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鷂

斑點鷂

斑點鷂,Circus assimilis (Jardine & Selby, 1828),隼形目鷹科鷂屬的一個物種。分布於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斑點鷂

【中文別名】斑鷂

【拉丁學名】Circus assimilis

【命名時間】Jardine & Selby, 1828

【英文名稱】Spotted Harrier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

胸鰭前部分化為吻鰭。體背面無斑點。牙平扁而寬大,上下頜牙各一縱行。背鰭小。尾細如鞭,尾刺發達,尾刺邊緣有細鋸齒。

體盤呈菱形,寬約為長的1.8倍。尾細長如鞭,尾長約為體長的3.7倍。眼小而圓,位於頭側。噴水孔位於眼後方,比眼徑小。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橫裂狀;上下頜各有1縱行牙,牙堅實而寬,整個牙帶似一卵圓形石板,適於壓碎殼質堅硬的貝類。吻鰭與胸鰭在頭側分離。背鰭小,位於尾基部背面,其後方有1~2個尾刺,尾刺邊緣有細鋸齒。腹鰭狹長,位於胸鰭里角後方。體背面暗褐色、腹面白色,尾部黑色。

無斑鷂鱝為暖水性底層魚類。攝食貝類和甲殼動物。全長一般全長900-1600毫米、重數斤,大的可達25~30公斤,肉味鮮美,供食用。為廣東沿海習見種。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分布於東海和南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