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花

“掃花”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本文介紹了“掃花”的相關內容,突出來紅樓夢既不是作者的'自傳',也不是描寫一個家族的命運;當然也不是什麼'反清復明'的志士的宣言書。紅樓夢出現在清初那個時代,廣大老百姓正從戰亂中擺脫出來,廣大知識分子深感到朝代交替中的歷史事實,指出明朝的腐朽與必然滅亡,深責清朝一些傷害人民的做法,用詩詞結合故事來隱隱約約寫出,這就是紅樓夢的宗旨。

簡介

1.《紅樓夢》里賈寶玉的小廝之一。
2.曹雪芹祖父曹寅號“西堂掃花行者”
3.崑曲邯鄲記》的一出。在紅樓夢裡第63回寶玉生日在怡紅院 芳官自選清唱了崑曲《邯鄲記·掃花》。
4.掃花文學網

西堂掃花行者

金雨雨 在 2008-11-23 上午11:19 發表於 學術研究
愛情,是文藝作品的永恆的主題,小說中描寫為愛情而付出自己青春的女主人公很多,如崔鶯鶯、杜麗娘、李香君等等。但沒有一個人比得上林黛玉那樣牽動人心,使人念念不忘。
為什麼林黛玉那么牽動人心?主要是林黛玉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是一個詩人。她的悲哀不是一個普通女孩失戀的悲哀,而是一個詩人失去了她心靈所依持的悲哀。試想,假如去掉林黛玉的許多詩作,則《紅樓夢》中寶黛的故事不就成為了一個愛耍小脾氣、多心眼的林黛玉與落落大方的薛寶釵為爭奪寶二奶奶位置的故事了嗎?
或有人問,大觀園中很多女孩都會寫詩,薛寶釵在海棠詩社奪魁,史湘雲在蘆雪亭爭聯即景詩中大顯身手,不都是詩人嗎?不,古代,寫詩是一種高尚的文化活動,一般文人都要學會寫詩,因為在一些集會上不免都要寫寫詩,彼此唱和。但不是任何會寫詩的人都可稱之為詩人,詩人只有那種在生活中對任何事物都會引起作詩的願望,處處用詩來表達自己感情的人才是詩人。因此在大觀園中的女孩,雖然很多人都會寫詩,但只有林黛玉才是詩人,只有她,才以詩與自己生活以至於生命聯繫在一起。只有她,不單單在集會命題時寫詩,而時時用詩來寄託、傾訴自己的感情。不但葬花時一邊葬花一邊要念《葬花詞》,秋夜下雨時要寫《秋窗風雨夕》,春暖花開時要寫《桃花行》。
女孩都愛花,古今中外都一樣。現代的姑娘在情人節到來之際,不是最盼望的是自己心儀的白馬皇子給自己一束漂亮的花嗎!花盛開的時候得到每個人的喜愛,花枯萎的時候卻常常受到遺棄,隨手把枯萎的花束拋到垃圾堆中。林黛玉不這樣,她對落花是那么憐惜,她準備了錦囊、花掃、花鋤,將落花細心地收集起來,埋到乾淨的土中。雖然葬花並不是她的首創,唐寅、納蘭容若、等都提到過葬花,但她是最認真、全心全意投入的一個葬花人。
林黛玉多愁善感,當然是因為作者給了她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命運。她是從揚州來的一個孤女,雖然因自己的孤苦常感到悲哀,但又桀驁不馴。她愛賈寶玉,與賈寶玉一樣反對'仕途經濟'。賈寶玉是她眼中唯一的不是'臭男人'的男人。她非常了解賈寶玉的品性,了解他的執著、泛愛;以至常常一針見血說出賈寶玉的內心活動。例如,在大家聽了劉姥姥的信口開河的故事後,知道賈寶玉已經對子虛烏有的茗玉小姐著迷。當賈寶玉說等下雪了:"...請老太太賞雪豈不好?我們雪下吟詩,..."林黛玉忙笑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呢。"又如,在金釧的生日,賈寶玉帶著茗煙到郊外井邊祭奠了金釧後回來,編排了一番語言哄賈母后,林黛玉卻借《荊釵記》故意對寶釵說:"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麼!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林黛玉已經猜出賈寶玉是去祭奠金釧了。又如,在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在河上坐船時,有一段有趣的對話。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林黛玉真的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嗎?當然不是,是她不喜歡賈寶玉與薛寶釵的一唱一和,他要賈寶玉聽自己的,不聽薛寶釵的,如此而已。
林黛玉的葬花詞是千古絕唱,但仔細分析葬花詞的內容與葬花前後的內容,對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就會有不少疑問。
