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提問100例

採訪提問100例

《採訪提問100例》中既有構建電視新聞頻道競爭力過程中的精彩案例,也有對“當電視遇到微博”、“3G直播浪潮來襲”等新聞新趨勢的探討。《採訪提問100例》主要內容包括:在改革的過程中,您有沒有想要放棄過?——平視你的採訪者、退休之後,您有沒有計畫到台灣自由行?——人情冷暖里問出大文章等。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採訪提問100例》由朱潔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採訪提問100例》旨在讓讀者分享職業傳媒人在長期傳媒實踐中積累的方法、產生的感悟,甚至教訓。

作者簡介

朱潔,重慶市記者協會副秘書長,重慶工商大學傳媒藝術學院副院長,主任編輯。在重慶廣播電視集團20年的傳媒從業經歷中,歷任記者、編輯、編輯部主任、教育培訓部主任,人力資源中心副主任。曾獲得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等各類新聞獎三十多項。在重慶工商大學承擔新聞採訪與寫作、公共關係學等課程的教學。同時被聘為中國傳媒大學實踐教學導師、重慶市委組織部組工培訓中心特聘講師、重慶工商大學MBA中心兼職教授、多個管理顧問諮詢機構培訓師及顧問。

圖書目錄

序問好了再記
前言採訪故事中的溝通藝術
第一部分對新聞發言人的提問
(案例1)在改革的過程中,您有沒有想要放棄過?——平視你的採訪者
(案例2)退休之後,您有沒有計畫到台灣自由行?——人情冷暖里問出大文章
(案例3)如果是您的話,您會怎么做?——假設性提問
(案例4)土地產權還給農民可能嗎?——直接具體的提問
(案例5)這次的事故,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直接追問責任
(案例6)中國大陸在統一這個問題上是否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換個角度追問
(案例7)您公司的員工屢屢自殺,您覺得是自己在管理上負有責任,還是員工心理素質不高?——出個選擇題
(案例8)我想問一下,發布地震預警的標準是多少?——把問題隱藏在背景里
(案例9)您怎么看待這些“拍磚”的聲音?——借用流行語
(案例10)女委員的數量有多少?——不要用可查閱的問題浪費提問機會
(案例11)應怎樣解決大學生就業——不在發布會上“打醬油”
第二部分對名人的提問
(案例12)15年了,當您再次看到這座城市,感受怎樣?——從回憶性問題入手
(案例13)聽說您在國泰劇院登過場?——追憶青春往事
(案例14)您見過這張照片嗎?——借物傳意
(案例15)江主席,我們都很關心我手裡的10元人民幣明年是否還值10元?——善用手邊物創造提問契機
(案例16)您戴什麼表?——問到客群的心坎上
(案例17)朱總理,你現在是不是想發脾氣?——讓大人物做回普通人
(案例18)你會不會覺得自己上輩子是箇中國人?——拉近文化和心靈的距離
(案例19)這傢伙怎么敢這樣踢出去?——朋友式的調侃
(案例20)假如你沒有做到的話,你會帶著孩子去看球嗎?——將問題溫情化
(案例21)你有錢有名,那你還想要什麼呢?——挑釁不是貶義詞
(案例22)這是不是您有意識地在躲呢?——封閉型問題也有信息量
(案例23)有一種聲音,說你只是一個明星,並不是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適當的質疑
(案例24)我對您演出的節目有點意見——從挑刺開始
(案例25)總統先生,您提到替換,是不是等於說您主張推翻尼加拉瓜現政府?——偷梁換柱的提問
(案例26)您出身十分貧窮,對嗎?——有一種提問叫釣魚
(案例27)有人說你是獨裁者,現在你可以回答他們了——給爭議人物辯駁的機會
(案例28)求證一下,您說過,房地產就應該是暴利?——求證流言
(案例29)麻煩李大使,能否把總統先生見到長城時說的話準確地重複一下?——請親歷者準確複述
(案例30)“就跟在一個雞蛋里待著似的”,這算什麼形容?——把抽象的回答具象化
(案例31)會下金蛋的母雞是什麼樣?——好比方引出妙回答
(案例32)在您家裡頭,有多少用品是“Made In China”的?——大經濟也可以小家常
(案例33)經歷了這么多事,你會怎么評價自己的這一年呢?——讓受訪者打開心房
(案例34)在漫長的“復原”回家路上,你最大的心愿是什麼?——問心愿要具體
(案例35)將軍,我只有一個問題,你對當代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嗎?——請權威人士寄語
(案例36)不方便給我們透露嗎?——別自己把門關上
(案例37)你認為人類歷史的下一個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將是什麼?——採訪切忌脫離實際
(案例38)9是你的幸運數字?——錯誤的誘導
(案例39)聽說上海下雨了——套近乎也要適度
第三部分對新聞事件當事人的提問
(案例40)當法庭宣判有期徒刑五年的時候,你什麼反應?——從關鍵場景入手
(案例41)你當時看他臉上的神色、表情,是一個什麼狀態?——還原扣人心弦的細節
(案例42)這個車現在超載嗎?——保持冷靜的旁觀者心態
(案例43)怎么個緊張法?渾身出汗嗎?——記得追問細節
(案例44)當時機上的乘客就沒有意見?——用提問來還原現場
(案例45)那一天你是怎么度過的?——過程比結果更有意思
(案例46)為什麼?——對付“是的”、“沒有”的利器
(案例47)怎么又可是了?——談資盡在互動中
(案例48)這堆貨物是哪天的嘛?——察言觀色還要“觀物”
(案例49)這種不自信和慌亂來自於什麼呀?——步步“近”心
(案例50)你現在才是真正的自由,你覺得。——提問,不一定用問號
(案例51)一直泡在水裡救人,很累了吧?——有人情味的提問
(案例52)面對鏡頭意味著要把自己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在接受採訪前你動搖過嗎?——問出受訪者的畏難情緒
(案例53)當初為什麼沒選擇離開?——明知故問也可以是一種技巧
(案例54)不止你關心,可能你媽媽也關心,這個你們是怎么處理的?——從至親的角度來設問
(案例55)有一種聲音,說藥家鑫這么做,會不會是父母沒有教給他足夠的善良?——拋出大眾的質疑
(案例56)你說周正龍有一種力量能夠讓老虎鎮靜下來?——用假設回擊疑點
(案例57)我想,您一定也很疲憊,接受這么多媒體採訪?——質疑也需人性化
(案例58)2008年發生代言風波的時候,會不會更困難?——用對比降低問題的敏感度
(案例59)60套房子不止200萬,這筆賬你們也算過吧?——且看提問中的“迷魂套”
(案例60)蒙城有沒有給牛群帶來名聲?——爭取對話主動權
(案例61)我看到你們的寬頻好像要比其他兩家貴喲!——刺激也是一種手段
(案例62)有沒有什麼小秘密沒有告訴過媽媽?——走進小朋友的秘密花園
(案例63)要是爸爸媽媽都回來,得擺幾雙筷子?——採訪要讓小朋友聽得懂
(案例64)我是特地從太原來找你的——強調“特意”示真誠
(案例65)要是給這八年打分,你自己怎么打?——來個自我評價
(案例66)師傅,你痛不痛喃?——明知故問的廢話
……
第四部分對專業人士的提問
第五部分對路人甲的提問
附錄一:採訪行前清單
附錄二:採訪提問笑話集
後記

