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真理中學

揭陽真理中學

揭陽市真理中學位於榕江北河之濱,占地面積28236平方米,始創於1906年,在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厚實的辦學基礎和優良的校風學風。學校於1996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是揭陽市最早評為省一級學校的初級中學,在粵東地區享有盛譽,在我市初級中學中起著龍頭示範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揭陽真理中學揭陽真理中學
揭陽真理中學位於市區榕江北河之濱,占地面積28236平方米。學校擁有較先進的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近幾年來,獲省級以上各項競賽獎勵的學生180多人次,獲“潮汕星河獎”27人次,每年考上市、區重點高中有600人左右;有一大批教師獲國家、省、市表彰;有100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得獎;現有六個學科課題研究獲省、市立項;2004年秋,青年教師黃佳娜參加數學說課比賽,獲得全國一等獎;今年2月,青年教師鄭曉新參加廣東省化學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大賽,也獲得一等獎。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校,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治校,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追求卓越,永不停息。

校史

該校前身為私立真理學堂,創辦於1906年,由嶺東基督教浸信會主辦,首創人是美國牧師師雅谷。1912年,真理學堂升格為高等國小,林建中被聘為學監。1918年改任校長,是年秋季附設國中班。1926年,成立真理校董會,結束了教會單獨管校歷史。校董會聘鄭漢清為校長。翌年,鄭先生辭職。校董會請林建中再次出任校長。校名定為“揭陽縣私立真理中學”,為辦學計,林建中先生先後赴港募捐,興建中華教學樓,學校漸具規模,聲譽日起,吸引鄰縣學生前來就讀。
1935年2月,林建中之次男林越出任校長,在抗戰危難之際,學校堅持危城辦學。抗戰勝利,幾經洗劫的學校百廢待舉。林建中先後赴新、泰、港等地募捐,又於1947年建成新生樓、星僑樓及更生樓,共有教室十六間。
為籌建禮堂,林建中於1948年初赴南京、上海等地籌款,途中突患腦溢血,護送回揭,於當年九月病故。學校建立“林建中紀念圖書館”以慰英靈。
真理中學重視招聘名師,培育人才,該校早期學生後來有造詣的有南京藝術學院原副院長謝海燕教授,文藝界知名人士、名畫家郭篤士、林受益、范昌乾、陳文希,地質學家、北大教授林超,教育家許宜陶、郭湘萍,還有旅美名畫家洪世傑,在美國喬治敦大學任教授的邢平等。建國前,該校已有高中畢業生六屆、國中畢業生三十三屆。
1951年1月4日,真中由縣人民政府接管,郭篤士、陳成憲任校務委員會正副主任,後由陳成憲任校長。1952年秋,校名改“揭陽縣第四中學”,翌年秋,被縣政府定為重點國中,是年,政府征地三十餘畝,建成規格化教室十八間,校園總面積達20685平米,乃全縣最大的中學。
自解放至九十年代前,先後任該校校長的有:孫輝、陳琨、杜式莊、史樹城、吳榮達、黃邁、李典茂、楊順堅、陳永新、林世長,孫子能等,現任校長是宋壯明。學校先後改名為“揭陽縣‘五四’中學”、“揭陽第三中學”。十年動亂,校舍被占,學校幾次搬遷,73年搬回原址時,校產已散失迨盡(部分校舍被占)。經過八年恢復發展,於1981年秋,學校又重新定為縣重點中學,僅在縣城擇優錄取國中生。1985年4月1日,學校恢復“揭陽縣真理中學”名稱,先後建成二幢教學樓。
1990年秋,楊順堅再任校長。1992年撤縣建市,學校歸屬榕城區,校名為“揭陽真理中學”。1996年,孫子能任校長,於1997年底評上市十佳校園,1998年底被國家教委、國家體委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籌資六百多萬元建起六層實驗大樓、新辦公樓和食堂,全面整修東西教學樓及運動場地。
2001年宋壯明任校長,帶領班子成員和全體職工奮力拚搏,共創輝煌,致力於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積極籌資建成了禮堂、多媒體校園網路、電腦室、教師電子備課室等,使校貌煥然一新。近幾年來獲“潮汕星河獎”27人次,獲省級以上各項競賽獎勵的學生180多人。有一大批教師獲國家、省、市表彰。99年以來,有100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得獎,現有五個學科科研課題報獲省、市立項。2004年11月,青年教師黃佳娜的數學說課比賽榮獲全國一等獎。

