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網際網路 ”便捷交通促進智慧型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

交通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有利於方便旅客出行、最佳化資源配 置、提高綜合效率,也是培育交通發展新動能、提升發展水平的 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技術、產業與交通融合方面取得 積極進展,但在市場套用、基礎條件、技術支撐、政策環境等方 面仍然存在許多制約,難以滿足發展智慧型交通、培育新業態的需 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 意見》(國發〔2015〕40 號),促進交通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 動交通智慧型化發展,全面提升質量效率,特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簡介

近日,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 促進智慧型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國家第一次就智慧型交通(ITS)發布的總體框架和實施方案,方案為我國智慧型交通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同時標誌著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智慧型交通即將進入新階段。

國家的總體框架明確近期將以三個系統(智慧型運輸服務系統、智慧型運輸管理系統、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兩個支撐(智慧型交通基礎設施、標準和技術)、一個環境(寬鬆有序發展環境)作為主要發展內容,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運行服務和技術套用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同時覆蓋了城市交通、公路、鐵路、航空、水運。該總體框架不僅對ITS的開發和套用作出了安排,還特別注意推動智慧型交通前沿技術研發和對新興戰略產業支持,如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車路協同、智慧型汽車、列車自動運行、綜合樞紐協同、高速寬頻無線互聯和高速無線區域網路等。

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 《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促進智慧型交通 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改基礎[2016]168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鐵路局、民航局、郵政局、中央網信辦、中國鐵路總公司: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促進交通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動交通智慧型化發展,現將《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 促進智慧型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具體要求如下:

一、充分認識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促進智慧型交通發展的重要意義。要以旅客便捷出行、貨物高效運輸為導向,全面推進交通與網際網路更加廣泛、更深層次的融合,為我國交通發展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認真組織落實《實施方案》。各級地方政府、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結合實際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實施重點示範項目,抓好任務落實。

三、加大資金投入。有效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示範和槓桿撬動作用,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型交通建設和運營,構建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完善法律法規,鼓勵規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四、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將統籌組織實施相關工作,加強協調指導,開展重點示範項目的督促推進和效果評估,及時總結推廣經驗。請各地方和部門及時反饋項目實施進展情況。

附屬檔案: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 促進智慧型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交 通 運 輸 部

2016年7月30日

全文

推進“網際網路+”便捷交通促進智慧型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

交通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有利於方便旅客出行、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綜合效率,也是培育交通發展新動能、提升發展水平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技術、產業與交通融合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在市場套用、基礎條件、技術支撐、政策環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制約,難以滿足發展智慧型交通、培育新業態的需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 號),促進交通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推動交通智慧型化發展,全面提升質量效率,特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旅客便捷出行、貨物高效運輸為導向,全面推進交通與網際網路更加廣泛、更深層次的融合,加快交通信息化、智慧型化進程,創新體制機制,最佳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增加有效供給,提升效率效益,推動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國交通發展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創新發展,支撐引領。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最佳化運輸組織方式,提供多元化產品,更好滿足多樣化需求。以智慧型交通發展為引領,增強行業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新業態和新模式。——市場運作,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傳統運輸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的積極性,鼓勵通過資本運作、技術合作、管理協作等形式開展全方位合作。發揮技術和市場優勢,以客戶為中心,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整體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政府引導,安全有序。調整完善扶持政策和監管方式,通過積極靈活的制度設計,促進新型服務業態規範發展,防範惡性競爭和市場壟斷,推動有序發展。把握好融合開放與規範安全的關係,切實保障運輸安全和網路安全。——包容平等,開放共享。以滿足運輸出行需求,提高交通資源配置效率為出發點,鼓勵和包容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不同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加大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協同,推進交通設施、運營等數據信息資源互通共享,最大程度向社會開放。

(三)實施目標實施“網際網路+”便捷交通重點示範項目,到2018年基本實現公眾通過移動互聯終端及時獲取交通動態信息,掌上完成導航、票務和支付等客運全程“一站式”服務,提升用戶出行體驗;基本實現重點城市群內“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重點營運車輛(船舶)“一網聯控”;線上線下企業加快融合,在全國骨幹物流3通道率先實現“一單到底”;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載運工具、運行信息等網際網路化,系統運行更加安全高效。立足“十三五”、著眼更長時期的發展需求,逐步形成旅客出行與公務商務、購物消費、休閒娛樂相互滲透的“交通移動空間”;實現各類交通信息充分開放共享,打破信息不對稱,精準對接供需、高效配置資源;逐步構建“三系統、兩支撐”的智慧型交通體系,實現先進技術裝備自主開發和規模化套用,交通運輸服務效率、資源配置效率以及交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二、完善智慧型運輸服務系統

