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浦鎮

排浦鎮

排浦鎮位於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19°39′、東經109°09′,西臨北部灣,北隔5海里與洋浦經濟開發區相望。距省會海口市128公里,距三亞市250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鎮55公里,距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白馬井互通8公里。土地面積109平方公里,轄8個村(居)委會、33個自然村、33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2.88萬,海岸線長19公里,是一個濱海小鎮。 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海馬路,西環高鐵穿境而過。西環高鐵的開通,使排浦到海口三亞的時間大大縮短;恆大海花島的建設,有力的促進排浦經濟發展。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排浦鎮 排浦鎮

排浦在明代嘉靖年間稱同慶里。同年,設立英南墟(田頭墟),不久又設南華墟。前清光緒年間,田頭墟被毀焚。在海邊建立福賢村,今鎮中心國小附近。村民以“小排”(即舢板)出海打魚為生。

漁歸,小排集中停泊在水邊。因人們稱水邊為“浦”,於是便將福賢村稱為“排浦”,即舢板停泊的水邊。由於居民多為附近的田頭村人,有人也稱“田頭墟”。

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排浦墟屬儋州同慶里。

1932年(民國21年),屬儋縣第五區(區公所在白馬井)。

解放初期屬儋縣第三區。

1958年,與富克、龍山農場合併,成立龍山人民公社;次年與龍山農場公開,設立排浦公社。

1983年全國取消公社體制,排浦公社改為排浦區。

1987年改區為鎮。

2017年龍山農場設立為龍山居,劃歸排浦鎮管轄。

行政區劃

春花村:春花村、文桂村、大坡村、老師村、玉田村、三合村、粟地村、羅英村。

黑石村:黑石村、鎮遠村。

瓜蘭村:瓜蘭村、田頭村、三宅村。

排浦社區:靈光府、五家村。

禾豐村:禾豐村、羅城村、老市村、龍港村、打臘村、高亮村、華頭村、松明村。

沙溝村:沙溝村、沙脊村。

南華村:南華村、南華新村、南華老村、豪英村、老坊村。

昌王村:昌王新村、昌王老村、葉榕村、頭峰村、文青村。

地理環境

排浦鎮位於海南省儋州市西部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19°33′,東經109°09′,西臨北部灣,北隔5海里與洋浦經濟開發區相望。境內大部為丘陵地貌,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平均海拔36米。

境內有小江、山雞、翁根等3個山塘水庫,庫容量為4000萬立方米。海岸線長19公里,海藍沙白,潮上下帶坡度緩、跨度大、無污染,岸上有古老的榕樹和泊辟井、金雞洞、豬伴羊等古蹟景點。

距鎮駐地5海里有3平方公里潮漲而沒潮汐而現的磷槍石島。海水養殖、捕撈和濱海旅遊開發前景廣闊。屬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熱同期,旱雨季明顯,降水量大,且降水量集中於夏秋季,年平均降雨量1436毫米。

年平均氣溫24.5℃,一月份平均氣溫16.8℃,七月份平均氣溫27.8℃。全年無冬,四季如春,日照充足,生態環境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的理想寶地。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全鎮海岸線長19公里,海洋資源豐富,盛產紅魚、石斑魚、鯧魚、馬鮫魚、魷魚、墨魚、海參和對蝦等,鮮活生猛,頗為出名;發展海洋漁業潛力巨大。

礦產資源

境內探明礦藏量有12萬噸鈦礦、1000萬噸花崗岩、50000萬噸石英砂供開採。

人口民族

2018年全鎮人口2.88萬,民族以漢族為主。

政治體治

排浦地區在革命戰爭年代是一個革命搖籃,有13個革命老區村莊,哺育著無數的革命功臣。革命的傳統美德世代流芳,在組織建設上永保前人的火炬,照亮時代征程。堅持以“五個好”支部的目標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著各項規章制度和辦事機制,黨風、黨紀和廉政建設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加強。綜合創建生態文明工作日臻完善。實行連片創建構思,不斷完善擴充生態文明建設內函,把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經濟有機結合一同建設。

經濟發展

排浦鎮近年來在該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區域發展中的實際情況,堅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大項目為抓手、以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為目標,堅持不懈走發展與創新道路,全鎮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實的提高。

