師10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8人,講師48人。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2人,國家、自治區級優秀專家4名。專職教師中,有博士學位教師7人,碩士學位教師35人。

介紹

學院擁有一個新疆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已完成和正在進行中的重大科研項目總計20餘項。其中國家863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 科技部攻關項目1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自治區九五攻關項目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一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十餘項。在新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通過10多年卓有成效的研究,已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設有電子信息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和計算中心三個教學單位。學院下設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實驗室管理辦公室和計算中心管理辦公室;共有22個專業實驗室;有四個教學實習基地。學院資料室擁有書籍和刊物1萬餘冊。
學院科學研究領域
本學科目前擁有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套用技術兩個工學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點。現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2人。教授5人,副教授35人,博士4人,碩士35人。通過211工程一期建設,重點建設了多媒體與網路、通信綜合技術、多文種輔助教學和圖文與信息處理共四個重點研究實驗室。已完成和正在進行中的重大科研項目總計13項。其中國家863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自治區九五攻關項目1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1項。特別是本學科在新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通過10多年卓有成效的研究,已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國家科技部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字處理給予高度重視。在“七五”,“八五” 和“九五”期間連續得到國家科委和自治區科委一系列重大項目的資助。“九五“期間共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5篇,SCI收錄1篇,EI收錄2篇,ISTP收錄3篇,SI收錄4篇,CA收錄6篇。
“211工程”項目建設目標及主要建設內容
1.學科主要研究領域:
A 、多語種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方向:多語種信息處理技術及套用方向。
研究開發基於Linux和Windows XP的多語種作業系統平台及套用軟體、民漢兼容處理的辦公套件和民漢兼容處理的網路套用軟體。進行各類民文信息處理用規則與標準制定、民文信息處理語法、句法、詞法規則的制定。開發多語種智慧型化系統及套用軟體即:維吾爾語自動分析系統、維漢機器輔助翻譯系統、 民文自動摘要系統、多文種網上圖書銷售及檢索系統、大型英-漢-維三向通用電子詞典、維吾爾語音識別與合成系統、維哈柯文字識別系統、智慧型化輸入/輸出系統、維哈柯少數民族遠程教育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多語種電子政務系統及信息網路安全技術等。
B 、光電子與光信息技術實驗室
研究方向:光電子與光信息技術方向。
開發出針對新疆地區環境的光學動態監測技術。開發可套用於新疆地區農業、石油、化工、食品、工業加工和環境治理領域中的光學感測技術。推廣新疆各領域中的雷射套用技術。同時進一步加強本學科中已有的優勢研究方向如光電子器件和磁性體毫米波天線的基礎研究工作。該實驗室將是我區第一個從事光學和光電子專業研究的實驗室。這對我區開展光學和光電子學科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C 、通信與信號處理實驗室
研究方向:新疆特殊環境需要的通信與信號處理技術方向。
解決現代通信中的抗干擾技術,信息掩藏技術、信道加密技術和信道資源分配技術,研究新疆特殊環境(如強地磁)對有線、尤其對無線通信的影響,以及無線通信的多徑干擾和幅度衰落的影響,在軍事,民航和物探等方面進行套用性研究。
D 、可擴展軟體國際研究所
積極吸引海外學者參加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擴大研究所的研究隊伍,構建一個以新疆大學為中心,以虛擬網路為手段,符合國際科研機構工作環境的研究所。加強與國際、國內學術界的聯繫,努力使新疆大學成為中國教育科研格線計畫的二期建設的學校,實現CERNET環境下的資源共享,使新疆能儘快融入中國教育科研格線之中,以此帶動新疆網格計算科研與套用發展,並最終服務於新疆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由新疆大學牽頭,充分利用新疆教育科研城域網基礎平台,連線烏魯木齊市各類計算資源和信息資源,形成格線運算的共享資源,構建新疆“XinjiangGrid”格線,爭取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政府的支持,為“新疆信息格線及其套用”的研究提供經費支持。
2.長遠建設目標
建立以理論研究為基礎,套用和工程技術為主導的教學科研體制,形成以基礎理論研究、產品套用開發和工程技術推廣三者銜接的基地和育人環境。
通過多學科交叉與滲透,與有關部門合作,研究新疆信息處理和通信技術中存在的各種特殊問題,為新疆信息社會提供信息處理和通信特需技術,主要為:新疆特殊環境和民族文化需求的通信、多語種信息處理技術及其多媒體化、智慧型化和網路化等關鍵新技術,以及面向新疆經濟建設的其他電子信息處理技術。
開發具有新疆特色的電子信息新產品和新技術,直接面向新疆本地各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並與中西亞有關國家建立有效的聯繫途徑和機制,推動新疆電子信息技術產品的實用化和國際化。
3.“十五” 建設目標
在“211工程”一期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已取得的成果擴大和提升。本項目在“211工程”一期建設期間,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圓滿地完成了立項計畫的各項任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的成果,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項目的二期建設的立足點是根據學院的現狀,繼續加強原一期建設的優勢方向,同時納入近幾年已打下良好基礎、發展快、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具有發展前景的研究方向。
力爭學科建設總體水平達到國內民族地區同類院校先進水平,達到中亞地區的領先水平
本科教學
學院本科教學工作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五個專業,各專業基本如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主要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有關專門知識,具有本學科及跨學科的套用研究與技術開 發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1、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與較強的理論分析能力。2、掌握電子信息科學志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3、具有較強的科學實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能勝任電子信息領域學術、科研以及套用開發工作,並為繼續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專業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具有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受到信息工程實驗教學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科研、設計、科技開發、套用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有刻苦勤奮、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2、具有一定的科研與創新能力,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勝任電子信息工作方面的工作。3、掌握信息獲取,具有套用計算機模擬系統的能力。4、具有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了解電子信息與電子設備理論前沿。
通信工程專業本專業主要學習面向通信技術、通信系統與網路發展的高科技套用型人才,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科研套用能力。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套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人才。學生畢業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1、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科研能力。2、掌握計算機通信、光纖通信、多媒體通信學科交叉技術。3、具有在通信領域中研究開發、套用高科技通信技術和設備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了解通信技術最新發展動態與基本方針政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與套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和套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計算機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能力。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法規。5、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得信息的能力。
軟體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規範的軟體設計與開發能力、良好的組織與交流能力,能在政府機構、科研部門、教育單位、金融、電信、稅務、電力、石油、軟體企業和企事業等單位從事複合型、實用型高層次軟體設計、系統分析和工程套用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本專業培養計畫以軟體系統開發和管理為主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理論、技術、思維、創造、自我發展等多方面的鍛鍊,進行實用的計算機套用和軟體編程訓練,熟悉計算機系統知識,具備軟體設計、分析、開發、維護和管理的能力,具備良好的系統分析與設計及項目管理能力。為使學生達到所要求的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計畫在注重基礎課程教學的同時,特意設定較多課時的工程實踐環節,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本專業畢業生將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掌握先進的軟體開發工程方法和具備項目管理能力;3、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具有獲取信息,知識不斷更新的能力;4、具有用英語進行獲取知識和交流的基本能力;5、學生畢業時,應具有高級程式設計師的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