名人推薦

新聞界有一句行話:七分采三分寫,六分跑四分寫,新聞記者的一生,就是採訪提問者的一生。本書一百個精彩的實例,生動、具體、實在,給人以寶貴的啟迪。
——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原新聞學院院長、教授邱沛篁
我就覺得此書案例選擇精粹,視野開闊,體例獨特,分類新穎,分析問題的角度更是前所未見。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不厚的書稿,覺得即便是資深的記者,看了此書也定會大有收穫,更不要說急需指導的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了。這本書不僅從正面告訴你如何在新聞採訪中提問成功,而且告訴你如何避免失敗的提問。在一正一反中,你將不知不覺地掌握新聞採訪提問的真諦。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廣播電視學分會副會長 陸地
翻看此類讀物和每天審片中,那些令人扼腕遺憾甚至愚笨的採訪不可謂不多,故愈發覺得詞數出版由少見的行業工具書般之必要。出入此行人若能將此100個案例的句式結構掌握,並能“情動而辭發”般運用於多種場景及被訪問對象,則已縛綽有餘!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副總裁、高級記者 丁道誼
新聞提問是新聞工作的核心環節之一,是對記者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展示,也是好新聞成敗的第一要素。本書100個實戰案例相當精彩,也具有特別重要的參考價值和訓練價值!新聞提問是新聞正作的核心環節之一,是對記者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展示,也是好新聞成敗的第一要素。本書100個實戰案例相當精彩,也具有特別重要的參考價值和訓練價值,對100個案例的仔細體龕和融匯貫通,勝過空談1000個枯燥的理論。值得向業界、學界和喜歡傳播的廣大同仁大力推薦。
——中國傳媒教育實踐基地主任、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重慶晨報副總編輯、教授、博士生導師 殷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