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幹縣博物館

新幹縣博物館

新乾青銅博物館位於新幹縣大洋洲程家村勞背沙洲,距105國道400米,離贛江1公里。共出土青銅器475件,玉器100多件,陶器300多件此外,還有骨鏃5枚,生砂660克。其中青銅器數量超過河南殷墟婦好墓(460餘件),名列全國第一,有青銅瓚、提梁方鹵、青銅豆、中華鉞王等國內珍稀品種。大洋洲商代墓的發掘,是我國江南考古的重大突破。它充分證明南方地方在商代同樣存在著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為揭開三千年前長江流域文化之謎提供了重要依據。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幹縣博物館新幹縣博物館

1982年3月成立新幹縣文物普查辦公室(設文化館內),同年10月成立了新幹縣文物陳列室,正式舉辦展覽,對外接待觀眾。1984年2月,縣政府批准成立新幹縣博物館,與文化館、圖書館合署辦公,隸屬縣文化廣播電視局。1990年6月,縣大化廣播電視局分設為縣文化局和縣廣播電視局,博物館隸屬縣文化局,1991年5月,三館正式實施機構分設,博物館遷入同年落成的濱陽路文化大樓獨立辦公,始設館長1人,年底工作人員9人。1991年被評為全省文物保護“安全年”先進單位。1992年被評為全省文化系統先進單位,1996年4月,縣政府命名博物館為“新幹縣愛國主義教育墓地”,12月,吉安地委行署命名縣博物館為“吉安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10月,縣博物館被確立為副科級事業單位。2002年,縣文化局與縣廣播電視局合併為縣文化廣播電視局,縣博物館隸屬縣文化廣播電視局。2003年6月,縣政府投資近900萬在大洋洲程家遺址建成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隸屬縣文化廣播電視局並確立的副科級事業單位,兩館合二為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公開招聘館長,講解員。

(圖)新幹縣博物館新幹縣博物館

縣博物館和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共有館舍面積2000餘平方米,有工作人員10人,設館長1人,副館長2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4人,其它學歷3人,中級(館員)職稱2人。目前,館藏文物2000餘件,其中有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117件。

縣博物館主要業務工作:搞好我縣歷史文物基本陳列、堅持常年開放,發揮宣傳教育功能,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度,確保館藏文物安全;宣傳文物法規,協助配合公安、工商部門打擊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地上地下文物安全 ;做好文物調查,摸清文物家底,做好登記建檔工作;搞好館藏文物登記造冊工作,做好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

基本陳列

《虎踞南國——大洋洲商代青銅文化展》

新幹縣博物館新幹縣博物館

展示大洋洲程家村商代大墓出土地文物,展品為仿(復)制青銅器110件,及原始瓷器、陶器等。商代大墓發現於1989年9月20日,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世紀中國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2003年6月,在大墓墓址旁建成新乾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展覽分為六個部分,即“器以藏禮——青銅禮器”、“兵戎征伐——青銅兵器”、“漁樵耕織——青銅農具、工具、陶瓷器”、“獰厲之美——美石玉器”、“天人合一——青銅神器”和“王氣南來——青銅器綜合”。

珍貴藏品

伏鳥雙尾虎
長53.5、高25.5厘米、重6.2千克。形類虎尊,坦腹、底不連,內空。虎身體龐大,怒目猙獰,虎視眈眈,作半起欲奔之勢。

新幹縣博物館新幹縣博物館

四足銅
通高105、甑口徑61.2、鬲高39.5厘米,重78.5千克。為甑、鬲連體式。甑為盤口,立耳,斜腹,箅已失,但有箅托一周。口沿外側飾斜角式雷紋。通體飾牛首紋四組。

雙面神人頭像
通高53、角距38.5厘米,重4.1千克。扁平,雙面人頭形,上寬下窄,中空。方銎。形象猙獰、恐怖、詭怪。

側身羽神人玉飾
通高11.5、身高8.7、背厚1.4、胸厚0.8厘米。呈棗紅色,純潤無瑕,屬青田玉。用圓雕加浮雕琢成,作側身蹲坐狀,兩側面對稱,“臣”字目。在腰背與臀部刻出鱗片紋,兩側及腿部用圓雕技法雕出羽翼。鏈環與羽神人為同一塊玉料雕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