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演播

內容介紹

《文藝作品演播》,是作者在多年從事這門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的成果,內容充實,論述明晰,例證典型、訓練得法,表現了作者的豐厚積累和紮實功力。《文藝作品演播》包括了詩歌、散文、寓言、童話、小說、廣播劇和影視配音諸種樣式的有聲語言表達,有共性要求,又有個性特點。我國的朗誦藝術家、表演藝術家們發表過不少文論,講體會、談認識,有些還在播音學不同層次的課堂上講授過、示範過。羅莉同志在這本書中充分汲取了他們的經驗,並溶人了自己的見解,加強了針對性,注意了啟發式,形成了本書的特色。
當前,文藝作品受到商品化的衝擊,有的急功近利,缺乏歷史的厚重感;有的譁眾取寵,遠離時代的主鏇律;有的俗不可耐,背叛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有的狂妄自大,忘記了哺育他的人民大眾。當然,仍有一群以熾熱的真情謳歌生活的作者,甘於清貧,勤於筆耕,創作出了感人肺腑、催人向上的精品。這批作品才是我們應該廣為傳播、大力提倡的佳作。
但是,有聲語言表達面對世俗化也被自然主義、口語至上的濁流所污染,受到不應有的冷落。詩文朗誦只能作歌舞的陪襯,廣播劇幾乎被電視劇擠掉,影視劇配音藝術也讓一批“棚蟲”糟踏得不成樣子。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造就了一群“語盲”,鼓吹自己寫、自己說才是上品,“念別人寫的稿子沒本事”。文藝作品演播,大都是“念”別人的稿子,鮮有詩人朗誦自己的詩、廣播劇作者自己當主角、影視劇作者自己去配音的。演播也是創作,把平面的文字構築成立體的聲音形象,需要高超的表達技巧,而這樣的本事,卻是很多人不能掌握的。說這“沒本事”,不承認這也是藝術創作,那心態大概跟“吃不著葡萄硬說葡萄酸”沒有兩樣。
文藝作品演播的知音還是越來越多,不滿足“可接受性”而追求“可欣賞性”的人正在茁壯成長、日趨增多。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正當需要和正常狀態。從這個角度說,《文藝作品演播》一書,不但培養著一批又一批創作者,而且也在培養著一批又一批欣賞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