(四)打造“暢行中國”信息服務。加強政企合作,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和交通運輸企業完善各類交通信息平台,形成涵蓋運輸、停車、租賃、修理、救援、衍生服務等領域的綜合出行信息服務平台,實現全程、實時、多樣化的信息查詢、發布與反饋。增強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務功能,建設行業數據交換節點,開發交通運輸物流運行分析服務產品。充分利用新型媒介方式,建設多元化、全方位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及進出城交通、城市停車、充電設施等信息引導系統。提高交通動態信息板等可視化智慧型引導標識布設密度。完善交通廣播等傳統媒介功能,擴大高速公路交通廣播覆蓋範圍。

(五)實現“一站式”票務支付。穩步推進全國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推動實名制長途汽車客運、重點區域水路客運電子客票試點套用,旅客憑身份證件、電子憑證可實現自助購(取)票、檢票、進出站。推動機票、道路客運售票系統等向互4聯網企業開放接入,積極研究鐵路客票系統開放接入條件,鼓勵網際網路企業整合集成,為旅客提供全方位、聯程客票服務,形成面向全國的“一站式”票務系統。穩步推進交通一卡通跨區(市)域、跨運輸方式互聯互通;加快移動支付方式在交通領域套用。

(六)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ETC)系統拓展套用。以提高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減少排放為重點,提高全國高速公路 ETC 車道覆蓋率。提高 ETC 系統安裝、繳費等的便利性,加大用戶發展力度,著重提升道路客運車輛、計程車等各類營運車輛使用率,力爭三年內客車 ETC 使用率達到 50%以上。研究推廣標準廂式貨車不停車收費。提升客服網點和省級聯網結算中心服務水平,建設高效結算體系。促進 ETC 系統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實現 ETC 系統在公路沿線、城市公交、計程車、停車、道路客運、鐵路客運等交通領域的廣泛套用。(七)推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動各種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兼容與互操作。加強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對車聯網、船聯網以及自動駕駛等的基礎支撐作用。鼓勵汽車廠商前裝北斗用戶端產品,推動北斗模組成為車載導航設備和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置,拓寬在列車運行控制、車輛監管、船舶監管等方面的套用,更好服務於旅客出行、現代物流和旅遊休閒等。

(八)推動運輸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運輸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各自優勢,鼓勵線上線下資源整合,為公眾提供多元化、高品質服務。發掘和滿足旅客潛在需求,依託線下資5源向線上拓展,延伸服務鏈條,創新商業模式。發揮網際網路面向個性化需求、回響及時、組織高效等特點,積極整合線下資源,通過定製承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分時租賃等方式,在城市交通、道路客運、貨運物流、停車、汽車維修等領域,發展“網際網路+”交通新業態,並逐步實現規模化、網路化、品牌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運輸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實現信息資源、資本、技術和業務等方面深度融合,以及與上下游產業鏈有機結合。

三、構建智慧型運行管理系統

(九)完善交通管理控制系統。全面提升鐵路調度指揮和運輸管理智慧型化水平。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建設,增強道路網運行控制管理能力。建設智慧港口,提高港口管理水平與服務效率;建設智慧航道,提升內河高等級航道運行狀態線上監測能力;建設智慧海事,基於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和星基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建設重點船舶全程跟蹤和協同監管平台;推動 E 航海示範工程建設,為船舶提供輔助導航服務。完善現代空管系統,加強航空公司運行控制體系建設。推廣套用城市軌道交通基於無線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最佳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集指揮調度、信號控制、交通監控、交通執法、車輛管理、信息發布於一體的城市智慧型交通管理系統。推進部門間、運輸方式間的交通管理聯網聯控。

(十)提升裝備和載運工具自動化水平。提升鐵路計算機聯鎖、編組站系統自動化程度,建設無人化貨櫃碼頭系統,有序6推動無人機自動物流配送,穩步推進城市軌道交通自動駕駛。推廣套用集成短程通信、電子標識、高精度定位、主動控制等功能的智慧型車載設施;建設智慧型路側設施,提供網路接入、行駛引導和安全告警等服務;加強車路協同技術套用,推動汽車自動駕駛。推進自主感知全自動駕駛車輛研發,根據技術成熟程度逐步推動套用。鼓勵研發定製化智慧型交通工具。

