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赤楊

擬赤楊

擬赤楊,別名擬赤楊、水冬瓜,屬於安息香科赤楊葉屬。

基本信息

擬赤楊

一、簡介

學名:Alniphyllum fortunei (Hemsl.) Makino
科屬:安息香科赤楊葉屬
科拉丁名:Styracaceae 屬拉丁名:Alniphyllum
別名:(擬赤楊、水冬瓜)

二、用途

擬赤楊是我國南方的主要用材樹種之一,生長快,乾形直,材質輕軟,切削容易,膠粘性能好,是膠合板和造紙的優良原料。它適宜製作鉛筆桿、包裝箱和板料等。

三、適應範圍

它為亞熱帶樹種,主要產區氣候溫和濕潤,年降雨量1300—2000毫米,天然散生於常綠闊葉林中,呈零星及小片分布。它天然更新能力強,常與青岡、泡花樹、楓香、南酸棗、木荷等闊葉樹種混交。擬赤楊適生於山谷、山坡中下部、水溝旁,土壤乾旱、瘠薄的地方不宜栽植。

關鍵技術及期效益

關鍵技術

1、採種育苗選擇生長快、乾形通直圓滿、冠形勻稱完整、無病蟲害的20—40年生長健壯的母樹採種。果實成熟期為11—12月。種實採回後在通風處攤晾,使果殼裂開,脫出種子。除去雜質,種子陰乾後用種子袋封裝,貯存在低溫乾燥的環境條件下。
育苗地應選在山區日照時間較短,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圃地須精耕細作,要求苗床土壤細碎,床面平整。每畝播種量1.5—2.0公斤。播種後用黃心土薄蓋,以不見種子為度。然後用稻草覆蓋苗床,保持苗床土壤濕潤、疏鬆,利於種子發芽出土。幼苗出土初期抗性差,需精細管理。一年生苗高80厘米,地徑0.8—1厘米,產苗量為每畝1.5—2.0萬株。
2、造林造林時應選擇在山區山坡中下部及山谷溪澗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地方。定植穴的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表土回穴。培育大徑材的株行距為3米×3米,造林密度每畝為74株。定向培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的株行距為2米×2米,造林密度為每畝167株。可營造杉木和擬赤楊混交林,混交比例為3:1,對提高林分生長量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撫育管理擬赤楊生長快,3—4年可鬱閉成林,應連續撫育3年,每年2次;應做好補植,除雜灌、鬆土培土等工作,結合撫育每年擴穴鬆土20—25厘米。

預期效益

擬赤楊生長迅速,15—20年樹高可達18米,胸徑21厘米,高生長年均達1米,徑生長年均達1厘米以上,12—15年生的工業原料林即可採伐利用。 擬赤楊林分鬱閉早,且每年大量的枯枝落葉分解速率高,具有培肥和涵養水源之功效,生態效益顯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