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對網路智慧型時代機遇和風險的再思考

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對網路智慧型時代機遇和風險的再思考

本書站在經濟學的高度頗具預見性地展示了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之路。 本書覆蓋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羅納德·科斯的制度經濟學理論是如何影響了整個網際網路經濟的制度框架設計的 數字經濟這個概念對生產性消費、即時性、分子化、不調和性、去中間化與"再中間化"的影響 網路智慧型概念的興起 分類學研究與語言研究對數字革命的影響 網路與數字經濟對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影響 網路經濟對企業與企業領導活動的深遠衝擊 網路時代對個人隱私的影響 數據時代的危險與不確定性問題

目錄

目 錄

贊 譽

推薦序一(埃里克·施密特)

推薦序二(余晨)

序 言

致 謝

第1章評註 / 1

第1章網路智慧型時代 13

變革的時代 / 13

世界新秩序(無序) / 17

新經濟 / 18

新企業 / 22

網際網路的誇張、真實和希望 / 26

全球資訊網 / 34

網際網路由誰締造 / 41

重組對於新經濟中的企業是否已經回天乏力 / 42

業務流程重組在實踐中存在的四大問題 / 42

質量、業務流程重組和企業變革有何區別 / 46

網路智慧型時代的消極面 / 46

第一部分

在新經濟中繁榮發展

第2章評註 / 58

第2章新經濟的十二大主題 62

新經濟的十二個主題 / 63

新經濟、新企業和新技術的十二個相關主題 / 89

第3章評註 / 93

第3章互聯式商業 103

起來,不願成為信息奴隸的宅男 / 103

可是,等一下,郵遞員先生 / 104

高效能個體 / 105

高績效團隊 / 110

一體化組織 / 113

延伸性企業 / 116

互聯式商業 / 121

第4章評註 / 127

第4章新技術引發的革命 144

十大技術變化及其重要意義 / 145

投資分歧 / 170

第二部分

互 聯

第5章評註 / 174

第5章 無處不在的互聯型業務 181

數位化醫療 / 181

數字支持型物流 / 188

數位化創意開發 / 195

數位化流程實施 / 200

數位化產品設計 / 201

數位化設計、製造和行銷 / 206

數字支持型產品銷售 / 211

數位化銷售 / 215

第6章評註 / 217

第6章互聯式政府 222

傳統經濟存在的問題:工業時代官僚主義 / 222

網路智慧型時代的網路互聯政府 / 226

網路互聯政府的七大主題 / 231

如何實現網路互聯政府:加拿大經驗談 / 240

華盛頓州的網路互聯政府之路 / 241

未來趨勢 / 244

第7章評註 / 245

第7章互聯式出行 252

人類的數位化移動 / 253

旅行新未來:移動數據代替人類出行 / 255

數字支持型人類移動 / 258

Thisco:通過合作競爭實現共贏 / 259

數位化旅遊市場 / 262

第8章評註 / 269

第8章數字經濟時代的學習 281

新教育模式的六大主題 / 281

橡樹河: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式學校 / 291

國家技術大學(NTU):邁向新經濟時代的大學 / 295

太陽大學內部廣播系統:實時企業的實時學習方式 / 298

法律系統的終身學習 / 300

第三部分

變革時代的領導

第9章評註 / 304

第9章媒體行業 310

走向數位化的出版業 / 312

走向數位化的廣播業 / 319

技術變化 / 319

顧客變化 / 321

業務變化 / 323

走向數位化的廣告業 / 329

網際網路成誤傷對象:計算和電信行業的衰退 / 331

第10章評註 / 341

第10章互聯式商業的領導 349

網路互聯式領導的六大主題 / 351

擺脫傳統技術的束縛 / 358

信息系統部門的轉變 / 362

人力資源部門的轉變 / 364

改變文化迎接未來 / 365

第四部分

數字先鋒企業的領導

第11章評註 / 376

第11章數字經濟時代的個人隱私問題 383

新的爭議 / 383

政府方針 / 389

私營企業行動 / 391

其他解決方式 / 392

第12章評註 / 397

第12章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新責任 412

就業和工作 / 415

信息訪問和公平性 / 420

生活質量 / 424

電子民主和新政治機體 / 432

網際網路、巨觀經濟和國家 / 439

對待社會變革的五種觀點 / 442

面向變革的企業和領導活動 / 449

附 錄 454

附錄一多媒體行業產出對比:1996年和2005年 / 454

附錄二 新媒體行業發展趨勢:1992~2005年就業增長情況 / 455

附錄三新媒體行業發展趨勢:1992~2005年產出增長情況 / 456

附錄四就業增長和產出增長對比 / 457

附錄五新媒體行業分析分類 / 458

精選延伸閱讀 460

推薦序一

-谷歌前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

我很高興能為《數據時代的經濟學》這部里程碑式作品的20周年版作序。20年前,我在太陽微系統有限公司(Sun Microsystems)工作,當時這家公司正努力拓展在硬體、軟體和網路基礎設施領域的業務,和今天谷歌的做法非常相似。

儘管Sun和其他科技公司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那時仍處於資訊時代的初始階段。那時人們使用撥號數據機和公告牌系統(BBS),使用CD和錄像帶;書都是在書店裡銷售;電話都是用線路連線到家裡,如果幸運的話,接到車裡;全球資訊網才初現端倪。

那時有誰會預測到20年後的景象呢?誰會意識到Web這樣的開放式平台會改變人類社會和經濟的方方面面呢?誰會意識到網路的力量會重新定義人類的合作方式和領導方式,使生產率和發展潛力得到巨大提升呢?誰會意識到技術會帶來行業革命,讓曾經風光無限的業務日落西山呢?誰會擁有如此敏銳的先見之明呢?