(十一)推進旅客聯程聯運和貨物多式聯運。推進各運輸方式間智慧型協同調度,實現信息對接、運力匹配、時刻銜接。推動旅客客票向“一票制”、貨物運單向“一單制”發展。依託移動網際網路促進客運、物流信息整合,鼓勵發展客貨無車承運,實現一體銜接。加強多式聯運、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城市配送、危險品運輸、跨境電子商務等專業化經營平台信息互聯互通,提升大宗物資、貨櫃、快遞包裹等重點貨物運輸效率。積極推動長江及長三角地區江海聯運與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台建設。鼓勵中國鐵路 95306 綜合物流網路平台開發物流配送手持套用等服務。引導相關企業完善甩掛運輸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民航領域離港系統、航空物流信息平台。

四、健全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

(十二)建設安全監管應急救援系統。建立集監測、監控和管理於一體的鐵路網路智慧型安全監管平台。依託國家安全生產監管平台,建設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工程。完善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加快省級和中心城市系統建設,加強對重點營運車輛和重點運輸船舶的監管。提升民航飛機線上定位跟蹤能7力,建設民用無人機安全飛行智慧型監管平台。提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管能力。加快推進“綠盾工程”建設,完善郵政快遞安全監管平台。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建立跨部門聯防聯控體系,加強交通、公安、安監、氣象、國土等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十三)完善決策管理支持系統。加強交通規劃、投資、建設、價格等領域信息化綜合支撐能力,完善綜合交通統計信息決策支撐體系。充分利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數據資源,挖掘分析人口遷徙、公眾出行、樞紐客貨流、車輛船舶行駛等特徵和規律,加強對交通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決策的支撐。推動交通運輸網上行政許可“一站式”服務,推進許可證件(書)數位化,促進行政許可、服務監督的信息化和互聯互通。加快推動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案件電子化,實現行政執法案件信息異地交換共享和聯防聯控;推進非現場執法系統試點建設,實現綜合巡檢和自動甄別。推動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和汽車維修配件追溯體系建設。

五、加強智慧型交通基礎設施支撐

(十四)建設先進感知監測系統。以提升運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為目的,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基本狀態、交通工具運行、運輸組織調度的信息採集,形成動態感知、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交通運輸運行監控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鐵路設施設備運行狀況監控網路。推動國家公路網建設和運行的監測、管理和服務平台構建,完善監測網點布設,深化公路、水運工程基礎設施8質量安全狀態感知監測及大數據套用。加快推進內河高等級航道數位化建設,大力推廣套用電子航道圖。加強城市地面交通、軌道交通、樞紐場站等運行狀況信息採集能力。建設交通節能減排監測網點,加強分析預警。

(十五)構建下一代交通信息基礎網路。加快車聯網、船聯網建設,在民航、高鐵等載運工具及重要交通線路、客運樞紐站點提供高速無線接入網際網路的公共服務,擴大網路覆蓋面。進一步完善全國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統等骨幹網路,提升接入服務能力。探索套用交通運行控制、運營管理和信息服務的通信網路新技術,建設鐵路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布局基於下一代網際網路和專用短程通信(DSRC)的道路無線通信網。研究規劃分配智慧型交通頻譜。

(十六)強化交通運輸信息開放共享。推動跨地域、跨類型交通運輸信息互聯互通,依託國家及行業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和政府數據開放平台,促進交通領域信息資源高度集成共享和綜合開發利用,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台功能。按政務公開的有關規定,政府交通信息資源分級分類向社會開放,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向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資源。鼓勵發展交通大數據企業,提升處理和分析能力,創新數據產品,更好支撐企業運營管理和政府決策。

六、全面強化標準和技術支撐

(十七)制定完善技術標準。制定交通運輸行業基礎性數據共享相關標準,擬定政府公開數據集規範。結合技術攻關和試驗9套用情況,推進制定人車路協同(V2X)國家通信標準和設施設備接口規範,開展專用無線頻段分配工作。以共性基礎標準為重點,構建與國際接軌的中國智慧型汽車標準體系。統一內河電子航道圖示準,制定內河船舶射頻識別標準。推動交通支付系統和設備標準化。制定物流信息平台相關技術標準。加快國家智慧型交通技術標準國際化。推動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套用和技術標準制定推廣。