林黛玉雖說是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但受到外婆賈母的百般憐愛,剛進府時,賈母把她與自己最喜愛的寶貝孫子同住在碧紗櫥的內外床,使他們有耳鬢廝磨、兩小無猜的機會。一直到榮國府元宵開夜宴時,雖然賈母很喜愛剛來的寶琴,但還不會忘了黛玉,要把寶琴,湘雲,黛玉,寶玉四人安排在自己旁邊,跟著自己坐,而其他女孩,寶釵,李紋,李綺,岫煙,迎春姊妹等都安排在遠處。因此越劇電影《紅樓夢》把賈母游大觀園時把林黛玉撇開,帶著王熙鳳、薛寶釵等喜笑顏開,而讓林黛玉孤零零地去葬花的情景是對《紅樓夢》的篡改,是改編者的杜撰,以為只有這樣才顯出林黛玉的孤苦。林黛玉伶牙俐齒,說話不讓人。端午節寶玉、襲人、晴雯鬥嘴時,林黛玉可以毫無顧忌地拍著襲人的肩膀叫她'好嫂子'。紅玉與墜兒的滴翠亭私語,害怕被林黛玉聽到,說'林姑娘嘴裡又愛刻薄人'。林黛玉口無遮攔,對送宮花的大管家之一周瑞家的,可以用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使得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可以在薛姨媽處吃酒時,幫著寶玉擺脫討人厭的李嬤嬤,一面悄推寶玉,使他賭氣,一面悄悄的咕噥說:"別理那老貨,咱們只管樂咱們的。"那李嬤嬤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說道:"林姐兒,你不要助著他了。你倒勸勸他,只怕他還聽些。"林黛玉冷笑道:"我為什麼助他?我也不犯著勸他.你這媽媽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給他酒吃,如今在姨媽這裡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媽這裡是外人,不當在這裡的也未可定。"李嬤嬤聽了,又是急,又是笑,說道:"真真這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
應該說,在榮國府,沒有人敢欺負林黛玉,因此為什麼葬花詞中要寫:"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但在葬花時也還遠遠沒有病到不起的地步,她還能背著花鋤,還能掘土,以後在魁奪菊花詩、即景聯句中還要大顯身手,為什麼要悲嘆"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更奇怪的是為什麼要吟出:"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這樣悲涼的句子?
林黛玉在葬花前,由於吃了怡紅院的閉門羹,對賈寶玉有很大的不滿。但也僅此而已,沒有到需要'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的地步,何況一大早賈寶玉已經匆匆到瀟湘館來找林黛玉了。作者要給林黛玉寫這樣一首'葬花詞',實在是一個大大的謎。
但是很多讀者並不覺得林黛玉念這樣一首葬花詞有什麼不妥,初讀者對葬花詞可能一掠而過,想知道的是故事的發展,並不去深究葬花詞的內容。讀了好幾遍的讀者或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早已知道最後林黛玉悲慘的命運,早已知道大觀園中女兒們的悲劇人生,覺得讓'群芳之冠'林黛玉來念'葬花詞',是為紅樓夢中所有注定在'薄命司'中的女兒們唱輓歌。但是,作者需要這樣不近情理的寫書嗎?林黛玉不是預言家,為什麼要在大觀園的女兒們還興高采烈時,卻要林姑娘來哭她們要像百花那樣凋零?
最近在'紅樓藝苑'的'學術研究'中看到張貽柱先生與展靜先生的文章,我覺得他們的看法是很可取的,至少揭開了我心中的謎。張貽柱與展靜先生認為:作者是借黛玉《葬花詩》來悼念於四月二十五日遇難的史可法和被殺的揚州軍民,所謂的'芒種節祭餞花神'實際上是祭餞'揚州十日'的遇難者。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由於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對清軍的殊死抵抗,在陰曆四月二十五日,清軍攻占揚州後,在揚州城內進行了屠殺。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清軍對揚州的屠殺是當時漢族文人以及漢族老百姓最痛恨的事。四十年後,孔尚任在醞釀寫《桃花扇》時,在揚州與當地文人聚會,初次碰到苦瓜和尚(即石濤),與石濤吐露要寫《桃花扇》的悲憤心情,講了四十年前' 揚州十日'的慘絕人寰的情景,朗誦了自己已經寫好的《哀江南》曲。本人在《空空道人與吳玉峰》一文中已經提到過,苦瓜和尚可能就是在孔尚任的啟發下,決心寫下了'吊明之亡'的《風月寶鑑》。