可是真的有人做到了,他就是唐·泰普斯科特。

泰普斯科特是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思想家,他深諳技術對商業和社會帶來的變化。他的主要預言,無論是網路智慧型,還是企業管理者必須熟悉新技術--全都得到了證明,激發賈里德·科恩和我在作品中提出了"新數位化時代"的概念。

我們當今生活在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時代。數字革命是一場百年難遇的盛事,它不斷改變著全球經濟的方方面面,不但讓企業的效率和生產率變得更高,而且形成了各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它極大地鼓舞了創業活動,降低了創業的成本。它改變了科學和教育方式,雖然進展緩慢,但卻毋庸置疑地把知識和教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甚至改變了政府的管理方式,拋棄守舊的官僚體制,轉而和人民互動,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服務。

數位化時代除了為我們帶來這些好處之外,泰普斯科特同樣清晰地指出了這一趨勢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所有革命一樣,數字革命也必須依靠堅定的領導活動,以及覺醒並獲得權力的公民的支持。

此外,技術還加速了我所說的新一代挑戰,即工作崗位減少及其對社會不公造成的影響。為實現工作效率和生產率提升,我們必須付出代價,即對工作本身以及穩定生活方式的根本瓦解。或許有人覺得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藍領工人或手工勞動者身上,這樣想大錯特錯,不信你去看看法律、醫藥、財務和金融等長期被人認為安全無虞的行業,服務外包和自動化技術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套用。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想提醒大家,技術不過是體現人性的一種工具。是否使用技術創造新的經濟成長機會,擴大個人自由和表達方式,強化管理和全球教育,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選擇。換句話說,我們要面對的命題並不是人類對戰機器,而是人類在充分利用機器潛力的幫助下實現世界大同的目的。

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有強有力的領導,必須有廣大人民對數位化時代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即企業的發展和盈利必須和社會需求吻合,網路社會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個人隱私為代價。我們必須努力揚長避短,一方面挖掘數位化時代的潛力,另一方面杜絕可能出現的風險。

當我們進入這個新的時代,未來不再撲朔迷離,因為我們可以創造未來。

上面的話如果聽起來十分耳熟,那可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泰普斯科特也曾經說過。

2014年9月

推薦序二

新時代精神的啟蒙書

20年了,這本書依然不改其啟蒙的力量。

20年前,沒有Google,沒有Facebook,沒有Uber,更沒有AlphaGo,那時的弄潮兒還是Microsoft和Sun Microsystems。那時還沒有顛覆諾基亞的iPhone,發明第三方支付的PayPal,也沒有連線一切的微信。而本書作者唐·泰普斯科特卻先知般地提出,未來數字經濟將走向分子化、虛擬化、一體化、去中間化、行業聚合化、產銷合一化。時至今日,這些洞見都一一得到了證實。由此可以想見,20年前這些論斷是多么振聾發聵。

由於技術日新月異,作者不可能準確預知如今的很多商業模式,但他對時代大勢的判斷是準確的。我非常認同他在前言裡說到的,未來不僅是技術的網路化,也是技術使用者的網路化;不僅是計算機的互聯,也是創新思想的互聯。作者提出,網路發展幫助我們從"個人意識"進化到"群體意識",從而有可能創造出一個更高水平的思維。

這讓我想起凱文·凱利在《失控》里寫到的"蜂群思維":分布化的個體聯合達到一定的數量級後,將產生一個新的智慧型,而這一智慧型所能達到的意識水平將超越每個個體的過往經驗。

所以數字時代的發展,不僅將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和社會形態,還將最終引領人性的升華。

在我看來,網際網路的發展是從信息,到交易,再到人。

第一階段,信息是稀缺資源,信息的蒐集和傳播是核心競爭力,所以主流的數字經濟形態以入口網站和搜尋網站為代表。

第二階段,交易成為新的需求,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交易場景的無邊界化是核心,所以主流的數字經濟形態是電商。

第三階段,人本身成了主角,圍繞著人的商業創新開始全面改造人的生活方式。而在不遠的未來,也許人的形態本身都將面臨重新定義。

首先,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手機上的感測器成了人器官的延伸,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接入網路,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去中心化、反權威性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被極大放大了。

其次,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發展,將使人與外界的互動能力再上一個新的台階。我們能夠看到現實中不存在的圖像,也能在虛擬的界面上完成複雜的操作。人的視覺、聽覺、觸覺都被極大延伸了。

再次,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可能孕育一個碳基與矽基融合共生的新文明。人工智慧未必會構成對人類文明的威脅,而可能成為人類智慧型的補充,人類智慧型將與人工智慧共同進化,塑造出新的邏輯、美學和世界觀。

德語有個詞,即使英語世界的人也愛用,叫Zeitgeist。這個詞可以大致翻譯為"時代精神"。縱觀人類歷史,時代精神經歷了走馬燈似的變換,我們可以從哲學史、社會史、政治史等方面來剖析它的變遷,但放到當代,無疑我們要將轉換時代精神的錨點放到數字經濟之上。

數字經濟讓我們的時代精神從占有到共享,從精英到普惠,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從中心等級制到網路扁平制。如今在全球蓬勃興起的共享經濟和普惠金融,都是這一時代精神的體現。

數字經濟已經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從飲食到出行,從教育到支付,所有人都親身體驗著這一偉大的嬗變。在企業界,我們也同樣經歷著管理方式的改變。員工替代了資源和資本,成了公司的核心財富;員工的自激勵、自組織和自我學習,成了公司進步的重要動力。數字經濟下的個人,顯然也將塑造數字經濟下的公司。

當然數字經濟不是沒有自己的隱憂。譬如,20年前作者已經擔憂人的隱私將隨著個人數據的泄漏而暴露出去。在這版的序言中,他又繼續提出了"就業崗位消失""貧富懸殊加劇""網路成癮影響家庭關係""網路民主與暴民政治"等切近的問題,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理性和責任感。

正如作者所說,傳統的治理結構和行為準則已經無法規範新經濟時代的人類生活。也正因為如此,重讀本書顯得尤為及時。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作者的睿智和視野中獲得啟迪。這本書,常讀常新,永不過時。

余晨

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

2016年4月20日

序言

20周年版序言

我寫的東西並不是都準確無誤,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收回在某本書中關於安然案例研究的評論,或者至少能在後面加上這樣一句:"小心安然的企業管理,千萬不要弄虛作假!"

