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工作標準化

文獻蒐集、加工、報導、存儲、檢索和傳遞過程中的規範化和系列化。是標準化工作中的一個新領域,也是情報學、圖書館學、文獻學、出版學、檔案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文獻在流通過程中,為減少甚至消除文獻工作中的無序狀態和重複加工現象而達到規範化、系列化和統一化,以促進文獻的交流和共享。同時,它又是實現文獻工作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必要技術條件。

文獻工作標準化

正文

文獻蒐集加工報導存儲、檢索和傳遞過程中的規範化和系列化。是標準化工作中的一個新領域,也是情報學圖書館學文獻學、出版學、檔案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文獻在流通過程中,為減少甚至消除文獻工作中的無序狀態和重複加工現象而達到規範化、系列化和統一化,以促進文獻的交流和共享。同時,它又是實現文獻工作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必要技術條件。
國際文獻工作標準化活動始於1947年,當時,國際標準化組織把文獻工作標準化列為其中任務之一,規定:“研製圖書館、文獻與情報中心、索引與文摘服務機構、檔案館、信息和出版單位等實踐工作標準”,並建立了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見國際標準化組織第46技術委員會)。
為推動和研製中國文獻工作標準、建立文獻工作國家標準、參與國際文獻工作標準化組織活動,中國國家標準局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文獻工作標準化活動,制訂文獻工作國家標準,並於1979年建立了中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工作範圍與國際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對應,從此,中國文獻工作標準化開始走上了有計畫、有步驟的發展道路。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