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法祖

敬天法祖

敬天法祖是周禮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天就是天神、上帝;祖就是宗廟的祖先神。天神稱祀,宗廟稱享,祭祀天神稱為外事,祭祀宗廟稱為內事。出自《明史》卷四十八“敬天法祖,無二道也。《周禮》一書,朱子以為周公輔導成王,垂法後世,用意最深切,”宗廟所祭者一家之親,內神也,故曰內事;郊社及山川之屬所祭者天下一國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朱熹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配天以祖亦所以尊祖也。祖先也是漢人與天神溝通的媒介。敬是態度,法是學習,天是昊天,上帝之類的,祖是起源以及變化規律,就是要用敬畏嚴謹的態度去學習和套用自然規律!前面天主要側重於社會管理規則,後面祖側重於自然規律!敬天法祖既是道教教義之一,也是漢人的主要信仰。敬天的祭祀場所是天壇。

詳細釋義

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則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節、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漢人宣告自己為炎黃子孫最直接的方式。

敬天

宋朝天子祭天出行儀仗宋朝天子祭天出行儀仗

敬天信仰出自儒教聖經《詩經》:“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上既勸王和德以安國,故又言當畏敬上天,當敬天之威怒,以自肅戒,無敢忽慢之而戲謔逸豫。又當敬天之災變,以常戰慄,無敢忽之而馳驅自恣也。天之變怒,所以須敬者,以此昊天在上,人仰之皆謂之明,常與汝出入往來,游溢相從,終常相隨,見人善惡。既曰若此,不可不敬慎也。”

天不言語,以災異譴告。敬天信仰就是天人感應信仰。“早夜敬天,於是得安文王之道。”王者如此上事,則敬天安命之道。欽崇天道,永保天命。敬天的方式是祭天。祭天又稱郊祀或明堂之祭,是儒教里的國家吉禮第一禮儀。“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離開天,乃敢為地,行子禮也;每將同師,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

唐朝《郊祀議》曰:“孔子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此萬世不易之法也。昔長孫無忌請祀高祖於圜丘以配昊天上帝,祀太宗於明堂以配上帝,義為得之。今國家嗣興唐祚,追尊孝德,而以堯舜為肇祀之祖,宜以神堯配天於圜丘,孝德皇帝配上帝於明堂,禮也。其服物制度,古有常儀,願罷一切偽飾。”郊以祀天,祀天而必法則其所垂之象,使凡吾身之所被服、吾身之所乘駕、吾禮之所施設文飾,莫非天之象焉。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

祭天服飾象徵著上天垂象、天象,所以天子祭天要穿十二紋章袞冕。三公之冕九,祀、火、毳、藻、繡、爵弁等冕六,韋弁、皮弁、玄冠,合上九。三孤自祀冕而下八,無火冕。公卿七,又無毳冕。上大夫六,又無藻冕。中大夫五,又無皮弁。下大夫四,又無爵弁。士服三,祀弁、爵弁、玄冕。庶士玄冠。

法祖

孔子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緣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

歷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始祖感天神靈而生,祭天則以祖配之。自外至者,無主不上。“《爾雅·釋天》文。雲‘自外至者,無主不上’,《公羊》宣三年傳文,‘外至’者,天神也,‘主’者,人祖也。故祭以人祖配天神也。”

法祖可分為兩類:

其一,法立國之祖。即所謂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關於法開國之祖前面有所論述,如周初法文王和周公。秦二世一即位也遵奉始皇,為止立廟。而且自漢以後,歷代王朝,莫不尊其開國之君主為祖先,而且開國之主遺留下的制度、命令,後代也不敢隨意改動。

帝王譜系中的五帝帝王譜系中的五帝

其二,法五帝。即所謂的“祖述堯舜”君主開國之初,往往先建立自己的帝王譜系。追溯到最早,甚至可以找出他們與遠古時代的五帝有血緣關係,這點在《史記》《漢書》中多有記載。如《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甫一即位,就尊黃帝為始祖,帝虞為二世祖,並立有九廟:“一曰黃帝太初祖廟,二曰帝虞始祖昭廟,……太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廟半之。……功費數百巨萬,卒徒死者萬數。”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蒼帝之子。”是其王者,皆感大微五帝之精而生。

五帝猶仁、義、禮、智、信之心,隨感而應者也。

五帝是“五行精氣之神”,人間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輪流所感應而生的,因此也稱為“感生帝”,如堯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黃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湯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蒼帝所感生。帝王祭天當然要祭祀與自己一朝相應的天帝。

五帝 五主 五方 五行 五獸 五常 祭祀日 祭品
青帝 太皞 蒼龍 立春 青珪
白帝 少皞 西 白虎 立秋 白琥
赤帝 神農 朱雀 立夏 赤璋
黑帝 顓頊 玄武 立冬 黑璜
黃帝 軒轅 黃龍 先立秋十八日 黃琮

大明敬仰

敬天法祖 明朝敬天法祖 明朝

明朝時乾清宮裡的匾額上的四個字為“敬天法祖”。“入門丹陛至乾清宮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禎元年八月初四日懸安,系高太監時明筆也。”

滿清毀廟

滿清入侵中國,焚明太廟神主,“易乾清宮匾‘敬天法祖’為‘敬天勤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