林黛玉葬花念葬花詞的日子是四月二十六日,'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昨宵就是揚州被屠城第一天,即四月二十五日,花魂與鳥魂都是死難者的靈魂。對於漢族文人來說,對'揚州十日'的慘痛記憶,猶如'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斷'嚴相逼'自己的'風刀霜劍';一想起這個慘痛的日子,不免就要'...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只有這樣理解,才能解釋作者為什麼要創造一個從揚州來的孤女在四月二十六日來念這樣一篇《葬花詞》。"揚州十日"的屠城慘案,是廣大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改朝換代,戰爭總是要死人的,但攻破了一個城市,讓士兵肆意地屠殺人民,這絕對是一樁極大罪孽。因此林黛玉的'葬花詞'是《紅樓夢》最明顯的'揭清之失'的內容。
作者創造了一個男主人公賈寶玉,又創造了一個女主人公林黛玉。賈寶玉是從赤霞宮下凡的神瑛侍者,實際上是一個皇宮的侍衛走進了大觀園,瑛,是似玉的石頭,像是一塊玉,卻是一塊石頭。女主人公是一株絳珠仙草,下凡來是用眼淚來償還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的。男主人公中包含了作者的影子,也就是作者的思想;女主人公中也必然包含了作者的影子,作者的思想。那么這個作者是誰呢?
在《人間何處賈寶玉》以及《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文章中,我已經論證了賈寶玉這個典型只有曹寅能創造出來。那林黛玉呢?也只有曹寅能創造,曹寅是結合自己的思想、綜合他的很多漢族文人朋友的思想、抽象出這樣一個典型。
曹寅有一首《櫻桃》詩。
櫻桃(楝亭詩鈔408頁)
上苑新芳供御廚,承恩賜出絳宮珠。風吹杏酪嘗初暖,日映瑛盤看欲無。紅到十分春始去,香餘一滴齒皆蘇。柏梁每羨東方朔,七字吟成興倍殊。
他把櫻桃稱為'絳宮珠',這顆絳宮珠是蒙皇帝恩賜的,而這絳宮珠是用'瑛盤'盛著的。顯然,曹寅對皇帝賜給他的這盤櫻桃非常驚喜,對用瑛盤來保護絳宮珠感到非常美妙。我想,這絳宮珠與瑛盤,正是曹寅構思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情緣的來因。神瑛侍者下凡時,是與絳珠仙草同時去的。絳宮珠(絳珠仙草)很脆弱,是弱不經風的,亟需要他這個瑛盤(神瑛侍者)來呵護。
林黛玉是個詩人,曹寅也是個詩人。讀曹寅的《楝亭詩鈔》,可以感到曹寅的多愁善感。看他的詩的題目就可以了解他是多么喜歡用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什麼《夢春曲》、《不寐》、《病中吟》、《涼夜不寐口占》、《聞雁》、《月夜抒懷》、比比皆是,舉不勝舉。
林黛玉愛花、憐花。曹寅也非常愛花、憐花,幾乎見到花就要寫詩。如《瓶菊》、《插瓶菊夜供有感》、《雨中牡丹》、《廊前玉蘭》、《題柳村墨杏花》、《墨蘭歌》《夢中詠白秋海棠醒足成之》、《詠荷述事》、《五白詩》(五白指的是玉簪、梔子、茉莉、粉團、水仙五種白色花)、《詠花信廿四首》等等;還有數不清的詠梅花的詩作。曹寅還有一特點,特別喜歡題畫中的花,如寫完了《題馬湘蘭畫蘭長卷》,又寫了《再疊前韻》、《三疊前韻》,共三長首。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朱赤霞一邊畫,曹寅一邊題,一共題了三十三首詩。(見《楝亭詩鈔》518頁)計有:木芙蓉、桃、蓮蓬、蘿蔔、百合、筍、石榴、雞冠、馬蘭、洛陽石竹、楊梅、菱、木瓜、佛手柑、桃柳蝴蝶、西瓜、栗、桂花、梅花、紫薇、茨菇青蛙、風仙、罌粟、牽牛紅蜻蜓、蛛網、煙花、五瑞圖、紡車婆秫秫(粘高粱)、秋柳芙蓉懸蟬圖、棗栗雜果二首、蕙蘭月季、蒲蘭紅蜻蜓、雄雞冠秋葵,等。
曹寅不但賞花,而且親自拿鋤頭種花,在《春日軒下種秋花》(詩鈔477頁)中寫道:'昨宵微雨好,濕透軒東隅。曉起得晴光,把鍤下階除。下階淡無言,獨自理荒蕪。不惜筋力勞,但恐時節殊。地靜室已幽,況值人事無...'
曹寅也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出了葬花的事。如在《題柳村墨杏花》(見詩鈔203頁)寫道:'省識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題王髯月下杏花圖》(楝亭 272)中寫道:'牆頭馬上紛無數,望去新紅第幾家。前日故巢來燕子,同時春雨葬梅花。'曹寅的一個號為'西堂掃花行者'說明他對落花是很愛惜的。