但是重讀《數據時代的經濟學》,我自己都想不到這本書會如此經久不衰。同樣,網際網路世界今天日新月異的發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初版於1995年,1994年秋天我寫作這本書時,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瀏覽器網景在10月剛剛發布,網際網路上的第一個網站開始出現。那時的網站只發布內容並不做交易,人們使用撥號連線方式訪問網際網路,連線速度能達到9 600比特每秒就很不錯了。相比之下,今天普通的家用網路連線速度都能達到1 000萬比特每秒,簡直是天壤之別。

那時候的手機像磚頭一樣笨重,而且只有一個功能--打電話。RIM公司的第一款傳呼機直到1999年才出現,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還要晚上10年左右。實際上直到2007年,也就是本書完成13個年頭之後,市場上才出現了第一款iPhone手機。

1994年要搜尋網際網路非常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直到5年後谷歌的出現才解決了搜尋引擎問題。那時沒有網上拍賣,不像今天到處都是網店。1996年,我的公司為一家名為AuctionWeb的小企業做了一份調查報告,得出的結論是這家企業很有可能改變未來的零售和商品定價活動,為大量人員提供網上銷售的工作機會。後來,這家公司更名為eBay。(我沒有投資這家公司,但是我們做的報告非常成功。)那時人們買書還要去書店,亞馬遜公司在1995年7月成立,當時還默默無聞。社交媒體的概念還沒出現,MySpace和YouTube直到2004年才出現;Twitter更晚,直到2009年才出現。

我真希望你能回到20年前,如果那時能投資10萬美元,你或許會成為今天全球最富有的人。好吧,我有點離題了。

數字經濟:主要觀點

本書介紹了幾個主要觀點,其中一些觀點已成為眾所周知的概念,還有些觀點有待於企業和政府的努力實施。

羅納德·科斯的思想。本書介紹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的作品,他的思想是了解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依據。2013年,科斯以102歲的高齡去世。1991年,諾貝爾獎評審會向科斯頒發了經濟學獎,以表彰其1937年的經濟專著《企業的性質》。科斯在這本書中認為,開放市場的交易成本會使企業把商業職能局限在企業範圍之內。讀完他的作品我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如何利用50多年前的觀點解釋網際網路對商業架構的影響。(詳見第2章。)

數字經濟的主題。在網際網路得到廣泛套用之前,學界並沒有專門的語言或分類學研究討論這一偉大革命。本書首次闡述了一些相關主題,其中影響至今的主題包括生產性消費、即時性、 分子化、不調和性、去中間化及其對立面"再中間化"等。(詳見第2章。)

網路智慧型概念。此概念是本書寫作的重點,今天讀起來仍很有啟發:

網路智慧型時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它不僅指技術的網路化,更重要的是技術使用者的網路化。這個時代不僅是智慧型機器的時代,同時也是人們通過網路匯聚智力、知識和創意,以創新方式創造財富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它不僅是計算機互聯的時代,更是人類創新思想互聯的時代。

有感於電報的發明,作家納撒尼爾·霍桑在1851年曾這樣寫道:電力的普及讓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型大腦,激發了人類智慧的飛躍。對此我在書中評論:

一百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努力實現霍桑描繪的全球思想互聯的圖景,如今這個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可以實現全球化運作,社會和人類也可以實現全世界範圍的互聯。

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不應當說資訊時代,而是要改為網路智慧型時代。

分類學研究和語言。在網際網路出現的早期階段,並沒有專門的分類學研究或術語來討論這種新興的數位化革命。用於描述Net技術對企業影響力的"層遞結構"比較適合本書的說明。根據這種結構,我們首先介紹最底層的高效能個體,然後升級到高績效團隊,再到一體化組織,然後是延伸性企業,最後是互聯式商業,更準確地說應當是整個商業生態系統。(詳見第3章。)

我記得那時公司成立了構詞部,我們請了不少有創意的年輕人出點子,但很多新造的詞都不理想。當時我負責選定用詞,可能對下屬產生了一些過分的影響。那時選用的一些早期用詞中,包括"數字經濟"這個概念。最近我發現有幾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都在努力推行"數字經濟戰略"。

在閱讀本書時,你會碰到一些當時並未確定的術語和表達。如今描述數位化時代的概念和術語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各種名稱之多簡直令人驚訝。

行業影響。對技術本身的討論雖然有趣但畢竟脫離不了歷史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趨勢無論在當時多么具有革命性,究其本質來說不過是對舊技術的絞殺。這些趨勢包括:數位化微處理器系統、網路計算、高頻寬通信、智慧型信息設備、多媒體、開放系統、智慧型網路和高級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語言的興起。最近出現的一系列名詞更是讓我一頭霧水,從什麼GUI(圖形用戶界面)到MUI(多媒體用戶界面),然後是MOLE(微機線上仿真)、MUD(多用戶網路遊戲)、MOO(面向對象型MUD)、AVATARS(替身)和VR(虛擬現實)。(詳見第4章。)

數位化時代為很多行業帶來的改變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保健行業、政府、製造業、零售業和旅遊業。企業的一些業務職能也會發生變化,如物流、設計、銷售、行銷和人力資源。另外,我還專門討論了網際網路對媒體行業,特別是廣播行業的影響,這種改變可以為今天的很多行業提供很好的參考框架。當然,廣播公司還沒有完全完成轉變,它們仍在努力適應數位化時代的各個主題。(詳見第5~8章。)

領導變革。這是貫穿本書的重要主題。我對今天的企業管理者有以下幾個建議:領導活動在企業中無處不在;新經濟時代的領導即學習型領導;集體領導開始形成;數位化網路互聯領導;執行長必須參與網路互聯領導活動。

個人隱私。在社交媒體和大數據尚未出現的那個年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用整整一章的筆墨討論這個話題,但如今個人隱私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門問題。在網路化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結論難免會受到近期技術發展的影響。(詳見第11章更新內容。)

不利影響。雖然本書長篇大論的是新時代帶來的機遇,但我並沒有忽視數位化可能帶來的風險。數位化革命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抑或會使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變得更加嚴峻?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網路智慧型時代也是充滿風險的時代。對於在這個時代中落後的個人、企業和國家來說,懲罰很快會開始降臨。在這個時代中需要變革的不只是因循守舊的企業制度,同樣也包括政府、社會機構和身處其中的每個個人。新媒體正在改變我們經商、工作、學習、休息和思考的方式。和傳統的西部疆域不同,虛擬的數位化世界是一個充滿了輕率、困惑、不確定性、災難和危險的世界。

有人認為這種新經濟會導致財富更加集中,個人隱私等基本權利受到破壞,不斷升級的暴力和壓迫損害社會的基本安全和自由。大量證據表明最基本的社會結構正在開始解體。傳統的法律、管理結構、行為準則和規定完全無法制約新經濟時代的人類生活。在這些制度日益分崩離析之際,我們尚不清楚套用哪些方式取而代之。世界各地的人們似乎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即將面對的這個世界到底是好是壞?"

