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小水面畜禽草魚模式養魚高產技術

水產養殖投入少、效益高、見效快、風險小、技術易於掌握,已成為農村增收致富切實有效的途徑。每年秋冬季各地都新建許多面積在幾畝至幾十畝的池塘水庫等小水面,用於養魚、農田灌溉和畜禽果草菜魚等綜合立體種養。不同於一般老池塘老水庫,新建池塘水庫底質瘦、水體泥水混濁、浮游生物繁殖數量少、產氧能力差易缺氧、PH值不穩定,魚類生長環境不良,怎樣才能實現高產高效養魚呢?這裡介紹畜禽草魚綜合養魚技術模式,供參考。

一、科學選址、合理規劃、認真施工,為綜合養殖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水面建設地點除水面資源外,還要有較良好的供養殖畜禽或種殖飼料草的場地。從養魚角度考慮:水面最好座落在背風向陽光照充足處,遇旱不乾,遇澇不淹;土質較好,池(庫)底和壩不滲漏水;能保水深2米以上;池(庫)排水口和水庫的溢洪道設定攔魚柵或攔魚網;清除塘(庫)底的樹木樹樁等雜物;高產魚池還要有良好的水源和進排水系統;可能會發生農魚爭水矛盾的水面要確定最低保魚水位線;通電通簡易公路;高產池(庫)還要安裝增氧機投餌機。

二、畜禽草魚間的合理協調配置。以魚為主的綜合立體養魚,畜禽草與養魚的水面積品種數量需要協調一致。草料為主進行養魚的,魚類的放養品種必須以草魚團頭魴等草食性魚為主養魚,占放養總量的60%左右。以畝產400公斤魚為例,其放養量建議:草魚尾重0.2公斤以上250尾,團頭魴尾重0.05公斤100尾,鰱魚尾重0.1公斤以上150尾,鱅魚尾重0.1公斤以上40尾,另外適當放養些鯽魚黃顙魚等和小規格的草鰱等魚種。每畝水面配種草耕地0.4畝,如果地力不肥種草面積還應更多。種草安排是:黑麥草、白三葉、箭舌豌豆以9-10月中旬播種,蘇丹草4-5月播種。利用畜禽糞便為主進行養魚的,魚類的放養品種必須以鰱鱅等肥水性魚為主養魚,占放養總量的60%左右。以畝產400公斤魚為例,其放養量建議:鰱魚每公斤約15尾500尾,鱅魚每公斤約15尾100尾,草魚每公斤約5尾200尾,團頭魴每公斤約15尾60尾,另外放養鯽魚青魚黃顙魚等100尾左右和適量的鰱鱅草等魚的小規格魚種。每畝水面配養豬5-10頭,或雞鴨100-300羽。

三、早蓄水、早施基肥、早消毒和早放養魚種。水面建設竣工驗收後應儘早蓄水放養魚種,養殖成魚放養魚種最晚不遲於3月底,在上一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3月,放養時間越早越好。尤其是山塘水庫水源依靠天下雨,更要儘早塞管蓄水。不管是養草食性魚為主還是養肥水性魚為主都應施足基肥,用量是養草食性魚一次每畝投足畜禽有機肥200-400公斤,養肥水性魚一次投足300-600公斤。已發酵的有機肥可直接潑入水體中,而未經發酵的有機肥可堆放在水體邊經發酵後再施入水體。魚种放養前10-15天用生石灰徹底進行消毒,消滅魚類的病蟲害和改良底質。方法是:水深10-20厘米每畝用75公斤化漿水全池(庫)勻灑,或帶水按每米水深每畝150公斤計量化水勻灑。

四、正確投餌和施肥,保證餌料充足供給,水質良好,適合魚類快速生長的需要。養草食性魚為主投餵餌料總的指導思想是“抓兩頭重中間”,既早春晚秋以餵精料為主,投餌數量少。而投餵重點在魚類生長旺季的6-9月份。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餌一次,以配合飼料或餅粕類餌料為主;6-9月每天投餌二次,上下午各一次,先餵草料後餵配合料餅粕料。同時按“四定”“三看”方法進行。配合顆粒飼料最好用自動投餌機投餵。養肥性魚為主除要施足基肥外追肥顯得非常重要,施用要求是確保水質達到“肥、活、嫩、爽”,水體中繁育的浮游生物數量豐富,種類適合魚類攝食。從畜禽養殖處得來的糞便必須先進行充分發酵消毒後才能使用,根據水質採取少量多次方法施入,注意天氣水溫變化,防止缺氧引起泛池,同時適當配餵一些飼料

五、採取措施沉泥清水和預防魚病。每20-3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沉泥清水和調節水體PH值的效果,用量每次每畝20-30公斤;儘可能不拖網或少拖網;在壩面和邊坡以及山坡地上種植飼料草,既能作為青料餵魚又能防止泥土被雨水沖洗流入水體引起水體混濁。

六、勤巡視,觀察魚類的生長情況。適時開啟增氧機。防偷盜、防逃魚、防魚浮頭泛池。
(本文已被瀏覽 314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