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演

教育重演理論(Recapitulation theoryedu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個人的教育發展是一個過程。進入高一級的教育階段一定以通過了低一級的教育階段為前提,階段不可跳躍或顛倒。第二,現代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人類文化發展過程的一種認知(Cognitive)意義上的重演,即現代人的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對其祖先認知水平長期演化過程的濃縮,恰似生物學上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過程重演祖先的進化過程。

簡介

教育重演理論(recapitulation theoryeducation)的基本原理是,第一,一個人的教育發展是一個過程。進入高一級的教育階段一定以通過了低一級的教育階段為前提,階段不可跳躍或顛倒。第二,現代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人類文化發展過程的一種認知(Cognitive)意義上的重演,即現代人的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對其祖先認知水平長期演化過程的濃縮,恰似生物學上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過程重演祖先的進化過程。根據對兒童語言發展及其語言文化發展的研究成果,伊根將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劃分為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四個階段:神話(敏感)階段(4、5歲—9、10歲),浪漫(敏感)階段(9、10歲—14、15歲),哲學思辨(敏感)階段(14、15歲—19、20歲)和隱喻批評(敏感)階段(大於19、20歲)。

內容

處於神話階段的兒童,其思維特徵與歷史上使用神話階段的人類相似。他們的智力工具和知識成份不是理性的和邏輯的,而是情感上和道德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興趣進而開始注意現實中的二元對立物與神話中的二元對立物的差異。這標誌著他們已進入了“浪漫階段”。通過對現實的觀察,孩子們又開始懂得,界於二元對主體之間還存著一個連續體,他們開始注意事物的規律性。這已是進入“哲學思辨”階段的標誌,在此基礎上,他們會發現某些既定的定律不能完美地解釋所有相關的現象,因此他們要發明自己新的模式去解釋世界,這就是隱喻批判階段。
教育重演論還進一步指出,為了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習內容應該放在一定形式的文化背景之中,根據教育重演論,將與原始的文化形式緊密聯繫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先,作為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內容;而與現代化相聯繫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後,與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相對應。因此,既然年幼的孩子們的認知工具是情感的和道德上的,我們提供給他們的學習內容應該是動情的和有明確是非概念的故事。一般來講,教育目標涉及四個方面:知識、思維、技能與價值觀。如果安排得當,這四個方面的教學可以一舉四得。
此外,教育重演論的四個階段的劃分是一種理論模式,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闡述如下:第一如前所述,後一階段是以前一階段為前提,階段不可以跳躍。第二,相鄰的兩個階段可以同時發生。換句話說,相鄰兩個階段的界線是模糊的。第三,對不同的人,各個階段發展的速度不一樣。因此,某些“天才”兒童往往給人以跳躍階段的錯覺。這也是施行針對個別學生制定不同課程和教學法的理論根據。第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達到終極階段。這正是高中階段實行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分流的理論基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