學校管理

學校以“團結、嚴實、勤奮、向上”為校訓,“熱愛真理,立志成才”為座右銘,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為宗旨,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逐步形成了“科學管理,和諧教育”的辦學特色。
學校班子成員作風正派、事業心強、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注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加強同事間的情感交融,彼此赤誠相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留人,以誠心令教師信服,以真理感召真理人。使“愛崗、敬業、樂教、善教”成為全校教師的良好風氣,使班子成員提高自身水平。宋壯明被評為南粵優秀校長、市優秀校長,黃敏輝被評為省優秀法制副校長,林樹標連續六年被定為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學校著力加快“培青”步伐,要求老教師當模範,中年教師作示範,青年教師上規範,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上示範課,介紹經驗,業務培訓,基本功比賽,安排對外教學開放周等活動加速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近幾年來,先後有陳玲、張友銀、洪細珠等青年教師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青年教師”稱號,有林少波、陳玲、李明霞、李潔娜、林鈺等被定為省級骨幹教師並參加培訓。一代新型教師已成長為育人的良師,教學的專家,學生的楷模。
學校著力於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廣角度地開展德育工作,使學校成為市區“講文明,樹新風”示範單位。先後有三個志願者服務隊獲潮汕星河獎品德獎三等獎,93屆(6)班石婉婷同學被評為“廣東省公民道德建設優秀小公民”。
學校注重教育教學研究,目前已有三個課題被省廳批准立項並通過中期驗收,二個課題被市局立項並已取得顯著的成果,於去年通過市局驗收。近年來已有80多篇教學論文發表在市級以上學術刊物上,其中二篇獲國際優秀論文獎,十多篇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多篇收入國家級大型文獻,其中一篇收入2004年中國教研年鑑,語文單元教案獲省一等獎。
學校根據時代的要求實行課程改革,建立了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生活課程和隱性課程,開展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科技、文體活動,使各類活動起到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作用。近三年來,學校參加新一輪課改實驗,全體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大膽改革課堂教學。近年來,有多篇習作在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中獲一、二等獎,有多篇作品刊在報刊雜誌上並收入中學生優秀作文選。英語科注重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改實驗,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每次參加全國英語知識競賽,均有多名學生榮獲一等獎,中考英語科成績在市區遙遙領先。體育課加強了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前幾年中考加試成績年年列全區第一,各項比賽也均列全區前茅。數、理、化各科在全國知識競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

知名校友

培養的學生成為知名人士的有:曾任美國華僑總商會副董事長和中美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長的姚楚克,他隨尼克森訪問中國,為中美貿易關係正常化屢建奇功;任汕頭超聲電子儀器公司總經理的林盛川,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填補了國家多項空白;還有火箭專家潘昭漢;在復旦大學搞科研工作的林子森教授;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工作的林榕輝;現任廣東省婦聯主席林惠俗(女)和揭陽市副市長孫銳卿(女)等。

