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醫學[復旦大學所屬研究所]

放射醫學[復旦大學所屬研究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建立於1962年,前身上海市工業衛生研究所,是國家為適應原子能科學技術發展而建立的,是我國專業從事放射醫學學科研究,為核能和射線套用技術開發提供服務較早的科研機構之一。

機構簡介

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2000年改為現名。所長周志俊教授。

建所四十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廿多年來,該所在套用研究和基礎研究方面同時並舉,對電離輻射的劑量和效應,放射損傷的修復、診治與預防等學科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全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一批頗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和學術地位。1978—2000年間承擔國家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題、衛生部與其它部委基金題以及—上海市科委等市局級以上國家科研項目170餘項,獲各類科研成果獎53項.獲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700餘篇,參加國際會議交流文章66篇,參加編寫專著32冊,舉辦廿次業務培訓班。

放醫所在輻射損傷效應與防治,放射性裂變產物促排藥物與輻射增敏劑研製,核事故生物與物理劑量評估技術,輻射骨細胞衰老機理與細胞因子輻射損傷基礎等研究在國內具有一定學科優勢和研究特色。

該所現有專業:放射醫學、輻射藥學增敏藥物、輻射防護及老年醫學基礎研究。

發展規模

經體制改革後該所現有科技行政人員65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33人,初級職稱20人。研究所設5個研究室,1個圖書情報室與1個臨床部。1986年放射醫學學科在本所設立碩士點,1993年又建立博士點。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2名.迄今己培養碩士生29名,博士生10名。

交流合作

本所己與美、日、法等國專家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先後共接待58批各國學者,曾先後派出40餘名科技人員出國深造或考察;並已與美英日等國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共設國際合作項目6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