2015年全鎮生產總值39.88億元,同比增長了11%。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8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8%;第三產業37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2%。人均收入6480元,同比增加8%。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有深厚的底蘊。排浦是一個人傑地靈、文人輩出的好地方。良好的文化遺風薰陶著排浦大地,孕育著排浦教育事業,使排浦教育事業長盛不衰,排浦羅城村留法博士學位麥逢秋是儋州市(原儋縣)歷史上第一位博士生。恢復高考以來,至2004年已有5人考取博士學位。同時基礎教育工作成績逐年提高。

交通情況

境內有海南環島高速公路、西環高鐵、海馬路、濱海大道、濱海二道、觀海大道、濱浦路等交通要道。鎮區距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白馬井互通8公里,距海南西環高鐵白馬井站9公里,是熱帶高效農業、海水養殖、捕撈和濱海旅遊開發前景廣闊的濱海鎮。

重點項目

恆大海花島項目

作為省市重點旅遊綜合體項目,海花島1號、3號島7990畝已於2015年4月圍堰合攏,目前在做填土方工程。該項目共征地658.96畝,包括308.96畝恆大海花島展示區和350畝的濱海帶狀公園,共拆遷違建房屋25間,遷墳86個,補貼漁船208艘159萬元,養殖補貼140多萬元,鎮政府以項目進駐為契機,合理的引導項目所在地瓜蘭、黑石、排浦社區等村莊,以村(居)委會為單位組成農民專業運輸合作社參與項目建設,幫助農戶籌集資金及貸款買車貼息,監督土方運輸提成款用於民生保障等,目前項目推進順利,農民收入日益增加。

市政府儲備地項目

500畝市政府儲備地征地任務已完成,目前位於市政府儲備地開工建設的有博亞茲地產和洋浦煉化項目,博亞茲地產1、2號樓等相繼建成,洋浦煉化項目占用市政府儲備地250畝,現已進入清表階段。

西環高鐵項目

西環高鐵涉及排浦鎮7個村(居)委會,長達11.933公里,涉及的人員覆蓋面廣,民情社情複雜,開工建設兩年以來,鎮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的施工,鎮村幹部都主動與施工方溝通聯繫,及時排除化解影響施工的不穩定因素,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已按時完成高鐵外電引入任務,目前排浦鎮轄區內的高鐵路線建設已基本完成。

濱海二道項目

位於排浦鎮春花村、黑石村、瓜蘭村、排浦社區的濱海二道和觀海大道項目,已完成全部征地丈量工作465畝,拆遷房屋27戶,與市國土局簽訂濱海二道征地款發放包乾協定,以“一卡通”的形式由排浦信用社代發,市國土局共劃撥征地款4470萬元,目前正在做進一步的發放和拆遷工作。

風景名勝

葉榕海灘

葉榕海灘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葉榕村沿海,距恆大海花島9公里。沿海沙灘狹長無比,沙質細小銀白,海水湛藍清澈,濱海風光秀美,是發展濱海度假旅遊的好地方。海灘沙質分為三層:靠海一層沙質很硬,可以開機車,中間一層沙質一般硬,海水衝上很多珊瑚、貝殼,靠岸一層沙質潔白細軟。

排浦鎮 排浦鎮

恆大海花島

恆大海花島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與洋浦港之間的海灣區域,南起排浦鎮,北至白馬井鎮,距離海岸大於600米,總跨度約6.8公里。由三個獨立的離岸式島嶼組成,規劃填海面積約8平方公里,規劃平面形態為盛開在海中的三朵花,故人工島取名為“海花島”。

磷槍 石島

磷槍石島又名磷昌島,礁盤面積約5145畝。地處恆大海花島西部約5.8公里處,四面鄰海,為海南國際旅遊島西部黃金海岸的重要節點。

南華海灘

南華海灘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南華村沿海,瀕臨北部灣,距恆大海花島5公里。 這裡保留了最原始的海濱風光,沿海沙灘狹長飄逸,沙質潔白細膩柔軟,海水湛藍清澈,濱海風光秀美。

著名人物

麥逢秋,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羅城村人,儋州市(原儋縣)歷史上第一位博士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