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戒指

《教授的戒指》中,醫學泰斗陶若怯教授,為了修補和延長他人的生命,通過一枚相當於人體生物電流感測器的精緻戒指,感受了形形色色各種疑難病痛,為此也耗竭了自己的精神與生命。教授忘我的獻身精神也深深教育和感染了他的學生。

小說《教授的戒指》虛構了這樣一枚戒指,把它戴在中指上,貼在病人的“內關”穴上,就能夠對病人的病痛感同身受,就好像自己就是那個病人。畢淑敏把這神奇的戒指解釋為一個生物電流感測器,因為人的感覺說到底就是一種電流,通過捕捉病人的神經電流,就能感知病人的病痛。(基於科學的合理想像吧?)文中的主角陶教授花了幾十年研製了這個寶貝,為的就是懸壺濟世,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不惜讓自己承受痛苦,何其高尚!)。而教授身患癌症,要找一個接班的弟子,傳給他戒指和藉助感覺判斷病因的經驗。由此引發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實畢淑敏一直有這樣一個願望,想知道病人自己的感受(在她的《教授的戒指》創作談中有描述),就藉助科幻表達了這樣一個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