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譯註

然原著工尺譜所記,板眼只標頭板及中眼,留給每個唱者一定的演繹空間。 王正來老師把原工尺譜譯成全國通行的簡譜,並依曲律,對潤腔及前奏作更細緻的處理,又於每一曲牌之後,加以注釋,實有助於今日曲唱的普及、承傳。 自乾隆初年至解放後八十年代,二百年有餘,王老師之譯譜,憑其專精之崑曲體驗,依字行腔,推敲演繹,自有某程度之重構及再創造,但絕非憑空或自由創作,而是以其熟悉的崑曲音樂語言風格為依歸的解讀,故名為《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譯注》。

內容介紹

清宮廷於乾隆六年(1742)建《律呂正義》後編館,後編館樂工在周祥鈺等人領導下,以工尺譜記錄了四千四百多首唐宋詞、宋元諸宮調、元明散曲、南戲及雜劇之旋律,乾隆十一年(1746)成書,是為八十二卷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實乃歷代聲樂總集、民間俗樂大全。然原著工尺譜所記,板眼只標頭板及中眼,留給每個唱者一定的演繹空間。這是崑曲全盛時期文人清唱的共識。若按譜照翻,其旋律僅得其框架,一般唱者,亦未能按譜演唱。王正來老師把原工尺譜譯成全國通行的簡譜,並依曲律,對潤腔及前奏作更細緻的處理,又於每一曲牌之後,加以注釋,實有助於今日曲唱的普及、承傳。
自乾隆初年至解放後八十年代,二百年有餘,王老師之譯譜,憑其專精之崑曲體驗,依字行腔,推敲演繹,自有某程度之重構及再創造,但絕非憑空或自由創作,而是以其熟悉的崑曲音樂語言風格為依歸的解讀,故名為《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譯注》。以崑曲音樂語言及風格演繹《九宮大成》,從記錄二十世紀崑曲演唱之角度視之,當為王老師一家之言,甚具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