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里弄

新式里弄是一種住宅形式,是在舊式石庫門住宅的基礎上改良發展而來。


歷史簡介

新式里弄住宅是在舊式石庫門住宅的基礎上改良發展而來,比較適應當時中上層階層的需要。境內最早出現的新式里弄住宅,是民國9年(1920年)由中國營造公司建造的亞爾培坊(今陝西南路582弄),共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3層樓房39幢、4層樓房4幢。20世紀30年代前後,在四明銀行、中國實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金城銀行等金融資本的大量投資推動下,形成了境內新式里弄建設的全盛時期。大德里大福里、信德里、合群坊、興業里、樹德坊等都在這一時期建造。抗日戰爭時期,隨著租界人口增加,新式里弄進一步發展,建築質量也有提高。如碧梧村、復興新村、愉園、琪美新村、大同新村春芬別墅、高安新村、茂齡別墅等,已無石庫門的痕跡。從外觀造型、庭園綠化,到內部裝飾,都日趨洋化,水電衛生設施已基本普及,少數還安裝上煤氣和暖氣設備。解放後,新式里弄大都保存,基本上維持原狀。1990年,全區有新式里弄住宅4147幢,建築面積達82.43萬平方米,占全區居民住房10%。主要分布在永嘉、天平、新樂、湖南、楓林等地區。

個別介紹

興業里 淮海中路955~977號、967弄1~45號,陝西南路302~334號,原為外僑大型花園住宅。民國19年由普益地產公司改建成新式里弄後,售與浙江興業銀行,故名興業里。其中淮海中路955~975號以及陝西南路302~304號為4層樓店面房,共26幢;淮海中路967弄1~25號為2層樓房,共25幢;淮海中路967弄26~45號為磚木結構單間平房。所有住房都是清水外牆、木質門窗、松木地板、大衛生,並間有小型綠化園地。
上海新村 淮海中路1487弄,建於民國28年。弄內共有混合結構3層樓房56幢,成行列式排列,每幢樓均有小陽台和小園地,建築面積共1.58萬平方米。60年代又新建3層混合結構辦公樓1幢,面積572平方米,現為上海市高等學校招生辦公室使用。
永嘉新村 永嘉路580弄,建於民國36年。原系交通銀行職工宿舍,現為市民居住點。內分東、西兩部,東部有磚木結構3層公寓樓房12幢;西部有2層樓房35幢,弄內通道寬暢,房前屋後遍植樹木花卉,環境幽靜。新村內有國小1所,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室內體育場1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