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薇圖卷

採薇圖卷

擅畫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 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誌。 《採薇圖》,絹本,淡設色,縱27.2厘米,橫90.5厘米。

採薇圖卷

採薇圖卷 - 概述

南宋、李唐、絹本 設色、縱27.2cm、橫90.5cm。

採薇圖卷 - 作者簡介

李唐,1066年生,1150年逝世,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北宋末南宋初畫家。字晞古。初以賣畫為生,徽宗趙佶朝(1100~1125)補入畫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臨安,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擅畫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誌。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並以畫牛著稱。李唐的畫風為劉松年、馬遠、夏圭、蕭照等師法,在南宋一代傳流很廣,對後世影響很大。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清溪漁隱》、《長夏江寺》、《採薇》等圖。《採薇圖》,絹本,淡設色,縱27.2厘米,橫90.5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於首陽山採薇(俗名野豌豆),最後餓死的故事。藉以頌揚民族氣節,間接地表達了他反對民族投降屈服的立場,有的題跋也指出此畫是“為南渡降臣發”。畫面採用截取式構圖,圖繪半山之腰,蒼藤、古松之陰,伯夷與叔齊採摘薇蕨,其間正在休息對話的情景。兩位主人公畫得筆墨勁秀,衣紋簡勁爽利,神態生動,殷殷淒淒,若聲出絹素。樹石筆墨粗簡,墨色濕潤,已開馬遠、夏圭法門。畫中石壁上有“河陽李唐畫伯夷、叔齊”題款兩行。畫後有元人宋杞、明人翁允文、項元汴,清人永、翁方綱、阮元、吳榮光等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