行動呼喚。最後我在書中呼籲企業發揮更加積極的影響,這是因為我們今天面對的挑戰和20年前毫無二致。

數字經濟需要新時代的商業經營者,他們充滿好奇又堅定自信,敢於拋開舊的思想和模式;他們既能滿足企業的增長和盈利,同時又能滿足員工、顧客和社會對個人隱私、公平公正和財富共享的要求;他們善於描繪社會願景,有勇氣付諸行動,即使面對冷漠譏諷也能堅持自己的領導方式。數字經濟要求昔日的管理者轉變成明日的管理者。當我們進入這個新的時代,未來不再撲朔迷離,因為我們可以創造未來。只要我們都積極參與其中,我們的價值觀、夢想和期望必然會塑造並推動新企業和新世界的轉變。

不利影響總結

如果要對過去的作品提出批評,我覺得我對數位化革命的表述過於肯定,只強調了這一趨勢好的一面。顯然我的思想是充滿希望,甚至是高度樂觀的。有些學者指出伴隨數位化成長起來的一代和過去的孩子相比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對此我倒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的研究結果表明,"網路新一代"(這是我在1997年的《生長在數位化時代》中提出的概念)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一代人,他們已經進化出和數位化時代高度適應的思維能力。

但是正如本書副標題"對網路智慧型時代機遇和風險的再思考"所言,我並不認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過度樂觀,以至於忽略了潛在的風險。我認為:

這個時代充滿希望也暗藏風險,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嚴重的社會階層分化、對個人隱私和其他權利的大量侵犯、結構性失業,以及大規模的社會混亂和衝突。說到底,世界未來的走向取決於企業和國家的具體做法,取決於它們會做出怎樣的決策和行動。

現在看來,本書的確抓住了主要問題,並希望這些問題能以很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逐步得到解決。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希望"的全新的,更為公平、平等、正義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還沒有實現。為此,我在本章專門總結了今天需要每個人都認真思考的幾個問題。

1.就業市場問題,傳統行業和崗位逐漸消失

全球進入新的經濟時代,這對下崗工人及其家庭來說並不是好訊息。怎樣才能促進勞動力對新崗位的適應,掌握新經濟時代所需的知識儲備?

現狀:當今的經濟成長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提供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是否擁有年輕的工作者正在成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認為工作稀缺會成為未來二三十年最大的公共政策問題。目前美國尚未走出次貸危機的陰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認為,未來幾年各國政府必須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

實際上導致這個問題的真正元兇是數字科技。我們都知道,現在已經有不少知識型工作被外包到海外,由成本更低廉的員工完成,如財務和法律服務等。即使留下來的工作,很快也會被各種電腦取代。最近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表明,IBM的沃森超級計算機在診斷癌症方面甚至比經驗豐富的醫生速度更快,結論更準。毋庸置疑,這種結合了機器人技術、3D列印和各種創新設計的軟體必將導致很多相關人員下崗。

此外,技術的發展還造就了一批新的企業,對某些行業造成毀滅性影響。如今,谷歌等數字巨頭正在多個行業建立領導地位,它們幾個人的部門甚至做得比一些傳統行業幾十年的積累還要好。例如,優步、Lyft和Airbnb等新式聚合平台一經推出便對相關行業造成橫掃之勢,導致從計程車到酒店大量工作崗位的消失。臉書等平台則擅長數據挖掘,利用獲取到的有價值的信息對多個行業實現控制。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西方國家青年人口的失業率水平高達15%~60%。這種情況不但非常影響經濟,而且很可能引發社會動盪。

2.個人隱私受到極大破壞且情況無法得到逆轉

我在20年前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為此專門用了一章分析(詳見第11章):

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有權利決定出於哪些原因可以向誰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但缺乏監管的網際網路並不這樣想。當網路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際溝通、商業交易、工作、學習和遊戲內容時,海量的各種相關信息便會以數位化形式在網路中四處傳播。在高度數位化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呢?

現狀:如今這個問題已得到很多人的認真思考。自從本書初版之後,用戶保護個人隱私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所說的"數據最小化"(即嚴格限制在網上透露的個人信息數量)已經不再適用,人們迫切需要新的保護措施。(我在第11章評註部分對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3."貧富兩極分化"的危險

數字經濟的錯誤發展會導致兩極分化的社會。會不會出現"精英圈子化"?富人利用新的機會繼續拉大財富差距,孩子上私立名校,付費享受社會服務,住深宅大院,在網路中只和好友與生意夥伴來往,從而完全失去自己在現實社會中對弱者的扶持責任?

現狀:收入不平等是永遠值得討論的熱門話題,它是2014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排名第一的全球風險,也是《紐約時報》排名第一的暢銷圖書《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關心的問題。儘管很多人不同意皮凱蒂的社會主義論斷,但他的研究結果卻是無懈可擊的,認為日益增長的社會不公平是資本主義的特有問題,即使進入數位化時代也一樣會存在。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質疑數位化革命是否加速了社會不公平現象。

4.數字經濟會對生活質量產生什麼影響

家庭辦公究竟創造了全新的、靈活舒適的工作環境,還是反過來把人死死束縛在獨立計件工作的崗位上?有些學者質疑,我們是應當淹沒在數位化海洋中還是乾脆娛樂至死?隨著技術對辦公地點、家庭、車輛、酒店房間、機場大廳、廚房甚至洗手間的全面占領,工作和休息之間的界線是否變得越來越模糊?

