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是2011年6月15日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是一本關於故事的故事書。楊照相信故事蘊含啟示的永恆靈光,也憂心聽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沒落了,因此敲響警鐘。

他用了五十個故事代替精密的論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質,分類為“對故事的衝動”、“故事的功能”、“說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認識故事”四個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闡述,彼此灌注,輕巧迷人。

蕭邦、喬治桑與《雨滴前奏曲》的“鬼”典故;南非“三個朋友”保險套對抗愛滋病的成功案例;披頭士與美國總統的愚賢,示範了故事的巨大能量。

編輯推薦

《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楊照之於台灣,就像梁文道之於香港,陳丹青之於大陸。台灣小說家兼文化評論家楊照,嗆時政、拗歷史、拼創意,用故事本能重塑世界!

故事虛假,古怪,奇特,不常見,違背道理,卻能給人真實感應,可貴的生命、消失的變化。任何東西擺進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參與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

這是本小到用2個小時就看得完的小書,又大到你必須再三重讀鎮日思量。讀完後,你一定會對現實不耐,對故事羨慕又嫉妒。

即使是像番茄醬那樣,不起眼的微物,也都有其漫長的故事,不止是起源,還有跟人互動的細密道理。

第一件事:人具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不只喜歡聽故事,而且喜歡轉述故事,而且喜歡參與在故事裡。第三件事:不愛聽故事、不會聽故事的人群、社會,封閉、自我、功利,也就不可能太有創意。第五件事:故事的好處,只能靠故事來彰顯,不可能用說教說理來進行,說理就不是故事,人無法被說服去享受故事,人只會在享受故事之中想望更多的故事。

媒體推薦

楊照是台灣中生代最有影響力、優秀的評論家,寫作最出色最勤快的評論家。他是最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

——梁文道

楊照始終是一個勤勞且負有使命感的評論者;二十年來,我在他的文字中學習到如何透過寫作去試圖讓我們所學的學院知識更公共化,讓我們的書寫作為武器去對抗時代的衰微。

——張鐵志

作者簡介

楊照,台灣文學才子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新新聞》周報總編輯、東森ETFM聯播網“周末大人物”主持人等職,現為《新新聞》周報副社長。

楊照悠遊於不同身份,以利落又不失幽默的筆觸與談吐,準確刺中問題核心,然而他對文學、歷史、音樂與美食的愛好,又讓人在他的言談中得以感受詩意與浪漫的光彩。

學歷史的楊照,總嘗試著由更巨觀、廣泛的角度來理解問題:從時事或現象中反應“文化”與“人”的問題;從字裡行間中尋找經常被忽略的細節,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線索與特質。

楊照喜歡小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每天一定寫小說"。政治新聞看起來很熱鬧,這些熱鬧的事情是重複的,牽涉到一個漫長的、像學徒一樣的過程,牽涉到你對整個生命、世界的看法,你需要不斷地去琢磨你的記憶。

目錄

第一章 深藏在人類經驗中的故事衝動

1.故事比現實、比真實更多樣更豐富。

2.故事是假的,帶給讀者的眾多感應,永遠都是真的。

3.故事是聯絡己知與未知的奇妙橋樑。

4.每一個故事最核心講的,其實都還是人與世界的關係。

5.故事也是人類理解周遭世界最初的手段。

6.我們需要比反覆生活規律豐富的傳奇故事,來讓規律生活變得可以忍受。

7.對於突顯身份與名字的故事,我們有著天生的好奇弱點。

8.那想像中的生命,對觀眾而言,跟現實的生命一樣可貴。

9.任問東西被擺進故事裡,就吸引我們不同的眼光,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事物重要性。

