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二十法則

兇手必須要有相當的戲份。 不得以(尚)不存在的手法行兇。 兇手不得是(有案底的)慣犯。

推理小說二十法則是美國作家范·達因所提出的推理小說原則,他認為推理小說是一場智力競賽,必須要保障其公平性。因此范·達因認為不能遵守二十法則的推理小說作家等於沒有運動精神,且不值得尊重。在范·達因的法則里,除了詳述其精神外,也會用諷刺的方式額外加注。

內容

二十條法則的簡要內容為:
必須明確、公正的將所有線索呈現給偵探與讀者。
除了兇手的詭計,不得用寫作手法誤導讀者。
故事中不能摻有戀愛成分。
偵探和兇手不能是同一人。
必須經由合理的推理緝兇。
偵探為了破案就必須要有探案的行為。
必須要有命案來引發讀者的正義感。
不得使用占卜等超能力來緝兇。
一部作品裡,只能有一個(主要的)偵探。
兇手必須要有相當的戲份。
兇手不得是奴僕之輩。
雖然可以有幫凶,但只該塑造一個主要的兇手。
兇手不得以大型犯罪組織為後台。
不得以(尚)不存在的手法行兇。
必須貫徹唯一的真相,並為此提供讀者線索。
不宜使用太過華麗的文采。
兇手不得是(有案底的)慣犯。
不應以死者其實是自殺或意外死亡收場。
兇手應有屬於自己的犯罪動機
(為了湊成偶數)以下手法太過常見,務必避免使用:
兇案現場發現菸蒂,所以兇手應是癮君子。
以各種手段脅迫兇手自白。
製作假指紋。
用替身製造不在場證明。
(被害人的)狗不吠表示兇手是熟人。
兇手是雙胞胎(之一)。
使用瞬間致死的毒藥。
兇案現場在警方來到時才變成密室。
問案時,透過嫌疑犯的反應來緝兇。
結案前,偵探破解暗號(死前留言)找出兇手。

評價

推理小說二十法則雖然提出多年,但仍然不是廣泛用來評斷推理小說好壞的依據;然而,其法則精神卻經常被推理小說迷所津津樂道。推理小說界裡除了范·達因的《推理小說二十法則》外,還有英國推理作家隆納德.諾克斯(RonaldA.Knox)於1928年提出的《推理十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