現狀:這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如果說技術讓人變得呆若木瓜,很多智力測驗工具(可提高智商測試、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等)表明事實又並非如此。對此,或許艾倫·凱(Alan Kay)在《數據時代的經濟學》中的引述更能說明問題:"對於那些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無數迷失方向的人來說,他們忘記在好萊塢、拉斯維加斯附近的遊樂場和購物中心等目的地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出口。"

5.新媒體會對家庭造成什麼影響

新媒體承諾會把被工業社會破壞的各種家庭活動復原,尋回失去已久的家庭歡樂,但是會不會帶來新的問題?儘管電視對家庭生活沒起到什麼好作用,至少還能吸引一家人坐在一起觀賞。可現在,我們家四個人從不交流,都是窩在自己房間裡敲鍵盤。

現狀:很多人對此都感同身受,一方面他們完全贊同技術評論家的指責,另一方面又坦言新媒體給他們帶來了豐富的人際關係、知識和快樂。試想一下,當你坐在餐廳里看到家人個個都盯著手機不放,或是一天到晚忙著在網上搜尋,答覆郵件,回簡訊或發帖子,怎能不懷疑數位化對家庭生活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如今對數位化泛濫持反對觀點的聲音越來越多,他們大多是反對變革的新勒德分子,或是一群喜歡"叫苦連天的人"(語出斯皮羅·阿格紐)。與此相反,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數位化革命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人類有效利用並將其整合到當今經濟、社會結構、人際關係、工作、生活和家庭的能力。

6.政府在理解接受數位化變革方面行動緩慢

官僚體制的特徵即抵制變革,認為墨守成規才是生存之道。政府能否實現電子化,改變為民眾提供服務的方式?如果服務方式不改變,政府改革不過是喊喊口號而已。只有改變服務方式才能大量削減成本,改善為民眾提供的服務質量。

現狀:過去10年來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實現電子化,通過建立網站改變目前的服務方式。2008年的金融危機加速了政府的改革意識,讓它們開始認真思考採用開放數據和社交媒體等方式改變政府深層結構,更好地創造公共價值。

8.怎樣才能改變民主狀態

網路議事廳會不會演變成電子暴民?網路民主會不會變成超級民主?我們能否創建民主新時代,套用網路智慧為大眾謀福利?

現狀:實際上,我更擔心的不是民眾參與活動的增加,而是與此恰恰相反的情況。自工業時代以來,西方國家政府遵循的是"票選治理"的模式。但是,隨著年輕選民數量的減少,這種民主制度的合理性出現了危機。我在後文有詳細說明,在過去20年中西方民主國家的投票率出現了顯著下降,有些國家甚至出現了驚人的下降。在199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89.9%的選民參加了投票;到2012年時,這一比例劇跌至66.6%。此外,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和加拿大也都出現了投票率下降的現象。究其原因,如今的年輕人更喜歡採用投票之外的其他方式推動社會變革,這種激進表現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意味著從此踏上白宮前街的政治遊說生涯。在兩年的任期內,國會議員總是處於忙碌的選前備戰模式,大部分時間都在籌款準備下一屆選舉。如今,臭名昭著的操縱選區劃分已經成為政客們的熟練遊戲,無須關注選民情緒也一樣能保住自己的官位。

政客們越來越感激扶他們上台的富有的政治獻金人和利益集團。美國醫療保險業推出的統一支付醫保計畫可謂倒行逆施,和其他已開發國家背道而馳。儘管92%的美國人希望調查購槍人士的背景,但在美國槍枝協會對政府的遊說下,即使"來自人民的聲音"也一樣成不了氣候。

美國政治社會學家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曾這樣寫道:合理性是指"一個政治體系形成和維護當前體制最適於社會現狀這樣一種民眾思想的能力"。政府官員不斷濫用公眾信任,這已經不是一系列孤立的個案,而是充分證明了普遍深入的政治腐爛。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民主的合理性危機一點都不奇怪。

為維護合理性並恢復公眾信任,我們必須按照《數據時代的經濟學》20年前提出的建議行動--在誠信守則的基礎上,與開放的組織機構、活躍的公民群體共建以公眾表達和公眾參與為特徵的二次民主時代。

9.教育體系是否會發生變革

我們能否建立虛擬大學,幫助全國各地數十萬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教師和教育管理者能否革新教育模式?學生是希望改革教育體系的。巴特勒大學校長傑弗瑞·班尼斯特說過:"等這一代伴隨網際網路長大的孩子進入大學,等那些終身教授平均年齡達到50歲時,你會看到這場變革會如同星星之火般迅速燃燒起來!"

現狀: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目前抵制教育改革最為激烈的恰恰是中學和大學。它們套用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管理而不是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

如今的高等教育正在發生迅速全面的變化。一方面這是因為教職員工和管理者意識到了新機遇的到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是大規模開放式網路課程出現後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在美國,各主要大學都把精品課程錄製下來,放在網上免費供人學習。有分析家認為用不了幾十年時間,美國將會有一半的大學消失。有些大學甚至在考慮開發新的學習方式,為接受其大規模開放式網路課程的學生頒發學分。

與此類似,由企業設計開發的新式網路培訓課程正在幫助數以千計的員工和求職者掌握高科技行業職位所需的技能。例如,AT&T和Udacity利用大規模開放式網路課程推出了首個"微學位"(nanodegree)培訓計畫。

該計畫的第一批課程注重入門級軟體套用培訓。Udacity負責培訓管理,為學生提供定製化輔導和職業服務;AT&T負責設計課程內容,並為獲得學位的學生提供100個帶薪實習機會。參加培訓的學生可獲得技能認證,獲得微學位的學生有資格在AT&T公司擔任初級軟體開發人員。

這種課程開發方式表明,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承認目前的教育體系陳舊低效。在傳統的工業時代教育模式中,教師就像自言自語的收音機。這種模式在過去400年中或許管用,但對於今天進入全球知識經濟時代的學生來說,顯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學習不再是枯燥的死記硬背,你完全可以在課餘時間利用多媒體電腦或平板電腦生動有趣地學習。電腦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能力,對學習內容定製化處理。這樣一來,課堂時間老師就不用再講述課本內容,而是用來和學生討論課下學過的內容。在這種新的協作模式下,師生可以形成思辨式學習並從中得到巨大收穫。換言之,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者帶來了和學生形成深厚關係的機會。

當然,協作式學習模式早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前就出現了。多年來,一些教育機構一直都在提供小班討論式學習,討論的主題是學生的學習對象。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育者的角色不是知識講授者,而是討論主持人。這種學習方式效果非常顯著,但並沒有得到廣泛套用,一般只提供給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

閱讀本書

本書刊登了《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原版的全部內容,我在其中僅做了一處修訂。從20年前對這種新興網路都不知道該如何命名一直走到今天,這中間的變化實在令人感到驚奇。回想當年,我曾考慮使用的名稱有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和信息高速公路。(那時我曾不太聰明地把後者叫作網際網路)一開始"網際網路"這個詞並沒有當選,不過還是在個別章節中出現過。我覺得這個詞很彆扭,可能會誤導讀者的思路。為此,我在全文進行了查找替換,統一成了更為現代的表達。

