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世家

所謂“文化世家”,如江南錢氏家族,其作為中國傳統士子家族之一,在歷史上的作用可謂是中國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

現象介紹

俞平伯俞平伯

如今我們回溯其家族幾代人的興衰變遷,也是從一個側面觀察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痕跡,以及透視中國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心路歷程。換言之,是從一個家族的發展史來了解一個國家社會和文化發展演變的梗概和脈絡。

另外,人說“富不過三代”,古代的孟子也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管古往今來,大凡豪門望族都逃不過這個剛性的定律,這裡面的原因是複雜的,對此人們也習於“慣看秋月春風”。不過,原來綿延不絕的“文化世家”如今急速地消亡,卻不禁讓人長吁短嘆了起來,因為文化的盛衰從某種角度來看,正是這種變數的積累。許多人喟嘆從前的所謂“文化世家”如今大多消亡不存,這似乎是一樁令人感慨和讓人憑弔的事情。那么,或者是歷史的悲傷和遺憾,或者是現實的焦慮和遺憾,在我們生存的全球化的時代,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其實就是議論我們在“富之”之後,如何進入“教之”(《論語》),以及我們如何獲得我們民族的自覺的文化主體意識等等。而這樣的話題,以及由此的踐履,不用多說,真是“任重道遠”。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錢氏的“名流現象”讓人喟嘆不已。錢偉長錢學森錢三強以及他們父輩和長輩的錢穆、錢均夫、錢玄同,皆堪有“人中龍”之稱;政界如錢昌照(原政協副主席)、錢其琛(前外長)、錢正英(前水利部長);還有學術界的錢穆和錢基博、錢鍾書父子等。當然,錢氏家族中最是科技界人才輩出,除了著名的科學家錢三強、錢學森、錢驥、錢偉長外,還有錢鍾書堂弟的錢鍾韓(教育家、自動化專家)、錢臨照(物理學家)、錢令希(力學家)、錢易(環境工程專家)等,屈指算來僅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科學家,就有百餘名之多,他們分布於世界上的50多個國家,其中如近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錢永健。因此,後來還有一個關於“江南錢氏”的美好“文化神話”,即所謂“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就是分指錢永健、錢復、錢其琛以及錢穆、錢鍾書、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等。如今,因錢偉長的逝世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文化世家”現象的濃厚興趣。

現象背後

錢穆錢穆

“錢氏名流”現象背後的“秘密”

錢氏家族的繁盛,其原因不外如下幾點:

1、所謂“文化基因”。江南錢氏始於古代吳越,其時錢氏支派已達100多個,且多集中於江南的江浙一帶,更以杭州、無錫、溫州、臨安為其聚居地,由此形成杭州錢氏、無錫錢氏、嘉定錢氏、嘉興錢氏等支派,錢偉長、錢學森、錢三強就分別是無錫、杭州、湖州的錢氏支派。所謂“文化基因”,是指其同根同源,“地利”是中國經濟重心的長三角地區,其地域相鄰,加之人緣相親的“人和”,以及文化相融、經濟相通,還有隨時演進的“天時”,即早在一千多年前,涵蓋當今長三角的吳越地區經濟、文化聯繫就十分密切,尤其是在錢鏐建立吳越國之後,吳越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就達到了高度統一和繁榮,而建立吳越國的武肅王錢鏐就是錢氏家族的祖宗。一個家族的興旺,脫離了這樣一種背景是無法想像的。因此,江南錢氏的繁盛得益於江南素為魚米之鄉,經濟繁榮,百姓富庶,此處一向是中國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歷史上較少戰亂的地區之一。

此外,江南東部沿海,也是中國近代最先開埠的地區之一,來自海外的新事物、新觀點也最早在此登入和傳播,人們的思想也相對比較開放和活躍。是為江南錢氏繁盛的“誘因”。

2、“富”可以帶動“強”,“強”究竟要看文化。由於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特點,“農”與“仕”形成一種相互關係,在此基礎上就有了所謂“耕讀世家”。那么,這種傳統是如何形成的呢?江南錢氏提供了一個樣板,原來在其內部早就有了經濟上的“義田”(以及“義莊”、“祭田”等)的制度安排,所謂“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以此實施於錢氏內部,就類似於現在的“教育基金”,例如錢穆幫助少年喪父的侄兒錢偉長完成了學業,就是這種家族內部互助互愛的族親精神的體現。族親,長此以往,形成了一種文化,這也是江南錢氏抱團密集產生人才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也與錢氏的人口基數有關,錢姓尤盛於長江三角洲,有人曾統計:如今江南錢氏約占全國錢姓人口的42%,達160萬人,而宋代編寫的《百家姓》就將錢姓排在第二位,可見錢氏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顯貴的姓氏了。那么,有這樣一個人口基數,其優秀人才的產生也就是可以想像出的了。