(十八)積極研發和套用智慧型交通先進技術。把握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適應智慧型交通發展市場需求,在以下領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交通關鍵核心技術,做好試點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套用,著力解決交通運輸領域存在的關鍵共性技術和短板瓶頸等問題。——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自動運行技術。從最佳化運行系統結構、提高行車密度、強化車地信息互動及控制功能等方面,積極發展列車自動控制系統。開展全自動運行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在車載設備休眠和自動喚醒、故障情況下應急控制、車載設備小型化等方面實現突破。研發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型檢測維修系統,實現設備故障預警和隱患排查。支持研發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和智慧型維修的整套裝備和軟體。——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加大對基於下一代移動通信及下一代移動網際網路的交通套用技術研發支持力度,攻克面向交通安全和自動駕駛的人車路協同通信技術,基於交通專用短程通信技術和現有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實現車路信息互動;研發並利用10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LTE 開展智慧型汽車示範套用。示範推廣車路協同技術,鼓勵乘用車後裝和整車廠主動安裝具有電子標識、通信和主動安全功能的車載設施。推動高精度的地圖、定位導航、感知系統,以及智慧型決策和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開展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技術自主攻關。充分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實現智慧型共享和自適應學習,提高駕駛自動化水平。推廣交通事故預防預警應急處理、運輸工具主動與被動安全等技術。——智慧型港航和船舶技術。在航海領域推廣套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高船舶定位精度。在國際 E-航海戰略規劃下,研發下一代星基、陸基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VDES)和新型海上安全信息數字廣播系統(NAVDAT),開發套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 S100 標準和套用需求的電子海圖和電子航道圖套用船載終端,建設航海公共服務平台,提高中遠海船舶保障能力。出台技術標準,加快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的國產化進程,促進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的區域和全國互聯,實現海上智慧型交通管理。——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術。發展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實現通信、導航、監視、信息管理和航空電子設備全面演進。重點發展地空數據鏈技術和地面 IP 網路技術等通信新技術。完善陸基導航的設施和布局,滿足儀表運行和基於性能的導航運行需求,逐步推動從陸基導航向星基導航過渡。開展多靜態一次監視雷達、多功用監視雷達、低空監視技術等新監視技術的研究工作。研究並推進廣域信息管理技術套用。發展空中導航、空中防撞、機場地圖和交通信息顯示等先進航電技術。

——智慧型城市交通管理技術。加強大範圍交通流信息採集、交通管理大數據處理、交通組織和管控最佳化、個性化信息服務等技術研發。進一步提升自主研發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等在設備精確度、穩定性方面的技術水平,並大規模推廣使用。

(十九)大力推動智慧型交通產業化。加快建立技術、市場和資本共同引領的智慧型交通產業發展模式。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和新技術套用。推動智慧型交通基礎設施規模化、網路化、平台化和標準化,營造開放的智慧型交通技術開發套用環境。

七、營造寬鬆有序發展環境

(二十)構建公平有序市場環境。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新業態發展,調整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創造寬鬆發展環境。推動交通公共資源最佳化配置,實現不同市場主體在使用交通設施方面的同等待遇。(二十一)推動信用信息雙向對接。推動公共信用信息開放,支持市場主體依法獲取承運人守法信用、銀行信用以及“信用中國”網站相關公共信用信息,加快共享交通發展。將各類市場主體形成的承運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二十二)創新行業監管方式。各地應建立和健全部門聯動協同監管機制,實行事前事中事後監管,依法規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等新業態發展。不斷提高行業監管水平和透明度。密切跟蹤大規模市場兼併重組行為,加大力度甄別並處罰壟斷及不正當競爭行為。

(二十三)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網路安全風險防控,提升技術保障能力,加強重點網站、信息系統和客戶端的運行安全監測預警,定期開展安全風險和隱患排查,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增強國家信息安全責任意識,保障高精度、高敏感的交通信息安全,防止侵犯個人隱私和濫用用戶信息等行為。提供交通服務的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數據伺服器須設定在我國境內。

(二十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交通新業態發展特點,抓緊制訂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引導行業發展。明確車輛、駕駛員等生產要素的市場準入標準,制定交通網際網路服務標準。健全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稅收制度。明確交通網際網路服務企業及相關方在交通運輸安全、信息安全、糾紛處置等方面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研究制訂智慧型汽車相關法規。八、實施“網際網路+”便捷交通重點示範項目綜合考慮國家戰略、區域條件、市場需求等因素,形成《“網際網路+”便捷交通重點示範項目》(詳見附表),在基礎設施、功能套用、線上線下對接、政企合作、新業態、典型城市等方面,形成 27 項重點示範項目。

(二十五)持續推進項目建設。“網際網路+”便捷交通重點示範項目主要是具有引領作用、顯著提升效率、提高安全水平、促進低碳節能、能夠帶動智慧型交通技術套用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重點項目。各地方和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有效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示範和槓桿作用,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運營。

(二十六)加強組織保障推動全面落實。發展改革委和交通13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依據本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工作任務,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主動作為,積極試點示範,抓好落實。

附表:“網際網路+”便捷交通重點示範項目 (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