說到我判斷錯誤或始料未及的方面,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對行動網路的認識。移動化和網路化這兩大趨勢的結合徹底改變了商業和人類生活,行動網路直到本書出版10年之後才出現。寫作本書的目的並不是提出預言而是為了引導當時的從業者。如果讀過關於這部分的介紹,你會發現我通篇都提到了互聯和協作。我第一次聽到"社交網路"這個詞是在2000年年初,是矽谷女企業家吉姆·波利思告訴我的。我問她網際網路的未來趨勢,她的回答是"社交網路"。我聳聳肩,根本沒搞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我心裡想,社交不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嗎?這有什麼好關注的?現在想起來,我錯過了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

在閱讀本書時你會發現很多內容都和當今時代密切相關,其中有些已經成為日常概念,有些則是老生常談或讀起來非常幼稚。無論這本20周年版感覺如何,我都可以肯定它絕不是一本枯燥的歷史書。

此外,我為原版的12章內容各做了一篇評註,對過去20年世界發生的變化做出反思,針對當今環境提出新的問題和看法,並對未來20年做出預測。我希望這些補充內容能幫助你和企業更好地適應日益加速的數位化革命進程,更好地對未來做出規劃。

2014年9月

1995版序言

今天我們正在見證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革命。一種新式人類溝通媒介正在逐漸興起,它在經濟和社會生活方面的重要意義遠遠超過歷史上出現過的任何溝通手段,如印刷、電話和電視。這個新媒介就是計算機,它正在從一種信息管理工具演變成信息溝通工具。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正在推動以人類智慧網路化為基礎的新型經濟,即數字經濟。在數字經濟中,個人和企業通過套用知識、網路化人類智慧,以及致力於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的方式創造財富。在數位化經濟的世界中,參與者、發展動力、遊戲規則以及生存和成功的要求都和以往完全不同。

在人類歷史上,這種深刻的經濟和社會關係變化只發生過一兩次。在數字經濟中,企業要想脫胎換骨必須高瞻遠矚,擺脫簡單的流程改造思想。換言之,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一種全新的企業,即網路互聯型企業,它和那些從封建時代手工作坊發展起來的20世紀的現代企業完全不同。

本書嘗試回答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數字經濟對企業意味著什麼?儘管企業管理者每天都能接觸大量有關新技術和新組織形式的信息、觀念和理論,以及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和發展戰略,但很少有人能夠綜合這些因素形成全面深入的管理思想。數字經濟關注的是新經濟、新企業和新技術,以及這三者之間的互動方式。如果你和你的企業理解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了解如何利用新技術在新經濟環境下創建新型企業,恭喜你已經找到了成功之路。

網路智慧型時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它不僅指技術的網路化,更重要的是技術使用者的網路化。這個時代不僅是智慧型機器的時代,同時也是人們通過網路匯聚智力、知識和創意,以創新方式創造財富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它不僅是計算機互聯的時代,更是人類創新思想互聯的時代。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充滿各種希望和難以想像的巨大機遇的時代。

以科學研究為例,過去科學家依靠一台功能強大的超級電腦模擬生物細胞膜的工作原理,以此方式了解生物分子的組成結構。隨著網路化的實現,這項費時的工作可以通過世界各地的電腦同時協力完成。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研究者無須為某個特定項目購置單獨的昂貴的計算設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計算機可以通過聯網方式為多個研究項目提供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整個網路就是一台虛擬的電腦,其運算能力遠遠超過任何一台具體的電腦。同樣,網路化的人類智慧也可以套用於研究活動,從而在群體中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思維和知識,甚至可能孕育出網路化意識。

此外,這種網路化效應也可以套用到商業和其他各種人類活動,包括學習、醫療保健、工作和娛樂生活。

網路化可以通過利用集體經驗解決問題和推動創新的方式改變企業的智慧。人類溝通渠道徹底打開之後,個人意識就可以延伸成為組織意識。無意識組織就像無意識的人一樣,是不具備學習能力的。當組織具備意識之後便有了學習能力,這一點正是實現生存的前提條件。網路化智慧型是實現組織性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形成意識的組織則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基礎。或許,網路化智慧型甚至可以延伸到組織之外,實現更廣闊範圍的意識覺醒,即喚醒社區、國家甚至全球範圍的社會意識。

網路智慧型時代也是充滿風險的時代。對於在這個時代中落後的個人、企業和國家來說,懲罰很快會開始降臨。在這個時代中需要變革的不只是因循守舊的企業制度,同樣也包括政府、社會機構和身處其中的每個個人。新媒體正在改變我們經商、工作、學習、休息和思考的方式。和傳統的西部疆域不同,虛擬的數位化世界是一個充滿了輕率、困惑、不確定性、災難和危險的世界。有人認為這種新經濟會導致財富更加集中,個人隱私等基本權利受到破壞,不斷升級的暴力和壓迫損害社會的基本安全和自由。

大量證據表明最基本的社會結構正在開始解體。傳統的法律、管理結構、行為準則和規定完全無法制約新經濟時代的人類生活。在這些制度日益分崩離析之際,我們尚不清楚套用哪些方式取而代之。世界各地的人們似乎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即將面對的這個世界到底是好是壞?"

