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鍋嶺口

支鍋嶺口

隸屬於陝西省和順縣管轄,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因附近三座相峙的山嶺猶如3塊巨大的支鍋石而得名,是扼守由山西和順縣通往冀南的交通咽喉。

基本信息

(圖)支鍋嶺口支鍋嶺口

支鍋嶺口位於山西省順縣小董坪村東1.5公里處。明長城真保鎮關隘。

概況

(圖)支鍋嶺口支鍋嶺口

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位於邢台縣漿水鄉營房台村西南3.5公里處的山嶺上,因附近三座相峙的山嶺猶如3塊巨大的支鍋石而得名,是扼守由山西和順縣通往冀南的交通咽喉。

支鍋嶺口因附近三座山嶺相峙,猶如3塊巨大的支鍋石而得名,是扼守由山西和順縣通往冀南的交通咽喉。北距黃榆關8公里,西與山西省和順縣毗鄰。長城附近的漿水鄉,是河北邢台市著名的古鎮。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劉伯承元帥等眾多將領生活工作過的地方,至今保留著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邊區政府等革命遺址。

考證

(圖)支鍋嶺口支鍋嶺口

據《四鎮三關志》載:支鍋嶺口關為“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支鍋嶺口關城南側為山澗,深不可越,西側為壁立懸崖,陡不可攀,所以只在北、東兩面築有石牆。城牆今保存較好,北側城牆上尚存石匾,陰刻橫書“支鍋形勝”四字。此匾無年號,署有“總督薊遼都御史楊”、“巡撫保定都御史孫”、“整飭大名兵備副史姜”。

據《順德府志》記載:“支鍋石,舊有邊牆、鐵門、箭樓、官廳、營防、民壯守防”。這裡西側為峭壁,南側和東側臨深澗。關城就建在其間一狹小平緩處。關門狹深險峻,僅可容單騎通過。門兩側均設有衛所房。這段長城從西北懸崖頂起築13米。到西北角成為全牆最高點,設九級台階折東而緩下。呈弓形彎曲向東南方向延伸,盡頭即澗頂懸崖,全長150米,底寬3米,頂寬2.5米,高3米至5米,牆頭設有垛口、箭窗,全部由石塊砌就,白灰勾縫。關門居城牆中部,面向東北,寬6米餘,青石拱券門洞。支鍋嶺口關城之中原有一座小廟。廟已毀,僅殘存清道光二十八年冬所立之石碑。

現狀

(圖)支鍋嶺口支鍋嶺口

從支鍋嶺向西南約40里夫子嶺,此段依山為險,未築城牆。在夫子嶺村東二華里的山樑上有近三百米長一道石砌城牆,並有石砌堡城一座,長城和堡城圍牆雖圮坍較重,但其整體尚存。過夫子嶺段石砌城牆,長城向南出和順縣界而入左權縣境。從夫子嶺南下約30餘里接峻極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