辦學理念

揭陽真理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已建成一所具有現代氣派的新型學校,於1996年評上省一級學校,該校人才輩出,飲譽海內外。
自96年評上“省一”以來,學生獲省級以上獎勵共190多人次,每年中考為市重點高中輸送合格人才總數列全市第一,約占四分之一,中考優秀率達55%以上,合格率達90%以上,各科成績穩列市區前茅,個人總成績多次摘取市區桂冠,去年考上揭陽一中156人,考上揭陽華僑中學306人,今年考上揭陽一中118人(在錄取榕城區的一中任務生不變的前提下,若按卷面原始分錄取,上一中人數可超140人),考上揭陽僑中400多人,六個學科中五科平均分列全區第一,榮獲潮汕星河獎的已達28人次,還有7人獲“潮汕杯”三等獎,4人獲優秀獎。學校先後評為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先進單位”,“普九先進單位”,“‘培青’先進單位”,市“十佳校園”,“文明學校”示範單位,省“禁毒教育示範學校”等,並榮獲國家教委、國家體委頒發的《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省群體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團委會也被評為“省團建先進單位”“省五四紅旗單位”,學校婦委被市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光榮稱號。
學校以“團結、嚴實、勤奮、向上”為校訓,“熱愛真理,立志成才”為座右銘,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為宗旨,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逐步形成了“科學管理,和諧教育”的辦學特色。
學校班子建設注重最佳化組合,落實管理責任制。班子成員作風正派、事業心強、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注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加強同事間的情感交融,彼此赤誠相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留人,以誠心令教師信服,以真理感召真理人。在各項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做到以理為先,以身立範,以德育德,以廉帶勤,以法治教,以品格取信教師,發揮領導的非權力因素的影響,使榜樣的力量及和諧的人際關係內化為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前進的動力,使“愛崗、敬業、樂教、善教”成為全校教師的良好風氣,使班子成員提高自身水平。宋壯明被評為南粵優秀校長、市優秀校長,黃敏輝被評為省優秀法制副校長,林樹標連續六年被定為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學校注重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著力加快“培青”步伐,要求老教師當模範,中年教師作示範,青年教師上規範,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上示範課,介紹經驗,業務培訓,基本功比賽,安排對外教學開放周等活動加速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學校還通過壓擔子,大膽勝任使用等辦法,使許多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成為挑大樑,早當家的優秀教師。有的新教師上講台剛一個多月便舉行市性公開課,或接受省廳領導聽課,均受到高度評價。特別是青年數學教師黃佳娜在李明霞等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參加省說課比賽榮獲特等獎並參加全國青年數學教師說課比賽,榮獲一等獎,為我市教育增添了殊榮。近幾年來,先後有陳玲、張友銀、洪細珠等青年教師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青年教師”稱號,有林少波、陳玲、李明霞、李潔娜、林鈺等被定為省級骨幹教師並參加培訓。一代新型教師已成長為育人的良師,教學的專家,學生的楷模。
學校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著力於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年來堅持做到學期有重點,學月有中心,周周有主題,使德育工作序列化,同時構築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立體式、開放型的教育網路,使德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學校要求全體教師既教書又育人,做到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促進學生自主全面協調發展。學校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宗旨,大膽讓學生走上管理、學習的前台,形成了“三個自我”(即自我管理的德育模式,自我提升的學習方式,自我約束的生活方式)的管理模式,做到國旗下講話由學生主講,校報、校刊由學生主編,校園廣播站由學生主播,主題班會由學生主持,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由學生主抓,大型文體活動由學生主辦,課改實驗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校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廣角度地開展德育工作,使學校成為市區“講文明,樹新風”示範單位。先後有三個志願者服務隊獲潮汕星河獎品德獎三等獎,93屆(6)班石婉婷同學被評為“廣東省公民道德建設優秀小公民”。
學校注重教育教學研究,組組設立科研課題,人人參予教改實驗,目前已有三個課題被省廳批准立項並通過中期驗收,二個課題被市局立項並已取得顯著的成果,於去年通過市局驗收。近年來已有80多篇教學論文發表在市級以上學術刊物上,其中二篇獲國際優秀論文獎,十多篇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多篇收入國家級大型文獻,其中一篇收入2004年中國教研年鑑,語文單元教案獲省一等獎。
科研促進了教學,推動了學校的教學改革。學校根據時代的要求實行課程改革,建立了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生活課程和隱性課程,開展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科技、文體活動,使各類活動起到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作用。近三年來,學校參加新一輪課改實驗,全體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大膽改革課堂教學,著重從二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把“存入”變為“開發”,明確教師的任務是開發學生的大腦,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二是把“二個主宰”變為“四個為主”,即是把教師主宰學生,講授形式主宰課堂教學,變為以學生為主,自學為主,讀書為主,訓練為主。語文科在傳統的“讀寫”訓練的基礎上,注重“聽、說”訓練,加強練筆,讓學生編印小報,創辦“真理之聲”文學社,提高寫作、編審能力,近年來 ,有多篇習作在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中獲一、二等獎,有多篇作品刊在報刊雜誌上並收入中學生優秀作文選。英語科注重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改實驗,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每次參加全國英語知識競賽,均有多名學生榮獲一等獎,中考英語科成績在市區遙遙領先。體育課加強了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前幾年中考加試成績年年列全區第一,各項比賽也均列全區前茅。數、理、化各科在全國知識競賽中均獲得優異成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