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蟲

斗米蟲

斗米蟲跟蠶寶寶差不多大,全身乳黃色。在古代,人們用‘一斗米’才換得一條蟲,所以叫“斗米蟲”,又稱“鳥不踏刺蟲”。在民間套用已有數千年歷史。此蟲生在山區一種長倒刺的灌木中,它只認準這種樹,從樹根部鑽一個小孔,進入樹內,專吃樹心。《中藥大辭典》記錄斗米蟲有利消化的功效,對麻疹透發不快,筋骨痛也有療效。2012年11月,網上流傳著一個民間偏方,用斗米蟲治療厭食症。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簡介

斗米蟲斗米蟲

【背景】斗米蟲,古時候人家拿一斗米(12.5斤米)換這么一

條蟲子,俗稱‘斗米蟲’。

“斗米蟲”又稱鳥不踏刺蟲。在我國民間套用已有數千年歷史。古代先人用一斗米(等於現在12.5斤米)換到一條蟲而得名。尤其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陝西等省套用更為廣泛,主要用於小孩因脾胃虛弱“疳積”而導致厭食偏食、不思飲食、積食不化、發育不良、哭夜尿床、免疫力差等症狀有特效,故該蟲自古至今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和套用。

【異名】雲實蛀蟲、黃牛刺蟲(《浙扛中醫》),黃寮刺蟲、天牛幼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雲實蠹蟲(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寄生於豆科植物雲實樹莖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

【採集】夏秋間,尋覓雲實樹莖或根部的蛀孔,用刀剖取,隨用或焙乾密閉貯藏。

斗米蟲首次出現在古典書籍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公元1615年,徐霞客從江陰出發路經浙江臨,甬(舊時地名,今為杭州,寧波)發現浙江民間有這鄉俗,並記載到《徐霞客遊記》。

斗米蟲在湖南祁東縣又叫千年鳥不食,之所以叫鳥不食,就是"雲實"在保護。原來鳥不食寄生在雲實樹幹內,而雲實全身長滿了刺,即使是啄木鳥,也無法停留在雲實植株之上,更談不上捕捉樹幹內蟲眼內的"鳥不食"了,這就是祁東官家嘴特產"千年鳥不食"的由來。

功效

治小兒疳積,麻疹透發不快,筋骨痛。

《湖南縣誌》:治麻毒內陷。

《寧海縣誌》:治麻毒內陷。

《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治小兒營養不良,筋骨痛,小兒初生不乳。

據《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中國藥典》記載:食用該蟲後身體強壯,麻毒內陷、痱疹、無名腫毒、對肝腹水、肝硬化、血液病等有顯著療效。由於該蟲的療效好,在民間一直套用至今,特別是對小孩“疳積”引起的厭食、哭夜尿床等有特效,同時對發育遲緩、流口水、磨牙、痔瘡和筋骨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斗米蟲”經研究含抗菌蛋白、幾丁質和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質。這些特殊的活性物質對調節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有著顯著的作用和效果,是抗病菌、抗病毒、抗腫瘤的珍貴生物醫藥資源。該蟲經烘烤後,香味濃郁,口感極好,易入口。實為藥食兼用的天然食品。也是待客送禮、饋贈親友之佳品。

藥用原理

斗米蟲斗米蟲

斗米蟲自身所蘊藏的神奇物質,是任何動植物本身所無法比擬的。這種稀缺蛋白將是改變人體質的一種最好添加劑。經研究表明,該幼蟲的活性蛋白具有神奇的藥用和保健作用:

免疫特警

該幼蟲的活性蛋白獨含的抗菌肽成份,當肌體受損或病原微生物入侵時,抗菌肽快速跟蹤、追殺入侵者,抗菌肽就像免疫特警一樣,用銳利的尖刀迎擊"敵人",在細菌、病毒的胞膜結構上鑿出離子通道,使細菌胞膜結構破壞,引起細胞內水溶性物質外流,從而徹底殺死細菌。人類常食昆蟲蛋白,就像給身體安上了一道道屏障,百病難浸。

免疫清道夫

該幼蟲的活性蛋白富含幾丁質。幾丁質是一切生物生命的重要支柱之一,被譽為繼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之後的"第六生命營養要素"。它就像辛勤的園丁,在人體免疫系統內起著三調(雙向免疫調節、調節PH值、調節荷爾蒙)、三排(排細胞和體液有害物質、排重金屬離子、排氧毒素)的作用,不斷維護人體的內部環境。

免疫營養

該幼蟲的活性蛋白富含人體必須的8種胺基酸、17種其他胺基酸、肽類物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強化營養,活化細胞,非常適合人體吸收,是天然的高級營養強化劑。

免疫修復

該幼蟲的活性蛋白縮特有的防禦素是一種小分子蛋白,具有幫助愛滋病人重建免疫系統的重要作用。

免疫激活

防抗菌肽、防禦素外,昆蟲活性蛋白還含外源性凝集素,它可以促進細胞相互粘接並抑制其增殖,不僅能使正常細胞更富活性,並能殺滅變異細胞,抵禦病毒蔓延,激活免疫力,有效防治胃腸道炎症及各種感染性疾病。

注意事項

(1)、兒童服用忌食冷、硬、糯等不宜消化和燒烤、油炸等高熱量食物。

(2)、成人患者服用期間禁忌性生活。

正宗斗米蟲的效果確實好,但容易與蘇木樹蟲、柳樹蟲、松樹蟲、楊樹蟲、楠木樹蟲、象栗樹蟲、桑樹蟲、無花果蟲、漆樹蟲、橘子樹蟲和青岡樹蟲等種類不同的昆蟲混淆。因為不一樣植物的蟲,取食的營養成分和精華不一,所以蟲的有效成分和藥理功效也是截然不同的。

偏方熱傳

偏方調製

2012年11月,網上流傳著一個民間偏方,是一種蟲子,叫“斗米蟲”。有人托人以100元一條的價格買來這種蟲子,給自己的孩子吃,用來治療厭食症。有人稱孩子吃了“斗米蟲”後體質明顯增強,而且變聰明,成年人吃了也大有好處,能強化肝機能和抑制癌症的發生。

2015年6月,臨近端午,台州市黃巖區澄江街道的居民們流傳著一種習俗,在端午期間,只有吃上一盤“斗米蟲”,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過端午。當地人稱這種叫“斗米蟲”的蟲子具有強身健體、清涼解毒、生津開胃的奇效。引據雨《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中國藥典》的記載:食用該蟲後身體強壯,可治麻毒內陷、痱疹、無名腫毒。而《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也記載,可治小兒營養不良,筋骨痛,小兒初生不乳。

專家看法

“斗米蟲”是寧波的民間偏方。有人為誤認為其為米里的蟲子,其實不是,而是寄生於豆科植物雲實樹莖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而雲實這種植物大多生長在山坡岩石旁及灌木叢中,並不多見。要找到“斗米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價格被炒得很高。記者發現一些食品信息網站上有“斗米蟲”,甚至還有關於人工養殖這種蟲子的論文發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