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有八怪

揚州有八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在中國畫史上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邊壽民等人。因其藝術活動多在揚州、故有“揚州八怪”之稱。

基本信息

中國繪畫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籠囿,

以臨摹抄照為主流,

畫壇缺乏生氣。

這一萎靡之

風激起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

在揚州便出現了力主創新的大畫家石濤。

石濤提出

“筆

墨當隨時代”、

“無法而法”的口號,宛如空谷足音,震動畫壇。石濤的理論和實踐“開揚

州一派”,稍後,終於孕育出了“揚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群體。

“八怪”

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

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很不統一,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

揚州八怪在藝術觀上最突出的是重視個性表現。他們提倡風格獨創,主張“自立門戶”

,

們公然宣布,

自己的作品是為了賣錢謀取生活,

撕破了過去文人畫家把繪畫創作視為

“雅事”

的面紗。在作品的題材上,他們一方面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把梅、蘭、竹、菊、松、石作

為主要描寫對象,以此來表現畫家清高、孤傲、絕俗外,另一方面他們還運用象徵、比擬、

隱喻等手法,通過題寫詩文,賦予作品以深刻的社會內容和獨特的思想表現形式。

如:

李方

膺的《風竹圖》用不畏狂風的勁竹象徵倔強不屈的人品;黃慎的《群乞圖》、羅聘的《賣牛

歌圖》

表現了他們對的現實社會的細緻觀察,

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社會的不平。

揚州八怪在

繪畫的風格上,

主要繼承了前人繪畫中的水墨寫意畫的技巧,

並進一步發揮了水墨特長,

高度簡括的手法塑造物象,

不拘泥於枝枝葉葉的形似。

在筆墨上,

他們不受約束,

縱橫馳騁,

直抒胸臆。

由於他們的作品和當時流行的含蓄典雅的花鳥畫風相違背,

所以常受到評論家猛

烈批評,被稱之為“怪”。

他們的藝術大都取材花鳥,以寫意為主要表現方式。在創作中重視個性,力求創新,不同程

度地突破傳統美學規範,

帶有某些反傳統的意義,

作品具有較強的主觀色彩,

令人耳目一新。

但在當時,他們並不能夠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視為左道旁門,而受到“非議”。其實,正是

他們開創了畫壇上新的局面,為花鳥畫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揚州八怪大膽創新之風,

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

近現代名畫家如王小梅、

吳讓之、

趙之謙、

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

"

揚州八怪

"

的作品影響

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

"

揚州八怪

"

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