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石

敗家石

在中國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的庭院裡,一個雕刻海浪紋的石座上,橫臥著一塊海青色的漂亮的大石頭,上有乾隆皇帝的題字:“青芝岫”。這塊山石長八米,寬二米,高四米,就像立在當院的一面屏風,一塊頗具警世之意的石頭。這塊巨石產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四百多年前,被明朝一位太僕(官名)米萬鍾發現。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近影近影

這塊巨石產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四百多年前,被明朝一位太僕(官名)米萬鍾發現。米氏是宋代米芾後裔,愛石成癖,自稱“石隱”,取號“友石”。他多才多藝,詩、書、繪畫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喜歡奇山異石。當時他家收藏大量的奇石、名石,名冠京都,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米萬鍾亦善畫石,有多種畫石本傳世。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墨石圖》就堪稱奇石圖中的佳構。米萬鍾為尋求園林置石,不辭辛苦踏遍郊野群山。一日在房山群山中偶爾發現一塊巨石,突兀凌空,昂首俯臥,當即米氏爬上石頭頂禮膜拜、讚嘆不止,擬將此石置於他的花園——勺園(現北京大學西側),“以石取勝”裝點勺園,並藉此在覓石成風的親朋中顯赫一番。為此他不惜財力,雇用百餘人,先開山鋪路,分段引水,掘水井待嚴冬,淘水潑冰,用四十匹馬拉石滑行運輸。當將此巨石運出山區到平原良鄉時,朝中不少大臣、官員和文人去良鄉觀賞這尤以大、奇、靈、秀、“玲瓏嵌空,竅穴千百”為特色的園林佳品,並認為它可以與宋代名石相媲美。此石當時轟動京都,大大超過了皇家御苑的置石品位,為此也驚動了魏忠賢私黨。米萬鍾對奸臣當政者不屈不諛,當然難以擺脫魏忠賢的陷害,由該私黨五虎之一倪文煥編造罪狀,使米萬鍾遭受誣陷,因而獲罪丟官。

靈秀巨石

轟動京都的靈秀巨石從此擱置良鄉停止運送。人們疑惑不解,一些文人墨客向米氏探詢。米萬鍾惟恐說出真情將會惹出更大禍害,就託言因運石而力竭財盡,表示無奈。此後人們越傳越出奇,遂將此石稱為“敗家石”。此後該巨石就因米氏敗家而出名。(現此石要載入北京石史中,筆者認為應予正名,可列入“事件石”為宜,再不能以“敗家石”之名而污染“青芝岫”的形象。)

米萬鍾

雖然米萬鍾獲罪丟官,但對石藝術追求仍很執著。他專為心愛的石頭蓋了一間草棚,怕它風吹雨淋日曬加快風化。為防止丟失和人為破壞,專門雇了人晝夜看守,想有朝一日條件成熟,仍將此石運進勺園。米氏死後,石頭被棄,一些文人閒客非常懷念這位愛石書畫名家,常至良鄉憑弔,並作詩抒發懷念之情。

乾隆

百年之後,清乾隆皇帝去河北易縣西陵為父親雍正掃墓。路過良鄉時,太監稟報米萬鍾覓石獲罪等細節,乾隆大感興趣,御駕親往,見石姿不凡,大喜過望,即降旨將其移進清漪園內。當時樂壽堂的正門“水木自親”已經修好,門只有一米多寬,米氏遺石身大體重,難以進院。乾隆下令拆牆破門,硬是把這塊巨石安放在現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別豎起了兩塊形狀別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氣氛。據說皇太后因此大為不悅,認為此石“即敗米家,又破我門,其名不祥”,母子之間鬧了一場不小的彆扭,由此可知此石身世確實不凡。

起名青芝岫

敗家石敗家石
乾隆把此石置在樂壽堂後,經常觀望欣賞,並根據此石的形狀和潤色,同時也考慮到母親的諱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給此石起名“青芝岫”,並將三個字刻在石頭上。與此同時,乾隆採取各種方式說服太后,有關大臣和太監等非常領悟乾隆的愛石心態,各施技藝,渲染“青芝岫”美在何處,意在何處,敘說“吉祥”神韻,並深入淺出與皇權聯繫起來,請太后到現場觀看,結果太后被感悟,終於認同此石,至此一場母子矛盾煙消雲散。

外觀和價值

青芝岫長8米,寬2米,高4米,重約二十幾噸。由於多年風化,現在“青”字已脫落,“芝岫”二字還清晰可辨。乾隆的《青芝岫詩》也還殘留於石上,東側的“蓮秀”,西側的“王英”均清楚可見。為了迎合乾隆的興趣,大清朝一批大臣也在石頭上題詩助興。皇封或是臣題均屬石之最高待遇與光彩,超越了別處之石藝術價值與尊貴地位,使此石別於它處之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