曹寅會不會創造一個揚州孤女林黛玉來抒發對'揚州十日'死難人民的哀悼呢?且分析下面這首詩:
春日感懷二首(楝亭詩鈔419頁)
檐外微霜拂柳條,行春昨已過花朝(注1)。迎風觱篥(注2)陰嗚咽,垂野星河自動搖。佇立每從愁處久,閒情多向酒邊消。年來更覺休文瘦(注3),檢點軒前有藥苗。
一年花事喜春晴,卻到花時百感生。零亂故國飄艷雪,叮嚀新樹訴流鶯。傷心人醒揚州夢,落日風吹易水城。千古淒涼只如此,繁華原亦累多情。
注1:二月十二為花生日,稱為花朝。
注2:觱篥,簧管古樂器。
注3:休文瘦,:南朝梁沈約,字休文,常多病,腰瘦。
花朝是花的生日(也是林黛玉的生日),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但曹寅卻感到:'迎風觱篥陰嗚咽,垂野星河自動搖。'意思是:簧管樂器飄來陰森森的嗚咽聲,夜空的星星、銀河像要搖搖晃晃地掉下來了。'一年花事喜春晴,卻到花時百感生'晴朗的春天對花是喜事,但到花要開放時卻引起我無限的感慨。'零亂故國飄艷雪,叮嚀新樹訴流鶯。'意思是:經過戰亂的故國已經飄起了豐艷的雪花,大地應該到復甦的時侯了,新生的樹木應該好好的生長,等著柳鶯來歌唱吧!但是,'傷心人醒揚州夢,落日風吹易水城。'也就是說,傷心人還是記得揚州的往事,送行荊軻的易水城還在落日風吹下存在。'揚州夢'指的是什麼?揚州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讓'傷心人醒'呢?顯然,揚州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是'揚州十日'。為什麼春日感懷要提起 '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易水城?這是不是在暗示康熙皇帝不要對漢族文人以及漢族老百姓逼得太緊,要記住在揚州屠殺人民的教訓,要警惕出現荊軻一樣的人物。' 千古淒涼只如此,繁華原亦累多情'。意思是:自古以來的淒涼慘痛沒有能超過揚州的慘絕人寰了,見到今日的繁華,對有感情的人來說誰能忘記過去呢?
當然有人會說'揚州夢'取自杜牧的著名抒情詩: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的'揚州夢'指的是揚州繁華的煙花娛樂場地,曹寅並沒有沉淪在煙花娛樂場地的過去,必然不會用杜牧的意思。何況杜牧的'揚州夢'不可能與荊軻的'易水城'來對仗。
我覺得這兩首《春日感懷》詩,正是曹寅要創造林黛玉這樣一個典型的內心反映。曹寅接觸大批漢族文人,對揚州的慘劇必然會時有涉及。曹寅創造一個生日與花生日相同的揚州孤女來念這篇悼念揚州死難者的《葬花詞》是很恰當的。
曹寅很不喜歡戰爭,在詩中時有反映。如在《宿來青閣》(楝亭23頁)一詩中說:'愁人偏聽荒雞唱,烽火無邊歸夢中。'在《讀梅耦長西山詩》(楝亭25頁)一詩中說:'我頌殘春篇,慨焉嘆行役。風露臥中宵,車馬日枕藉。愧與名山鄰,羞踐世人跡。鬱郁黃塵間,狂吟聊自適。'
曹寅深得康熙的寵信,但他對這種'伴君'的榮譽常感到束縛與沒奈何。如他在《歸舟和培山見答韻》(楝亭196頁)一詩中說:'東南溯歸舟,丘壑厭名勝。感茲風雨交,得暢魚鳥性。軒蓋來無時,盛事每難拼。'意思是:一山一谷(丘壑)任其自然多好,要是成了名勝地,就討人厭了。魚兒與鳥兒在風雨中,反而能發揮自己的本性。無時無刻地與一些軒蓋官員來往,最厭煩一些盛事了。他在《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楝亭223頁)一詩中竟寫了'服官愁過日,識字終悔天'竟懊悔自己認得字了,因為不認得字就不會做官(服官),這樣每天發愁過日子了。他借插瓶的月季花說出'羞入金瓶伴牡丹',他借題白杜鵑寫出'鸚鵡巢中感寄生'。他希望在繁文縟節中脫身,'衙鼓聲銷吏散時,簿書堆里脫身遲',他希望去過神仙的日子,'萬疊煙江千柱宮,三山夢想伴神翁','每於倚枕際,時起入山心','惟托山水音,一寫心中煩'。
這樣心態的曹寅,要寫出一個賈寶玉與林黛玉的人間知己是很可信的。曹寅自號'西堂掃花行者',西堂掃花行者就是林黛玉。
我認為老前輩蔡元培先生給《紅樓夢》的定性:"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是非常恰當的。紅樓夢既不是作者的'自傳',也不是描寫一個家族的命運;當然也不是什麼'反清復明'的志士的宣言書。紅樓夢出現在清初那個時代,廣大老百姓正從戰亂中擺脫出來,廣大知識分子深感到朝代交替中的歷史事實,指出明朝的腐朽與必然滅亡,深責清朝一些傷害人民的做法,用詩詞結合故事來隱隱約約寫出,這就是紅樓夢的宗旨。