3、作為人才學的示範。江南錢氏如今看來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教化”的作用,也即所謂人文教育。江南錢氏最早就有“錢氏家訓”、“錢王遺訓”傳世,錢鏐在世時提倡尊教重學、忠厚傳家,這兩條訓誡(主要是梳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種關係,其與儒家士大夫“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相近,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換言之,具有充足的德、智、體、美諸教育理念的集合)廣泛地影響著數以萬計的錢氏後人,如錢偉長生前曾說:“我們錢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訓的指引,親職教育有方,故後人得益很大。”這加之傳統意義上的“子孫雖愚,詩書須讀”的耕讀世家,以及家族教育的彰顯,特別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教育示範,其結果就是家風端正,其子孫學習的目的性也非常純潔,即其對讀書的熱愛不是單純為了學歷或者未來可期的物質待遇,而是完全的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愛。相反,他們對權力和金錢卻視之淡然。這其實就是一種長久的富於生命力的人文教育和人文關懷。

世家與文化的關係

陳寅恪陳寅恪

重新打量“世家”與“文化”的關係

關於世家與學術文化之間的關係,陳寅恪曾在《崔浩與寇謙之》一文中有精到的論述:“東漢以後學術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於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大族盛門乃為學術文化之所寄託。中原經五胡之亂,而學術文化尚能保持不墮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而漢族之學術文化變為地方化及家門化矣。故論學術,只有家學之可言,而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也。”

陳寅恪所描述的現象,在中古時期尤為明顯,此後世家大族在社會變動中不斷被庶族蠶食,唐宋科舉制度的人才選拔也對其產生了猛烈的衝擊,最終世家無法再占據文化的主流地位。不過,“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的現象依然不斷。此外,我們還可以注意到:古代文化學術的傳承主要有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兩種方式,到了近現代以後,隨著新教育制度的逐步確立,現代意義的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成為造就人才和網羅人才的公共性空間,私人性的“家學”被再一次擠到邊緣位置。然而,由於家族制度的依然存在,作為中國文化中的獨特現象,世家文化並沒有消失殆盡,它在新的語境下又暫時找到了賴以生存的依據,如近現代文化學術史上頗為耀眼的廣東新會梁氏、安徽建德周氏、江西義寧陳氏、浙江德清俞氏,當然還有江南錢氏。不過,如今隨著這些世家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相繼去世,特別是社會的轉型,教育體制的定型和剛性(大眾化、產業化),職業科層化,乃至社會風氣的影響,所謂“世家”與“文化”的關係已式微,或竟完全分離,或許錢偉長的故去也竟宣告了上述文化現象已是絕響,是“廣陵散”,也就是說,上述的“文化世家”已經不再是文化現象,有之也是“個案”的現象了。

家教作用

不可忽視家學、“家教”的作用

“世家”與“文化”,又可以帶出一個“家教”的話題。現在的“家教”,意義已決然不同於從前的“家教”了。現在的“家教”是應試教育的擴大。中國科壇巨子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等所以有出息,不要忘記:錢偉長有一位著名的叔父就是國學大師錢穆;錢三強則有錢玄同這樣一位父親,他是中國新文化、新文學運動史上不能繞開的人物;錢學森也曾回憶:早年對他影響最大的也是父親錢均夫以及他在北京師大附中的師長們,其父輩和師長除了向他們傳授具體的知識之外,還經常與之討論時事,傳達對人民、社會、國家的關心,因此他們的成長就不是沒有原因的,而作為“巨子”(大才而非小才)的養成,又是其父輩和師長不僅大多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又有現代的眼光,所以他們才會有大視野、大境界,終成一代名流。其為大,不為小,錢氏家族中的科技巨匠雖然姓錢,但正如錢學森生前所說自己“不愛錢”,江南錢氏出眾的人物大多是科學家或文學家等。當然術業有專攻,學科和職業可以由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不過,那綿延的文化精神卻是百川歸源,如錢偉長在《八十自述》中所云:身教和家族環境的陶冶,其助力不可謂不大,“融樂的家庭及長輩的楷模,啟迪著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懂得潔身自好,刻苦自勵,胸懷坦蕩,積極求知,安貧正派。”此所謂人文化成是也。溫家寶總理曾在看望錢學森後說:“我理解,錢老說的傑出人才,絕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師級人才。學生在增多,學校規模也在擴大,但是如何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這是我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顯然,人文化成,如今的大學(大樓而已)在某種程度上失色於過去的“家教”,記得錢穆先生回憶早年受教,最後悵然:“此誠一歷史文化行將轉變之大時代,惜乎後起者未能趁此機運,善為倡導,雖亦掀翻天地,震動一世,而卒未得大道之所當歸。”(《師友雜憶》)傳統的優良力量未能被後人適當的加以引導和利用,而是採取了連同洗澡水和嬰兒一齊拋灑的所謂“決裂”作法,這是讓人無限感慨的了。

中國近現代史上頗為耀眼的五大“文化世家”

中國近現代文化學術史上的文化世家現象頗為耀眼,這裡略舉幾家:

1.廣東新會梁氏(梁啓超梁思成梁從誡家族)。左圖:梁啓超(1873年—192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

2.浙江德清俞氏(俞樾、俞陛雲、俞平伯家族)。左圖: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銘衡,字平伯,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

3.江西義寧陳氏(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家族)。左圖:陳寅恪(1890年—1969年),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4.江南錢氏(錢玄 同、錢穆、錢鍾書、錢學森家族)。左圖:錢穆(1895年—1990年),現代歷史學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5.安徽建德周氏(周馥、周學熙、周叔弢、周一良家族)。左圖:周一良(1913年—2001年),著名歷史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