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統(ESD)

ESD是英文: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的縮寫。即“靜電釋放”的意思。ESD是本世紀中期以來形成的以研究靜電的產生與衰減、靜電放電模型、靜電放電效應,如電流熱(火花)效應(如靜電引起的著火與爆炸)和電磁效應(如電磁干擾)等的科學。

理解

ESD的一般理解是靜電釋放。

控制系統(ESD)指對靜電釋放的控制。而在ESD中的電磁干擾存在諧波。EP諧波吸收就變得尤為重要。

ESD知識介紹

靜電

靜電是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產生的方式多種,如接觸、摩擦等。靜電的特點是高電壓、低電量、小電流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

人體自身的動作或與其他物體的接觸,分離,摩擦或感應等因素,可以產生幾千伏甚至上萬伏的靜電。

靜電在多個領域造成嚴重危害。摩擦起電和人體靜電是電子工業中的兩大危害。

生產過程中靜電防護的主要措施為靜電泄露、耗散、中和、增濕,禁止與接地。

人體靜電防護系統主要有防靜電手腕帶,腳腕帶,工作服、鞋襪、帽、手套或指套等組成,具有靜電泄露,中和與禁止等功能。

靜電防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任何環節的失誤或疏漏,都將導致靜電防護工作的失敗。

靜電的危害

靜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我們的身上和周圍就帶有很高的靜電電壓,幾千伏甚至幾萬伏。平時可能體會不到,人走過化纖的地毯靜電大約是35000伏,翻閱塑膠說明書大約7000伏,對於一些敏感儀器來講,這個電壓可能會是致命的危害。

防護系統

靜電學主要研究靜電套用技術,如靜電除塵、靜電複印、靜電生物效應等。更主要的是靜電防護技術,如電子工業、石油工業、兵器工業、紡織工業、橡膠工業以及興航與軍事領域的靜電危害,尋求減少靜電造成的損失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微電子技術的廣泛套用及電磁環境越來越複雜,靜電放電的電磁場效應如電磁干擾(EMI)及電磁兼容性(EMC)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一些電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塑膠,橡膠等的製品的廣泛套用以及現代生產過程的高速化, 使得靜電能積累到很高的程度,另一方面,靜電敏感材料的生產和使用, 如輕質油品, 火藥, 固態電子器件等, 工礦企業部門受靜電的危害也越來越突出,靜電危害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和損失。它可以在不經意間將昂貴的電子器件擊穿,造成電子工業年損失達上百億美元。在興航工業,靜電放電造成火箭和衛星發射失敗,干擾興航飛行器的運行。

1967年7月29日,美國Forrestal航空母艦上發生嚴重事故,一架A4飛機上的飛彈突然點火,造成了7200萬美元的損失,並損傷了134人,調查結果是飛彈禁止接頭不合格,靜電引起了點火。

1969年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荷蘭、挪威、英國三艘20萬噸超級油輪洗艙時產生的靜電引起相繼發生爆炸。

我國曾在石化企業發生30多起因靜電造成了嚴重火災爆炸事故。許多工業已開發國家都建立了靜電研究機構,我國從60年代末開始開展了一些靜電研究工作,80年代開始以來, 我國的靜電研究發展極為迅速。

1981年成立了中國物理學會靜電專業委員會並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靜電學術會議,全國性的和各地方的靜電學術會議不斷召開,靜電研究和套用的範圍也越來越廣,科研隊伍不斷壯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