10.故事找出一條讓我們更容易與音樂共處的途徑。

第二章 故事的功能

1.精彩的故事讓人可以快速掌握關鍵重點。

2.要有特色才能被記得,而故事正是找出特色、突顯特色最有效的工具。

3.好的故事幾乎都擁有某種異質生命的對照效果。

4.傳奇故事也因而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分辨出誰跟我們同類,誰不是。

5.蓋長城的故事,團結了同胞們,讓大家參與在這個大而無當的故事裡,而有了共同體的感受。

6.故事是我們理解世界的縮寫。

7.故事突顯生命共通的細節,藉由單一生命戲劇性的變化對照,將巨大縮小,同時讓巨大能夠被我們看到、聽到。

8.進入故事、還原故事,我們發現原來很少有什麼東西真正是偶然突發的。

9.故事,是人與不屬於人的巨大、抽象事物間,顫顫巍巍、飄飄搖搖存在著的橋樑。

10.故事,把我們帶離世俗,也就同時幫我們接近素心童真。

11.故事具備強大的穿透力,可以跨越空間的限制。

12.故事宣揚著許多沒有被實現的變化,保留了人們對於變化的好奇與衝動。

13.搭迪士尼的雲霄飛車,不只是搭雲霄飛車,更是走進一個故事,體驗故事。

第三章 說故事的方法

1.故事會變形轉型,因為改編改寫一個舊故事,比新創一個故事架構,容易快速獲得認同。

2.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含納自身的否定對反。

3.古怪、奇特、不常見、違背道理,這些就是故事的基本精神。

4.用對的方式誇張推論,讓“吹牛”、“瞎扯”比現實真實更吸引人。

5.我們能透過故事讀到背後的社會與時代,並體會故事與社會間有趣多樣的關聯。

6.迷人、能夠長久流傳的故事,必然有其閃亮如鑽石的核心部分。

7.對的觀點,好的敘述策略,縮短聽故事的人跟故事間的距離。

8.講一個“內幕故事”,關鍵之處就在能否找到一個類似“家庭女教師”的角度。

9.故事的戲劇性落差遠超過我們的一般日常經驗,於是聽故事的人必然將日常經驗暫放一邊,只感受故事。

10.這個牽涉列“英國聖誕蛋糕”,沒有落實的荒謬故事,卻成了我們體會佛西叢林生涯,最鮮活的插曲。

11.善說故事的新渡戶稻造就靠並列三個表面上分歧相異的故事,讓故事彼此互注

12.傑弗遜和漢密爾頓的抗衡故事裡,有著讓故事吸引人的一項核心素質——戲劇性的對照與反轉。

13.我們心中問著這些人間故事的好奇問題,也就肯定了桑德作品至高無上的藝術地位與價值。

14.失敗讓人厭惡、然而英雄失敗的悲劇故事,卻會引來同情與諒解。

15.《紐約客》可以不需要照片,這個雜誌用豐富的故事,跟讀者“博感情”。

16.不用將魔鬼翻轉寫成天使,歌德賦予魔鬼新的性格意義。

17.好的故事,除了讓人相信讓人深刻感受,也要考慮帶給信了、感受了的聽故事的人,什麼樣的生命效應。

第四章 重新認識故事,拾回對故事的好奇心

1.好奇先於故事存在,是一種準備要相信和生活經驗很不一樣的事物的態度,這種態度讓人接近故事,接受故事。

2.哈斯汀讓書莊嚴高貴,庫哈斯讓書活潑刺激,他們仔細考慮了要讓藏了大量的書的建築,對市民們訴說什麼樣的意義。

3.奧篤邦的晝,不是大自然實景,而是他以仿聲鳥和響尾蛇為角色,在晝面上創造出的一個虛構故事。

4.透過藝術品,看見平常我們不會集中、專注去看的真實生命、真實時空、真實故事。

5.溫妮·麗姆的雕刻本事,無法說服馬克·吐溫,不過環繞著她浮現出的天才故事,而不是她具體的雕塑成就,說服了美國國會。

6.特洛勒普的坦白實話,違背了那個時代讀者對於文學、對於文學作者的想像。

7.幾百個市場,幾千攤菜販中,這個市場這一攤獨獨突顯出來了,就有一些人被故事帶領到這菜攤前,為了親歷故事裡訴說的老闆娘和她的熱情。

8.故事原本最迷人的地方,就在它把人帶進一個異質的時空中,放掉了自我,融化在故事創造的時空里。

9.正因為期待著有將來還要回頭記憶述說的故事要發生,所以我們不辭麻煩地拍照、洗照片、排相簿。

10.要減少壓縮簡化資訊產生的決策錯誤,最有效的辦法,是重拾故事好奇,養成對故事的興趣習慣,別輕易接受別人準備好的簡單結論。

11.故事結束了就是結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