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迷霧: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能源未來與氣候真相

撥開迷霧: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能源未來與氣候真相

《撥開迷霧: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能源未來與氣候真相》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伯頓·里克特

圖書信息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 讀點石油財經叢書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2182328, 7502182322

條形碼: 9787502182328

尺寸: 24.8 x 17.2 x 2.2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伯頓·里克特 譯者:閻志敏 叢書主編:王國棟

伯頓·里克特,早期從事物理學的研究,1956年獲得博士學位,1976年榮獲諾貝爾獎,時年僅45歲。榮幸地成為國內外很多學會的成員。包括美國政府氣候變化對經濟影響分析委員會、美國和法國核武器計畫委員會、效率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作用委員會等。

1984年,作者就職於史丹福大學能源科學實驗室,出任主任一職。在擔任實驗室主任的15年中,涉足了很多領域,發明創造的設備在全球得到推廣生產。

作者特別關注愈演愈烈的氣候變化的爭論.進行了與能源選擇相關的氣候變化方面的邊緣性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深刻地意識到能源與氣候問題的重要性,又一次進發了進行跨學科研究的欲望。對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1999年從實驗室主任一職卸任以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能源與氣候變化的研究。

譯者簡介:

閻志敏,男,山東人,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專業學士。從小喜歡文學,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大學期間除專業書籍外,還狂讀哲學藝術書籍,看書很雜。曾獲得大學英語學習優秀獎,形成自己的一套“讓英語水平真正接近英語母語人士”的外語學習終極解決方案。畢業後曾堅持翻譯《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路透社等世界媒體和通訊社的訊息內容,既了解了世界,最終也愛上了翻譯。累計翻譯文字達數百萬字,翻譯領域廣泛,尤其擅長經管、能源、文史哲、人物社會紀實等社會題材。現為自由職業翻譯,自由撰稿人。

內容簡介

我們能夠保護我們共有的地球大氣圈。伯頓·里克特的《撥開迷霧:諾貝爾獎獲得者告訴你能源未來與氣候真相》就是圍繞保護地球大氣圈這個問題而展開的,其中涉及大氣圈的什麼信息為我們所知;我們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的;什麼東西我們不能確定;我們應該如何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媒體評論

“我喜歡這本書以及里克特輕鬆、個性十足的寫作方式。讀者一旦拿起此書就想把它從頭到尾讀完。我就是這樣。書中關於能源的章節寫得極其精彩,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閱讀本書。”

——詹姆斯·洛夫洛克,牛津大學教授

“本書對於氣候問題進行了理性而細緻的全面分析,作者對現實世界中的氣候問題解決方案保持著高度清醒。本書內容豐富,卻很易懂,且文筆通暢如行雲流水。”

——大衛·維克特,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國際關係教授

“本書清晰展現了世界有關能源和氣候變化的各種意見和信息,內容具有可讀性、教育性和建設性,是一本極為精彩的好書。我喜歡這本書,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讀者喜歡它。”

——喬治·舒爾茨,美國前國務卿。史丹福大學知名研究員

“本書的出版讓民眾和政策制定者們在理解全球變暖和遏制變暖行動上終於有了一個全面易懂的理論行動指南。”

——保羅·布雷斯特,威廉姆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

“人類正面臨全球氣候變化這個巨大的挑戰,任何試圖理解這個挑戰的人都應該閱讀本書。”

——理察·梅澤夫,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前主席兼卡尼吉科學研究院主席

“伯頓·里克特以寥寥十幾萬字,罕有地給我們帶來了大量關於能源和氣候變化的可靠信息,並更加罕有地給出了自己在氣候能源問題上的一些判斷。然而他做的這一切卻都是在輕鬆且吸引人的方式下完成的,從而讓聰明的讀者能夠有持續的閱讀熱情。”

——肯尼斯·阿羅,約翰·肯尼講座經濟學榮譽教授,史丹福大學運營管理榮譽教授

目錄

第一部分 氣候

1 溫室地球

2 氣候建模

2.1 導讀

2.2 早期的氣候變化研究

2.3 氣候變化的重要時期

2.4 溫室氣體的自然消失

2.5 全球碳循環

3 地球氣候和溫室氣體變化史

3.1 地球氣候和溫室氣體濃度(距今45億年-40萬年)

3.2 地球氣候和溫室氣體濃度(距今40萬年-1千年)

3.3 地球溫度和溫室氣體濃度(距今1千年)

4 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4.1 誰在預測氣候變化

4.2 如何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4.3 預測結果

4.4 人類面臨的嚴峻氣候變化形勢

第二部分 能源

5 減排:需要的是行動

5.1 導論

5.2 當前和未來的能源消耗

5.3 減排目標的設定

6 減排行動的節奏把握

7 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和減排行動

7.1 減排階段設定

7.2溫室氣體的排放源頭

7.3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7.4 減排需要多管齊下

7.5 低碳社會的能源前景分析

8 化石燃料——全球儲量到底幾何?

8.1 世界石油儲量

8.2 世界天然氣儲量

8.3 世界煤炭儲量

8.4 結論

9 電力行業的碳排放

9.1 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概況

9.2 電廠的碳處理:碳的回收和存儲

9.3 碳存儲面臨的碳外泄風險

9.4 小結

10 提高能效:當務之急

10.1 導論

10.2 交通工具能耗

10.3 建築耗能

10.4 結論

11 核能

11.1 導讀

11.2 核輻射

11.3 核電安全性

11.4 核廢料處理

11.5 核電成本

11.6 核電與核武器擴散

11.7 核能利用與溫室氣體減排

12 可再生能源

12.1 導讀

12.2 風能

12.3 太陽能

12.4 地熱能

12.5 水電

12.6 海洋能

12.7 電網改造

13 生物燃料:開發價值知多少?

13.1 導讀

13.2 生物燃料發展階段-1:澱粉和糖製取乙醇

13.3 生物燃料發展階段-2:纖維製取乙醇

13.4 生物燃料發展階段-3:其他燃料

13.5 小結

14 能源總結

第三部分 政策

15 美國減排政策

15.1 導讀

15.2 全局性的減排制度制定

15.3 壞的方面

15.4 好的方面

16 世界環境減排政策

16.1 導讀

16.2 《京都議定書》:1997年減排協定

16.3 《京都議定書》:2012年新減排協定

後記

原書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