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像機自然光線下的拍攝技巧

數碼攝像機自然光線下的拍攝技巧

我們在使用DV拍攝時,對光線的掌握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數碼視頻的效果。光線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現象。離開了光線,我們就無法在電視螢幕上呈現形象,一切造型手段都可謂無從談起。所以您必須能夠科學地觀察光線並正確地運用光線。室外自然光使用自然光線主要是陽光,它有三種不同的形態,即直射的陽光、散射的“天光”和環境的反光。陽光下的所有景物的光效都是由這三種形態的光線所構成。對自然光這三種形態的認識和把握,是再現和表現畫面形象的基礎。陽光有著“自然而然”的變化規律和特性,我們在運用自然光進行拍攝時,只能遵循這種客觀存在的規律,選擇符合創作意圖的拍攝地點、拍攝時間和拍攝角度。

在同一地方隨著季節的變化,太陽在空中的方位也發生著變化,在同一季節,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太陽的方位也不同。我們不能改變太陽的方位,只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選擇適合於造型表現的時機和光線效果。在一天時間中,太陽的位置也不斷發生著變化,與地平面形成不同的入射角,並由於大氣層的影響使光線的色溫也發生著變化。您只有掌握好時機,才能拍攝影像。

1、黎明與黃昏。從東方發白到日出之前為黎明時刻,從太陽落山到天空星星出現之前為黃昏時刻。在這兩段時間中,在日出和日落方向,靠近地面的天空較亮,正頂天空較暗,地面上景物被微弱的天空散射光所照明,普遍亮度較低。這種光線不易表現景物的細部層次,而適合於拍攝剪影效果。如圖,黃昏時刻運用人工光補亮地面景物,可以拍出背景層次細膩而豐富的夜景效果。

2、早晨與傍晚。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到15°角的高度之間為早晨光調,當太陽從離地面15°角的高度降到地平線以下為傍晚光調。在這兩段時間中,由於陽光入射角比較低,各種垂直於地面上的物體被照得明亮,並形成長長的投影。如用逆光拍攝,景物受光面與未受光面反差較大。當空氣中水蒸氣比較多時,天邊形成一層晨霧或暮靄,陽光被大量散射,光線較為柔和,在被攝體上構成富有表現力)的、為天空散射光充分柔化了的明暗變化。

早晨和傍晚時刻景物色彩豐富,冷暖對比鮮明,是拍攝風景的黃金時刻。早晨和傍晚的差異在於景物的色彩感受不同。傍晚時分,地面在一天的日照之後溫度較高,空氣中的塵埃和水蒸汽更多,對陽光的反射和折射更加強烈,因此陽光的色溫較早晨為低,景物的色彩較早晨偏暖。而早晨空氣比較清新,大氣中的懸浮物也大都落於地面,因此陽光的色溫比傍晚時要高,從畫面看來,景物的色彩也不象傍晚時刻那么“暖”。
 這兩段時間光線由暗到亮(早晨)或由亮到暗(傍晚)的變化很快,色溫也從低色溫到高色溫(早晨)或由高色溫到低色溫(傍晚)變化很快。拍攝時必須抓緊時間,並注意隨著光線色溫的變化隨時調整白平衡。一般日出、日落氣氛的鏡頭都在這一時間段中拍攝。

3.上午與下午。當太陽與地平面的夾角由15°上升到60°角,或從60°下降到15°角時,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上午和下午。這兩段時間中太陽的光線變化不大,色溫相對穩定在5400K一5600K之間,晴朗天氣時,光照充足,地面景物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均能得到較均勻的照射,並形成一定的入射角,能較好地表現物體的立體形態和表面結構。如圖。這兩段時間是外景自然光下拍攝的主要創作活動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