不幸的是,人們在審視這個新時代時往往不由自主地關注它的兩個極端,認為不是充滿希望就是充滿風險。由此社會上出現了兩個陣營,對於新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經濟,一派總是盲目樂觀歡欣鼓舞,另一派則杞人憂天堅決抵制。

我在書中對這兩個方面都有所介紹,同時指出了一些新的方向,目的是為了打破在這兩種極端觀念之間樹立的高牆。換句話說,我的目標是要幫助企業管理者認清形勢轉變思路,幫助他們了解怎樣才能在數字經濟中取得成功。

如果你是企業管理者,歡迎加入這個行列,為你的企業,為我們所有人,為這個希望和風險並存的世界出一份力。只要我們的做法正確而且目標準確,網路智慧型時代一定會成為前所未有的富裕、公平、民主和充滿社會正義的新時代。

1995年

讚譽

1994年是個好年頭,我們發布了網景瀏覽器,全球資訊網開始出現。唐·泰普斯科特在這一年完成了《數據時代的經濟學》,預測了全球資訊網對商業的影響。在這本20周年版中,他對這一偉大時代的未來走向再次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Andreessen Horowitz風投公司創始人兼合伙人馬克·安德森

泰普斯科特關於數位化革命提出的見解和分析正在指引我們進入第三個十年,這是一本必讀之作!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總裁兼執行長阿賈伊·邦加

20年前這本書為新興的行業革命指明了發展方向和路線。在20周年版中,泰普斯科特不但回顧了數字經濟已經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對未來的變革程度進行了分析。

麥肯錫諮詢公司執行長鮑達民

泰普斯科特在《數據時代的經濟學》(20周年版)中提出了新的見解,這本書對於希望了解數字時代機遇和挑戰等問題的讀者大有裨益。

貝爾加拿大公司執行長喬治·庫柏

20年的經驗充分證明泰普斯科特深刻理解網際網路對於人類生活、工作、休閒和學習方式的影響。他在20年前預測的"網路智慧型時代"已經真實演變成了如今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這種全新的、最佳化的溝通方式正在為用戶、企業、社區和國家創造奇蹟。可以說,這本20周年新作正如它當年首次推出時一樣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思科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約翰·錢伯斯

社交媒體、移動化、雲計算、機器人技術和大數據等數位化力量必將深刻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了解這些趨勢,最好的作品莫過於泰普斯科特預言般的《數據時代的經濟學》。我很高興能讀到這本20周年版,毫無疑問,它對希望了解數位技術影響力的讀者來說非常值得閱讀。

塔塔諮詢服務公司執行長兼管理董事錢德拉塞克蘭

泰普斯科特是一位重要的理論家,也是向世界推廣網路經濟影響的第一人。《數據時代的經濟學》一書簡明實用,總結了人類在網路化時代的工作生活方式。隨著網路自身變革的加速,他在這本20周年版中再次提出新的建議,這些建議能有效指導我們在新時代中的生活。

領英執行董事長兼創始人里德·霍夫曼

泰普斯科特定義了數字經濟,通過數字經濟高度互聯的個人和企業可以向網路傳輸重要的組織結構。他提出的集體智力概念深刻地改變了人類創新、生產、採購、溝通和學習的方式。在20周年版中,他預示了新一代應如何塑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技術和經濟未來。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Entel電信智利公司董事長朱安·何塔多

如何利用網路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泰普斯科特對此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數據時代的經濟學》無疑是一本先鋒作品,是一部標誌性作品。同樣,這本20周年版也深刻體現了作者對於人類共同未來的反思和觀察。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幹事喬治·科爾

《數據時代的經濟學》是一本在20年前大膽預測未來的作品,泰普斯科特在書中對網際網路時代早期的商業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顯然,這本20周年版也具有同樣深刻的意義。

陶氏化學公司執行副總兼首席信息官戴夫·凱普勒

很難想像《數據時代的經濟學》一書已經出版20年了,泰普斯科特當年對於網際網路對人類生活之影響的先見之明簡直無人能出其右。我和他曾深入探討數字時代的變革以及甲骨文公司應當如何利用這種趨勢。回顧當年,我必須對他的遠見表示感謝。

甲骨文公司前總裁、KPCB風投公司退休合伙人、

卡耐基梅隆大學董事長雷蒙德·蘭恩

在過去20年中,《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對於我管理希捷公司並制定戰略規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0周年版同樣對於數位化生存的未來演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於企業管理者和負責戰略規劃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指導性作品。

希捷公司執行長史蒂芬·盧克佐

信息是20世紀的決定性力量。對於這種變革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任何人都沒有泰普斯科特理解得更深刻。

多倫多大學校長蒂夫·麥克倫

我在20世紀90年代擔任加拿大工業部部長時,泰普斯科特的《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和《範式轉變》對我和同事的影響極大,可以說這兩本書徹底扭轉了加拿大的經濟發展方向。它們是每個政府官員的指定讀物,有效指導我們轉變了政策方向和部門資源的分配。那時是數位化革命早期階段,我們感到非常幸運,他提出的發展路線是幫助我們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行政首長理事會總裁兼執行長約翰·曼雷

20年前,泰普斯科特已經敏銳地察覺到數位化世界的發展趨勢。如今,他的新觀點、新見解和新分析應當成為每個人的必讀推薦,因為無論是學生還是企業管理者都能從中獲得收益。

SAP公司執行長孟鼎銘

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影響歷史的進程,這似乎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如今,歐洲正在努力推廣數字經濟戰略,以創造更大的繁榮和美好的未來。這一切,都離不開泰普斯科特20年前的偉大作品《數據時代的經濟學》。

智庫The Lisbon Council執行董事兼創始人安·梅特勒

每家企業都會成為數位化企業,管理者必須採取行動,確保企業緊緊跟上這股時代浪潮。泰普斯科特提出的深刻見解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數位化時代,而且能幫助我們釋放數位化革命的巨大威力。

埃森哲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皮埃爾·納特米

泰普斯科特是第一位描述數字經濟、重塑人類共同體驗的方式以及網路化社會生存的作者。儘管已經過去20年,他的思想和觀點仍像當年一樣深刻。

TELUS電信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喬·納塔利

當今世界無論社會、經濟還是人類開發活動,最重要的激勵因素是互聯化,即把人和其他人、信息資源以及新的商機緊密聯繫起來。《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可以幫助政府學習如何利用民主化方式實現繁榮,縮小社會經濟差距,並轉變政府和民主。

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托

20年前讀《數據時代的經濟學》時的感受我還記憶猶新,這本書打開了我的思想,讓我意識到數位化世界帶來的機遇和威脅。正如泰普斯科特所言,如今每家企業都必須成為數位化企業。在這本20周年版中,作者提出的新觀點對每個行業都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百事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盧英德

20年前完成《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後,泰普斯科特對於企業戰略、組織變革以及技術在商業和社會中發揮的作用等問題的思考變得更加成熟。他讓我們意識到數位化生存的未來趨勢,這本新的作品同樣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寶潔公司集團總裁兼首席信息官菲利伯·帕索里尼

