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設與和諧社會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叢書名: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叢書
平裝: 32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13036194
條形碼: 9787213036194
尺寸: 20.6 x 14.8 x 1.8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政治建設與和諧社會》內容簡介:2006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策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叢書”五種,其中包括筆者寫的這本《政治建設與和諧社會》。 筆者認真學習全會決定精神,學習參閱了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專家學者發表的有關研究成果,從政治建設的角度闡釋和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內涵及其現實要求,以及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審視和把握當代中國政治建設的基本規律及其方向。

目錄

第一章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歷史選擇
第一節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探索民主政治之路
第二節 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道路
一、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必須分兩步走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開端
三、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和發展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時期
一、鄧小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堅持和發展
第四節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階段
一、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指導思想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及其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要求
第二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
第一節 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一、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保證
二、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三、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的結論
四、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
五、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第二節 堅持民主執政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一、黨領導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人民主權
二、堅持民主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
三、堅持民主執政要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
四、堅持民主執政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之路
五、民主執政決不是代替人民當家作主
第三節 堅持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的統一
一、堅持依法執政是適應黨的歷史方位的轉變的需要
二、堅持依法執政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保障
第四節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統一
一、正確處理黨與人大、政府、政協、其他組織的關係
二、建立相應的權力運行約束機制
三、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有機統一
第五節 擴大黨內民主促進社會和諧
一、改革開放以來在擴大黨內民主、促進黨內和諧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績和經驗
二、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促進黨內和諧
三、擴大幹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第三章 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國體保障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馬克思創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
二、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及實踐
第二節 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理論與實踐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實踐
三、新時期黨鞏固和加強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和實踐
第三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政治基礎
一、構建和諧社會與人民民主專政
二、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要擴大人民民主
第四章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體保障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面反映了人民同國家的關係
二、人民代表大會與同級其他國家機關之間的配置原則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探索民主政治組織的最初嘗試和構想
一、從“勞工聯合的會議”構想到中國的第一個工農政權
二、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勝利後政權組織形式的構想
第三節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一、初創時期
二、中斷和恢復時期
三、發展新時期
第四節 黨的領導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保證
一、建立法制化、科學穩固的執政黨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係的重要意義
二、中國共產黨對人民代表大會工作的領導地位
三、中國共產黨對人民代表大會.工作的領導權的特點
四、中國共產黨支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
第五節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一、立法權
二、監督權
三、人事任免權
四、重大事項決定權
第六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體保障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保證整個社會充滿活力
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和諧
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秩序和諧穩定
第五章 構建和諧的民族關係和區域關係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形成和發展
一、中國採取單一制的多民族國家結構形式
二、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家結構形式的探索
三、黨實行各民族平等的歷史
第二節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內容和成就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在民族區域自治上的探索和成就
二、民族自治機關的民主權利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及其重大意義
一、有利於把集中制和分權制結合起來
二、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
三、有利於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
第四節 堅持和完善特別行政區制度
一、特別行政區的由來
二、“一國兩制”的理論內涵
三、“一國兩制”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第六章 構建和諧的黨際關係
第一節 國情與政黨制度
一、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著中國政黨制度的性質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一、初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
三、完善:新的歷史時期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相互關係
一、執政黨和參政黨
二、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構建和諧黨際關係
第四節 和諧黨際關係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體現和諧是中國政黨制度的基本核心
二、營造和諧是中國政黨制度的實踐內容
三、“和而不同”,不斷把和諧推向更高境界
第七章 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第一節 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建設服務型政府
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二、推行政務公開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
第二節 擴大司法民主加強社會和諧的司法保障
一、我國的司法體制
二、我國司法制度和程式的民主特色
第三節 尊重和保護人權
一、人權思想的發展歷史
二、馬克思列寧主義人權觀及其實踐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人權事業的歷史性貢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