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溪鎮

揚溪鎮

揚溪鎮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中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9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89726畝,耕地7800畝,揚溪鎮森林復蓋率達74.8%。該鎮盛產竹筍、名優茶、石英等資源,有海峰印刷、胡氏酒業、石英加工等骨幹企業,境內有皖贛鐵路、省道宜黃公路及兩條縣級公路,交通便捷。截止2009年,全鎮轄6個村委會,36個村民組,62個自然村,總戶數4279戶,總人口14429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揚溪因揚溪源自西向東穿村而過,匯入揚之河而得名。

唐末,句容葛晉任績溪主簿,安家揚溪,致仕後定居。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揚溪錄屬宣政鄉。元置都,揚溪為一都首村,明清時期,置揚溪鎮,地處徽寧驛道,設官道驛站,為縣北商業中心與交通樞紐,隸仁慈鄉、揚市鄉,俗稱一都。三十年代,蕪屯公路通車後,揚溪逐漸發展成為交通方便、商業繁榮的小集鎮。

解放後,揚溪曾設區而成為片區中心。1958年建立紅旗公社,1959年1月改稱為揚溪公社,包括金沙、石門。1961年金沙、石門分別建立公社,揚溪公社轄區縮小,但名稱未廢,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稱揚溪鄉,1984年11月,改揚溪鄉為揚溪鎮。1992年,與大石門鄉合併而成現有建制。

地理環境

揚溪鎮

位於績溪縣中部,距縣城13公里,215省道、皖贛鐵路縱貫全境,兩條縣級公路拉近了與周邊鄉鎮及地區的距離,交通十分便捷。全鎮面積97平方公里,轄東村、揚溪、叢山、樓基、石門、塘塍6個村委會,36個村民組,63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3825人。全鎮耕地面積7800畝,山場面積89726畝,其中茶園4300畝,桑園2740畝,經濟林23053畝(山核桃1200畝),筍竹兩用林18053畝。揚溪鎮是典型的山區鄉鎮,資源豐富,特色明顯。2008年工業總產值3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元。

揚溪鎮是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鄉鎮,境內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森林復蓋率達86.7%,是綠色食品食品理想的生產地。全鎮農業品種繁多,有優質糧油、名優茶、竹筍、蠶繭、山核桃、蔬菜等,其中筍竹兩用林建設和山核桃生產均達到一定規模。名優茶“錦屏魁芽”系列曾獲1995年省名優茶評比第一名,第六屆仲夏國際新發明、新技術、新成果展示會銀質獎;“慕雲”牌菊花茶、“皖南慕雲”乾貨、“老衛”牌高山衛星梨有一定影響力,“高梘”牌藏龍蜂產品通過QS認證,在省內外市場均占有一席之地。

自然地理

揚溪鎮地處北緯30°05′48″至30°13′21″,東經118°35′36″至118°43′33″之間,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9℃,年無霜期近210天。全鎮總面積97平方公里,鎮域地形以低山為主,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山水相依,田地星布。山體海拔一般在400~500 m之間,境內海拔700 m以上山峰有黃花尖、丈尺山、錦屏山、石京山、蒼龍山、高梘山。

揚溪鎮地處長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叢山以北水流匯入金沙河,流入長江,叢山以南水流匯入揚之河,流入新安江,涉嶺以東大石門、北村流域水流匯入登源河,注入新安江,境內無過境水,境內主要河流分別有揚之河、涉村河、際坑源、東村河、叢山河、石門河。境內小型水庫四座,分別是叢山水庫、藏龍洞水庫、伏山水庫、涉嶺水庫,總庫容68.15萬方,萬方以上山塘12口,總容量27.4萬方。

區域交通

揚溪鎮東瀕伏嶺鎮,南鄰華陽鎮,西通板橋頭鄉,北界金沙鎮。南距績溪縣城13公里,北距寧國市74公里。皖贛鐵路縱貫全鎮,境內有1個火車站。省道宜黃線和縣道揚板線、揚北線構成立體交通網路,全鎮公路總里程95.8公里,境內村級公路全面暢通,交通便利,區域位置優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