《邯鄲記·掃花》

[賞花時] 翠鳳毛翎扎帚叉,閒踏天門掃落花,恁看那風起玉塵砂,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

網站簡介

掃花網,開通運行於2008年5月,原名閭巷掃花,2009年12月25日開始更名掃花網。掃花網是由一群文學愛好者在原風雅洛陽基礎上建立的面向全球中文文學愛好者的原創純文學網站。掃花網以其頁面端莊清秀,內容高雅純靜,功能強大精細,服務優質高效,深得文學愛好者尤其是純文學愛好者的喜愛。網站創辦以來,積極鼓勵、扶持文學新人寫作,開展各種文學活動,培養和發現了一大批的文學新人,也激勵一些綴筆多年的老作者重新拿起筆來,推動了純文學創作的繁榮。 在紙媒文學越來越不景氣的今天,網路文學卻以其發表便捷(只要能上網,在網站註冊一個名字就可以自由投稿),閱讀群體廣(全球上網用戶均可見),作者和讀者間的互動性強(發在網站的文章下,讀者可以自由發表評論,與作者和別的網友達成交流),作品易於使用保存(可以在網上永久存在,隨意複製列印轉移)等優勢,開創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現在的掃花網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章和評論發表,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風在這裡交匯,使這片網路的天空既有風花雪月的嫵媚,又有刀光劍影的激烈,成為文學愛好者最佳的網路生活社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