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

敖魯古雅鄉位於根河市西郊北4公里處,緊鄰S301國道,西鄰西烏氣亞河,全鄉行政區劃面積為1767.2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及居民居住區面積為5平方公里總戶數160戶,敖鄉移民一期工程後已遷入新址的居民戶為62戶,是中國最後一隻狩獵民族鄂溫克族的聚居地。

景區介紹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

根河,蒙古語“葛根高勒”的諧音,意為“清澈透明的河”。位於大 興安嶺北段西坡,呼倫貝爾市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20°12´~122°55´,北緯50°20´~52°30´,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河氣候寒冷濕潤,冬長夏短,春秋相連,結凍期210天以上,因此也被稱為中國“冷極”。

神秘的敖魯便在這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原始馴鹿的囿苑、聖誕老人的出發地——敖魯悄然綻放!千年以來,敖魯古雅始終安靜的藏在大興安嶺,任時間流過它的山門,它依舊謹守著自己的古樸……這裡有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這裡是中國少數民族村寨,樺樹皮民族文化藝術之鄉;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圖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圖

這裡有一段叩問千年歷史,觸摸古情今韻的如水記憶,這裡有一份暫別繁雜世事,放縱心靈,馳騁想像的柔軟心情;這裡有一次天人合一,捕捉自然氣息的絕美碰撞,敖魯古雅,翻開它,就等於翻開了一部夢幻的童話!

景觀

篝火晚會

夜色漸濃,華燈初上。當夜幕籠罩四野,敖魯古雅廣場上燃起的熊熊篝火劃破了夜空的寧靜。鄂溫克人圍坐在篝火旁,聽長者說唱那動聽美妙的神話傳說,鄂溫克民族的歷史、社會狀況和狩獵生活,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用口頭傳承下來。篝火,陪伴著鄂溫克人度過一個又一個長夜。“火樹銀花不夜天”,好客的鄂溫克人民身著色彩絢麗的民族盛裝,邀請國內外遊客一同手牽手,圍繞著篝火載歌載舞,共同祈福。他們通過這種獨特的“跳火”方式祭祀著天地神靈,感恩於眾神福佑族人繁榮興旺。

樹屋酒店

景區內建有樹屋酒店10間,樹屋依樹而建,進到屋內,可看到巨大的樹幹從地板貫入,經房間透出房頂。外面枝葉依然繁茂,裡面樹幹粗獷儼然如室內裝飾品。室內布置典雅舒適。窗外樹影婆娑,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莫過於此,景區內遍植野花,開花時節,住在樹屋上,一眼望去便是一片絢爛,空氣中是淡淡的花香。

同時,景區植被良好,松木、樺木成林,是根河地區空氣品質好的區域之一,堪稱“天然氧吧”,樹屋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室內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松香,據有關人員介紹,松樹會分泌一種叫做芬多精的化學物質,實驗證明,此種物質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可以有效防止多種疾病的發生,居住於樹屋中是一種科學的養生方式。

撮羅子酒店

“撮羅子”又稱“斜仁柱”,是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東北狩獵和遊牧民族的臨時住屋,這種圓錐型房屋一般高約3-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為主幹搭建而成,外面覆蓋樺樹皮和帆布,看上去很像印第安人的“提皮”。它一般被建在地勢較高、陽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處。

撮羅子的內部空間比較寬裕,地面直徑一般為4-6米,室內北、東、西三面搭設供人起居坐臥的鋪位。有的是用乾草和樹皮直接鋪在地面上,更多的則是在約一尺高的架子上鋪木桿木板,上鋪草蓆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景區內擁有撮羅子酒店20間,依山而建,打造獨具特色的敖魯古雅原住民文化,為賓客帶來幾分塵世之外恬靜的快樂,傾聽敖魯古雅歷史遠古的呼喚。

獵民民宿村

敖魯古雅民宿村建於2003年,敖魯古雅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成了獵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了當地一張特殊的“文化名片”。獵民酒店營運以家庭賓館為主,房間布置美觀、民俗性強,獵民民宿既有北歐芬蘭拉普蘭塞米風情同時融合鄂溫克民族“撮羅子”原始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讓遊客安枕其中,一夜好眠。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外觀以突出民族特點的木質裝修為主,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博物館融教育性、歷史性、觀賞性為一體,是集展覽、文化等多功能於一身的現代化展廳。博物館分為六個展廳,通過視頻、聲光電、3D等高科技手段,分別展示了敖魯古雅鄂溫克使鹿部落的狩獵、樺樹皮、薩滿教、獸皮、馴鹿及北極圈等文化。穿越了鄂溫克百年的歷史長河。

馴鹿苑—鄂溫克原始部落

馴鹿苑分為南苑與北苑

馴鹿南苑擁有馴鹿三十餘只及各類地區野生動物,這裡展示著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原始的生活方式,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再現了原始社會的歷史風貌。在這裡與馴鹿親密接觸,與自然相擁融合,體會生命不老、生態不朽的原始意義。

馴鹿北苑包括撮羅子進化史、薩滿山文化主題廣場、射箭場、木棧道沿途景觀等讓您在了解獵民文化的同時,感受神秘的敖魯古雅幽遠的歷史文化。

帳篷演繹

《敖魯古雅》是首部以使鹿鄂溫克族民俗文化為背景的原生態舞台劇。講述了古老的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狩獵民族雖然生活環境嚴酷,卻懂得感恩自然,與萬物和諧相處。《敖魯古雅》不僅展示了使鹿鄂溫克人獨特的“喉音發聲打拍”唱法、以腿部蹬踢彈跳為主的“鹿舞”“仙鶴舞”,還開創性地以舞台形式展現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秘薩滿舞。

景區內的《敖魯古雅》演出現場將使用多聲道環繞立體聲印象,高科技LED多媒體燈光完美還原寒帶森林的空曠幽謐,《敖魯古雅》是極地森林部落少數民族原生態生活形式的綜合展演,這不僅填補了文化市場上的空白,更是使鹿鄂溫克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里程碑。

歷史

在內蒙古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大興安嶺深處的滿歸林區,現存著一個最古老、最神秘的民族──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據歷史學家考證,鄂溫克民族有索倫、通古斯和雅庫特三個分支。其中,索倫族是農耕部落,通古斯是遊牧部落,

如今,這兩支鄂溫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只有雅庫特人一直生活在大興安嶺的密林中,靠打獵和飼養馴鹿生活,成為我國最後的狩獵部落,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狩獵部落” 、 “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 ,它以淳樸的民風、民俗和神秘的“馴鹿文化” 而聞名中外。

敖魯古雅鄉處在寒冷的北極圈,距離我國最北端的漠河縣約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位於大興安嶺深處的滿歸林區。這裡氣候十分寒冷,長期的原始封閉狀態讓他們保留了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他們信奉“薩滿” 拜祭樹神,用樺樹皮製作生活用具。

他們寧可走到很遠的地方去扛回枯死的樹木作為燒柴,也從不砍伐一棵活樹。“敖魯古雅” 是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 。三百年前,他們來自更北方的西伯利亞。他們世代以打獵和飼養馴鹿為生,擁有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

敖鄉生活著近500 人,其中鄂溫克人大約有230人。他們是獵民定居後的第三代了。有四個獵民點,生活著30多名習慣於打獵和在山上飼養馴鹿的老獵民們。旅業集團將在保留原生態的基礎上投資建設泛北極圈博物館、馴鹿園、聖誕園、獵民體驗園、民俗商業街等,將這裡的一切都能長久的流傳下來,使我們有機會觸摸歷史,直面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