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樂,1944年9月生,廣東梅州市人。1964年大學畢業。1989~1990年以高級訪問學者,留學蘇聯教育科學院。現為廣東省教育利學研究所(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出版的專著有《思維與數學教學》、《數學素質教育論》、《中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素質》(俄文皈)等。出版的譯著有《數學真理論》、主編廠《加強數學知識發生過程教材》,國中全套12冊。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間,任全國課程教材等科研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科研成果獲全國首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和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1985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研成果突出立功證書。

內容簡介

《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中用豐富的實例反映了學生積極、愉快、高質、高效的課堂學習,以及終端考試的優異成績,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的實質。提出了兒童起點非零並擁有人的發展的全部憑藉,基礎教育之本應是保護和依託人之生命自然,德育的真正基礎是兒童的美好生活,課程應從符號研究回歸符號實踐,教學本質是學,教應轉化為學等重要觀點。揭示了在教育中顯現的生命力量的神奇,貫穿了教育從控制生命轉向激揚生命的主題,打開了教育全面依靠學生的嶄新思路。

目錄

引子:為什麼在教育中要說起生命

一、教育:人與自然的另類對話

當我們看到生命的蓬勃

國小里的故事

一個高中班的故事

暑假,甜蜜的時光

來自香港的實驗信息

人與自然的另類對話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二、兒童觀:起點非零

兩種兒童觀

人之初的相關哲學

演進和基因——人的歷史性存在的依據

人之間高級本能的相似性——兒童的社會性存在的依據

我們正在教本能知道的事物嗎

例證:生本教育下的兒童的再審視

三、研究法:回歸本體

概述:教育——歸一的學問

關於事物的本體

教育之“一”(本體)——提升生命

教育的真正主體——被提升的生命自身

有困難找學生

四、教學觀:教皈依學

教學的本質是學

喝水和教喝水的啟示

什麼是教學

方法論之“我唔話,你講先”

小組的作用

五、基礎觀:發展悟感和情感

悟感——生命精美的標誌

悟感的普遍性和基礎性

資源論的依據:悟感在兒童智慧結構中的地位

六、課程觀:回歸符號實踐

課程與符號體系

符號研究化趨向

回歸符號實踐

生長知識與小立課程

教材觀:可動態

七、教師觀:生命的牧者

是“縴夫”還是“牧者”

教育與啟蒙

教師——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

教師的核心能力是組織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生活

站在太陽的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在學生的發展中成長

八、生態觀:無為的繁榮

生命自然與大自然及大社會的一致性

無名狀態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

在無名中孕育有名

珍重無名狀態是兒童學習過程的需求

九、德育觀:以兒童的美好學習生活為真正基礎

教學生態的破壞和德育基礎領域的失落

良好教學生態產生的德性的素樸特徵

良好教學生態在兒童生活中的核心性

良好教學生態產生素樸德性的原理

教學生本化是形成良好教學生態,建立德育真正

基礎的關鍵

十、評價觀:從控制生命走向激揚生命

題析

慣習性評價的基本問題

慣習性教育評價的基本特徵

慣習性教育評價使教育文化蛻變為可視性教育亞文化”

改革:從控制生命走向激揚生命

十一、根源觀:經典科學的影響與教育的生命機制之衝突

舊話重提:教育依靠生命機制

精神生命的若干特點

教育缺失的認識根源——傳統師道和科學萬能論

從計畫教育回歸生命自調節的教育

附錄一:課例

一堂課展現的教學新視野

五年級語文《兵馬俑的個性》課堂實錄及教學評議

六年級語文《人類的語言》課堂實錄及教學評議

附錄二:序文選篇

根深才能葉茂——《數學活動與學生髮展》序

葉從容花自紅——《天河區小學生本教育實驗學生作品集》序

教育,生命的激揚——《南武中學語文生本教育實驗班學生作品集》序(節選)

新藤老樹鮮花——《新會實驗小學生本教育實驗班學生作品集》序

讓小花朵更鮮艷——《東莞二幼園本課程書》代序

文化和教育的閃光——《走進廣州大課堂》序

和諧優質,廣雅之思——《廣雅中學教育研究文集》代序

《生長的聲音》序——《第二屆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生本教育實驗班一年級學生作品集》序

想起了他們咿呀學語——《第三屆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生本教育實驗班一年級學生作品集》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