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麻將的女人

搓麻將的女人

《搓麻將的女人》是畫家劉溢創作的油畫,這幅以四個女人打麻將為題材的油畫被不少網民認為寓意深遠,暗含中國、美國、俄羅斯及日本等國的利益關係,這幅畫是對《2008—北京》的再創作,該畫的背面有他代簽的部分議論此畫的網民的名字,以此記錄並感謝網路時代和所有參與關注此畫的朋友。相較於《2008-北京》,《搓麻將的女人》主體內容與基本結構沒有太大改動,但諸多細節上的變化則更耐人尋味,引起了觀者新一輪的解讀。

基本信息

畫作對比

對比1

新版《搓麻將的女人》色彩更為明麗,左側的人物肖像面部表情清晰可辨,底色由黑色變為桔紅。原本陰雲密布的背景畫上出現了一點晚霞。整幅畫較之《2008-北京》少了許多。

對比2

很多人認為,《搓麻將的女人》中的日本人在向中國人示好。這也是《搓麻將的女人》較之《2008-北京》最大的也最富爭議的改動。台面左側的女子被認為是代表日本,在《2008-北京》中,日本長相秀麗古典,低著頭表情含蓄,長發向一邊垂下,被解讀為“自我陶醉”;而在《搓麻將的女人》中,日本則是頂著張揚的短捲髮,髮型頗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此女輪廓鮮明,臉龐較大,她抬起頭朝中國展開笑臉,身體也往中國這邊探,且左手有掐指的動作。前後兩女姿態、表情和精神狀態完全不同。

對比3

另一個重大的改動落在了被認為是代表中國的女子身上。在《搓麻將的女人》中,中國背後原先藏著的兩張牌變成了一張,而檯面上則比原來多擺上了一張六筒。網民推斷,這張六筒就是原先藏著的其中一張,而六筒代表的就是六方會談!在這幅畫中,中國的右臂上多了一隻手錶,網民解讀為這就是六方會談的時間表。此外,中國原先腰部上的刺青也消失了。

對比4

再看檯面上,中國的對面、被認為是代表美國的女子的面前,多了一顆骰子。網民解讀,這意味著美國是莊家,如果是莊家加東風,美國就完全掌控了局面,但現在掌握東風的是中國。

對比5

《搓麻將的女人》中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改動,就是站在牌桌之外的那個女孩離牌桌的距離比在《2008-北京》中要近,而且頭髮也由直發變成了捲髮,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在以往的解讀中,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女孩代表的是台灣,但看了這個改動後,有網民提出她不是代表台灣,而是朝鮮,理由是:中國已把六方會談這張牌擺上了桌面,離得更近的理應是朝鮮;從這個女孩的臉型和眉眼來看,也符合朝鮮人的面部特徵;而且她穿著中式肚兜,從中國和朝鮮的關係來看,這寓意是非常明顯的。

內蘊喻義

影射台海局勢

《2008-北京》影射台海局勢 綜合網民解讀,中國將舉辦奧運會,即Olympic Games,這幅畫中展現的也是一場Game,卻是中國的傳統Game——麻將,場景是一個海島。這些女子,代表著全球化競技場上的博弈者,麻將的局勢暗指台海局勢,撲朔迷離,陰雲密布。 主畫面是四個成年女性(分別代表中美日俄)在玩麻將,一個小女孩(代表台灣)站在場外。實際上是四個大國在玩,台灣不是參與者。而遊戲的方式是東方式的麻將。賭局的布局為:兩個金髮女子與兩個黑髮女子,中美是對家,日俄是配角,四個人的身份很明顯。

中國暗藏東風

她們的規矩是,誰輸了誰就要脫一件衣服。畫中四個人身上的衣服代表四國所具有的實力,美國上身齊全,下身赤裸,在檯面上實力最強,而台下一絲不掛;中國在檯面上一絲不掛,在台面下實力卻最強;日本整個一絲不掛,沒任何實力;而俄羅斯只有一塊遮羞布。 從畫面中人物的神態和動作來看,中國背對畫面,看不出神態,但卻是最專注於賭局的。牌面上她開了一個“東風明槓”,這象徵著當前不可無視的事實——中國在崛起。中國背地裡還藏著兩張牌,其中一張是與俄羅斯“串通”得到的。 牌桌左邊的是日本,正自我陶醉,是整個賭桌上最“無知”的一個,自信滿滿,自鳴得意,就等著攤牌。俄羅斯躺倒著,由於她的牌是“小相公”,因為無關輸贏,表面上是自己不想玩了。她的一條腿搭在美國身上,明里和美國有瓜葛,暗裡卻在給中國遞牌。

美國打台灣牌

正對畫面的是美國,不看牌桌,在看她的另一張牌——台灣。她仿佛不太關注牌局,而且雙手放頭後伸懶腰,表明美國已經比較疲憊,美國考慮的是值不值得玩下去的問題,而不是怎么玩的問題。 台灣嚴重關注賭局,果盤代表利益,手拿小刀想保護自己的利益。她僅穿了一個小肚兜,用果盤擋著身體。台灣冷眼觀看,對幾個玩家的動作看得一清二楚,可自己不在局中,什麼都不能說。 事實上,畫面里博弈的四方,日本才是陪打,“牌搭子”而已。日本看起來是根本不知道裡面的兇險,衣服褲子都沒穿——已經輸光了!而且,中國的上下家是日本和俄羅斯,美國只是對家而已。中國只能和日本、俄羅斯發生直接的利益衝突,美國卻是隔岸觀火,但是也有放炮的可能。 美國和中國有優勢,但是如果有一個輸了的話,則無論剩下的是哪一位,都是最強的了。

藝術探索

中國畫家劉溢認為,《搓麻將的女人》之所以議論多多,一是畫面、題材設計不落俗套,技術也非等閒,這就給觀者的想像提供了非常穩妥的基礎。當然如三合一的標準像等,似乎尤其適合國人關心政治的胃口;古典的、人文主義的處理方式,比如故事、政治、性等等的大雜燴,熔於一爐,這在外國屢見不鮮,但在中國幾乎是罕見的。這幅畫是他用故事、政治、性去表達油畫藝術的一種探索。 劉溢說,他第一次看到網民的回帖時心驚肉跳,大家都有非凡的想像力。比如有人解讀那個端水果的女孩,會認為是台灣人拿水果和大陸做交易;也有人認為美國女孩的整個人體形狀像美國地圖等等,這些都超過了他的原設計。

作者簡介

劉溢,男,1957年生於天津,是中國大陸文革後第一批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現在旅居加拿大,是活躍在世界各地畫廊和博物館的中國優秀畫家。評論為超現實主義與波普主義——兩極之間的探索者。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畫系。1991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出國前曾參加過東京中國油畫展、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等重要展覽。出國後,作為優秀藝術家同樣活躍在世界各地畫廊和博物館。10年前,加入安大略省美術家協會,是該協會成立125年來第一位獲全票進入的畫家。2005年,北美藝術電視頻道Bravo把他作為加拿大藝術家十傑予以報導,躋身於西方主流藝術界。

藝術分類導航

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網際網路紓,表示對網際網路紓及自身,對二者關係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
戲劇音樂繪畫攝影
舞蹈建築雕塑曲藝
藝術理論藝術場館書法篆刻工藝美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