正如泰普斯科特20年前預言的那樣,網際網路已經深刻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很多方面。它摧毀了圖書、電話等長期存在的傳統行業,成為當今時代最具決定性的創新活動。有鑒於他在20年前的準確預言,我敢說任何忽略這一趨勢的企業都是在自尋惡果。

聯合利華執行長保羅·波爾曼

20年後回顧,泰普斯科特網路智慧型時代的觀點以及對數字經濟影響的分析,簡直就像電影《回到未來》中的情節。如今我們能更加深刻地感覺到技術對人類工作生活方式的持續性變革,更重要的是,這種力量正在全面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

西門子公司執行長埃里克·施皮格爾

這是一本回顧過去20年的預測和趨勢判斷的作品,泰普斯科特一如既往地提出了有關企業、政府和社會在面對日益數位化和高度互聯的世界環境時遇到的機遇和挑戰。的確,了解"網路智慧型時代"是如何在方方面面改變人類生存的世界的,是非常發人深省的。

澳洲電訊公司執行長大衛·陶德利

20年前,惠普執行長列維·皮亞特曾在《數據時代的經濟學》上批註:"必讀!這是一本令人驚恐又興奮的作品,它能教你如何在新的時代取得成功。"皮亞特的建議直到今天仍然適用,這本20周年版中到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輝。

惠普公司執行長梅格·惠特曼

網路社會已經到來,泰普斯科特無疑是最認真的年代記錄者和歷史見證者。請認真閱讀本書,因為他的建議關乎企業成敗!

愛立信公司執行長衛翰思

致謝

1995版致謝

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智囊機構技術聚合聯盟(Alliance for Converging Technologies)合作的成果。技術聚合聯盟投資數百萬美元研究新媒體對企業造成的影響,這項1994年啟動的研究全名為:"高效能組織中的互動式多媒體:數字經濟時代的財富創造"。這項研究的成果屬於資助該項目的企業和政府專利所有,不過技術聚合聯盟的成員、員工和投稿人可以自由分享其中的非專利內容。

我要特別感謝技術聚合聯盟總裁戴維·蒂科爾,世界經合組織經濟學家兼聯盟投稿人瑞爾·米勒博士,《互動時代》出版商、聯盟活動支持者和投稿人查克·馬丁。此外還要特別感謝經濟開發顧問費爾·科尼耶,費爾、瑞爾和我身處不同國家,曾在網上花費數月時間探討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對此我深表感謝。

其他需要感謝的人包括聯盟投稿人Art Caston(他與我合著過《範式轉變》)、Alex Lowy、Carl Thompson、Paul Woolner、Wendy Cukier、Burnes Hollyman、Del Langdon、Max Hopper、Cynthia Rudge、Araldo Menegon和Michael Miloff。新媒體導演Michael Vaughan和顧問Duncan McEwan提供了關於廣播行業變革的深刻觀點;新範式學習公司的Julia Gluck和Ruth Burgess貢獻了自己的看法和相關背景信息;哈佛大學博士生Alexandra Samuel為本書內容進行了重要研究;博雅公關公司的Tim Fiala協助完善了網路智慧型部分的內容;顧問Bill Gillies為本書複雜概念梳理了表達,在此一併向他們表示感謝。特別感謝個人隱私專家Ann Cavoukian,她和我合著過《如何在網路世界保護個人隱私》,非常感謝她對個人隱私問題的深刻觀點以及對本書相關章節的審訂。感謝麥格勞-希爾出版社的Betsy Brown,你的圖書策劃工作對企業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

本書的很多觀點是我在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諮詢委員會擔任主任時形成的。感謝安大略省副局長Elaine Todres和電信戰略專家Joan McCalla,以及前任首相Bob Rae和前任內閣部長David Agnew,他們為我寫作此書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個人鼓勵。

我還要感謝100多家企業的管理者和技術先鋒,感謝他們願意和我分享關於數字經濟的看法。他們的姓名會在書中反覆提及,他們是這個新經濟時代當之無愧的探索者。

本書的很多研究、採訪和案例寫作工作都是由多倫多作家兼記者Rod McQueen完成的。從誕生念頭到完成作品,他在整個過程中提供了非常中肯的意見,詳細編輯和審閱了整個手稿。

愛妻安娜在寫作過程中為我提供了很多靈感和鼓勵,沒有她的支持我肯定無法完成這部作品。孩子們總是有著化繁為簡的能力,我很感謝兩個孩子,12歲的妮基和9歲的阿歷克斯為我的寫作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此外還要感謝Antoinette Schatz和Jody Stevens,他們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幾乎投入了和我一樣多的時間。這兩位都是我在新範式學習公司的同事,Antoinette負責安排與企業管理者的會談以及網路課題的研究,Jody負責寫作、編輯、解決技術問題、談判事宜和財務工作。

最後,再次向上述各位表示衷心感謝!

1995年

20周年版致謝

要逐一感謝過去20年所有參與過本書合作的朋友實在太難,但是在新版中我還是要特別感謝他們其中的幾位。戴維·蒂科爾為我研究數位化革命的現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安東尼·威廉士是數位化領域的行家,特別是在我們的全球網路解決方案活動中出色地完成了內容開發;還要感謝長期合作夥伴瓊·比格海姆,感謝她在這次活動中提供完美的企業領導。

泰普斯科特集團的主編Bill Gillies為本書20周年版的寫作做出了很大貢獻,感謝Jody Stevens堅持不懈的支持,感謝Carley Williamson的圖書促銷工作,感謝Alisa Acosta的研究和產品開發,感謝Amie Colquhoun對網路內容的設計和管理。20多年來我非常感激The Leigh Bureau代理公司及其管理者Bill Leigh和Wes Neff,感謝你們幫助我把數字經濟的思想傳播到五湖四海。另外要感謝麥格勞-希爾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把本書推向市場。

我要感謝那些閱讀過新版書稿並提出熱情讚譽的企業管理者。我從未見過哪部商業作品獲得過這么多評語,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特別感謝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為本書作序,以及過去多年的大力支持。感謝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馬丁繁榮研究所的同事Richard Florida、Roger Martin和Jamison Steeve,感謝你們的衷心支持和大力協助。

如今我的工作正日益變得家庭化,我的兄弟鮑勃和比爾都為《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出力獻策,孩子阿歷克斯和妮基也貢獻了自己的看法,妻子安娜則一如既往地為我提供智慧靈感。

2014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