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千佛圖像研究

敦煌莫高窟千佛圖像研究

《敦煌莫高窟千佛圖像研究》,作者梁曉鵬,由民族出版社於2006-12-1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現場考察、文獻研讀、圖文對比分析和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方法,對敦煌莫高窟千佛圖像進行了定義和分類,並在此基礎上從圖像學和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千佛圖像的結構和特點,從莫高窟佛教石窟的整體出發探討了千佛圖像的地位和功能,與此同時指出千佛圖像作為一種符號有更深入研究的必要,以便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敦煌圖像學。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為序論,指出莫高窟大量的千佛圖像與不成規模的千佛圖像研究成果之間的不協調,提出千佛圖像在石窟整體中可能起到統攝功能,並指出從整個石窟的角度研究千佛圖像的必要性。

第二章綜述了千佛圖像的前期研究成果。前一部分整理了前人成果中對於千佛圖像的確定和描述,後一部分對行佛圖像論述成果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總結了前賢在對千佛圖像確定和分析中的原則和經驗以及存在的疑點和問題。

第三章通過對相關佛經與莫高窟佛圖像的比對分析探索了千佛圖像的定義、類別和功能。本文認為千佛圖像是基於佛經而進行描繪的一種佛像,是從視覺上對佛的群體進行了創造性的形象表達,其數量可以是數十至數千身不等;千佛圖像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前者指數量多但缺乏具體名號的佛像群體,而後者有具體名號且其群體有比較確定的數量。本章還分析了《法華經》等與千佛相關的佛經與莫高窟千佛圖像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指出千佛對佛教信徒同時具有禮敬對象、見證者和提攜者的功能。

第四章從圖像學的視角分析了千佛圖像巨觀和微觀上的結構和特點,指出千佛圖像整體具有線性、對稱性、連線性、交替性、動態性和互文性等特點,以及其對位置與其他圖像有著一定的聯繫;千佛圖像個體可分解為佛體、台座、背光、華蓋、題榜、框線等基本特徵和選擇性特徵,這些特徵又可進一步分解,所得到的諸如手印等特徵又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豐富的含義。

第五章從語言學角度分析了千佛圖像、千佛和敦煌遺書中千佛文書的關係,從各種版本以及不同千佛名經抄本的差異探討了它們的產生過程。

第六章為餘論,初步分析了千佛圖像流行的原因,並視千佛像為符號,提出運用符號學的方法來研究它在佛像圖像系統中的位置。

本書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和方法

第二節 敦煌莫高窟千佛圖像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前期研究綜述

第一節 總體概況

第二節 對於千佛圖像的識別和描述

一 《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

二 《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

三 《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

四 千佛圖像的巨觀特徵

五 千佛圖像界定的標準問題

第三節 對千佛圖像的分析和研究

一 莫高窟北魏第254窟千佛圖像研究

二 北朝石窟千佛圖像研究

三 莫高窟早期千佛圖像的研究

四 莫高窟第9窟千佛變研究

五 莫高窟第36窟盧舍那佛說法圖的研究

六 《敦煌學大辭典》對千佛的定義

七 對千佛界定問題的思考

第三章 千佛圖像

第一節 千佛圖像的定義

第二節 千佛圖像的分類

第三節 千佛圖像與佛經

一 千佛概念

二 千佛因緣

三 千佛角色

第四章 千佛圖像的圖像分析

第一節 千佛圖像的巨觀分析

一 圖像內分布

二 圖像外分析

第二節 千佛圖像的微觀分析

一 佛身

二 台座

三 背光

四 華蓋

五 題榜

六 框線

第五章 千佛圖像的語言學分析

第一節 佛名經概覽

第二節 千魏榜題與千佛名經的聯繫

一 三世三千佛名

賢劫千佛

三 十方諸佛名

……

第六章 餘論

附錄一 賢劫千佛名號對比一覽表

附錄二 《佛說十方千五百佛名經卷上》(北834)

附錄三 第98窟窟頂四陂千佛名號分布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