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東北

挺進東北先遣軍一、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東北。 二戰四平十一、國民黨以接收東北主權為由,拒不接受調處和平。 調動敵軍“南攻北守”二十、東北戰場重開戰事,國民黨軍矛頭直指北滿。

內容介紹

撰寫“第四野戰軍征戰紀實”叢書,主要參考戰史、軍史、 文集、傳記、回憶錄和有關的歷史資料。 為了真實地論述四野征戰歷程,我們特地調查走訪三十多 位老將軍和許多有關同志,他們以親身的經歷和感人至深的史 實,為本書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當初稿寫出之後,我們 反覆徵求意見,數易其稿。力求真實、完整,實事求是。特別 是在出版之前,承蒙有關部門專家審閱,提出具體的重要意見。 本書在撰寫中,得到了原四野的部隊、有關軍區、原後勤 學院、後勤指揮學院、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辦公室、遼 沈戰役紀念館、錦州第四十集團軍等的大力幫助;解放軍畫報 編輯部和第三十八集團軍為本書提供了珍貴的歷史照片。

作者介紹

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部研究員

作品目錄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挺進東北先遣軍
一、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東北。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
投下兩顆核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李運昌從廣播
中受命,冀熱遼部隊會合蘇軍一舉攻克山海關
二、曾克林率部乘火車冒闖瀋陽城,“老大哥”劍拔弩
張,如臨大敵。曾克林、唐凱曉之以理,卡夫通無
言以對。市民歡呼雷動,笑迎子弟兵
三、曾克林飛赴延安匯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方面了解
東北情況後,決定確立新的戰略方針:“向北推進,
向南防禦”。彭真、陳雲、伍修權等受命前往東北,
乘坐的飛機途中發生故障,險些罹難。挺進東北的
部隊,隊伍不斷壯大
第二章 爭霸關東的預賽
四、十萬大軍下關東,各路疾馳。老搭檔奉命奔赴黑土
地―― 羅榮桓抱病灤家口渡海;林彪途中險失愛
女,輾轉赴關外
五、蔣介石搶占東北,處心積慮。國民黨“接收大員”
粉墨登場,搶戴烏紗帽。熊式輝、蔣經國去長春碰
了一鼻子灰。杜聿明在營口遭奚落,撞了南牆
六、杜聿明率精兵,大舉進攻山海關。守城將士頑強抵
抗,“國門”禦敵,眾寡懸殊,被迫撤離,一步三回
首。敵決速攻錦,再次得逞。周家美依依難捨,率
部轉移
第三章 且戰且退 邊談邊打
七、杜聿明部突破山海關。林彪審時度勢,避免倉促應
戰。各路大軍相繼進抵東北,“新兵新槍,老兵老
槍”矛盾突出。東北局決定新老部隊合編,羅榮桓
大講團結,“把巴掌握成拳頭”
八、自治軍正在剿滅匪患,安定後方,國共和談又驟然
升溫。毛澤東親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作出重大讓
步,簽定《雙十協定》。杜魯門敦請剛剛退役的五星
上將馬歇爾出山,飛往中國調停。中共曾考慮把中
央東遷到淮陰;毛澤東也聲言準備到南京政府當委

九、國共雙方雖然達成《停戰協定》, 但是蔣介石卻聲
言東北例外。杜聿明調兵遣將,繼續進攻。林彪在
秀水河子擺下戰場,殲敵一個團及一個營,打了一
個成功的殲滅戰
十、南滿軍區第3和第4縱隊初次接觸國民黨“王牌”
新6軍;雖然在外圍成排成連成營地殲滅敵人,但
攻打遼中等地的核心戰鬥,卻都“煮了夾生飯”
第四章 三保本溪 二戰四平
十一、國民黨以接收東北主權為由,拒不接受調處和
平。東北民主聯軍只能用戰爭制止戰爭,以鮮血
和生命捍衛和平。南保本溪,中守四平,北奪齊
齊哈爾、哈爾濱
十二、國民黨71軍在大窪吃了虧,再不敢迂迴冒進,緊
緊靠攏新1軍,互相策應,正面強攻。民主聯軍
由運動防禦轉為固守硬頂,沭浴鐵火,反覆衝殺,
為爭取和平談判的有利地位,血戰四平街
十三、林彪策劃開闢第二戰場,調兵北上;杜聿明乘勢
聲北擊南,突破本溪。而後敵軍轉兵北上,直逼
四平城下,苦戰之後,敵攻占城防要點,形勢危
殆,林彪斷然實施撤退
第五章 北退南攻 遙相策應
十四、林、彭、羅聚會范家屯,決定放棄長春,退兵松
花江北。南滿軍區乘敵分散,發起鞍海戰役,殲
敵184師一部,該師主力被迫起義
十五、參加四平保衛戰的部隊,按“東總”的部署分路
撤退,逐步擺脫被動局面,在黑石鎮、拉法、新
站連殺回馬槍,扼制了國民黨軍的瘋狂冒進
十六、千里大撤退,全軍需有正確認識;東北根據地建
設迫在眉睫;中央適時對東北局領導重新進行分

第六章 停戰大休整
十七、停戰、休整,東北局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分析形
勢,總結經驗,明確任務,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結
合東北實際情況,制定了統一思想,奪取勝利的
《七七決議》
十八、利用停戰,抽調主力部隊剿滅土匪,發動民眾,
扳倒了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和孫榮久“四大
旗桿”,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建成鞏
固的根據地,使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站穩了腳

十九 補充整編部隊,進行軍政訓練,3縱7師率先開
展了以“訴苦”、“三查”為主要內容的階級教育;
陳雲、羅榮桓指出:“這是部隊教育的方向”;毛
主席也高興地說:“我們從蘇區起,就想找到一
個教育俘虜兵的好形式,這次……把這個問題
解決了
第七章 調動敵軍“南攻北守”
二十、東北戰場重開戰事,國民黨軍矛頭直指北滿。民
主聯軍遼東3縱奉命攻打西豐縣城,在南滿敵人
後院放了一把火,迫敵改變“先南後北,北守南
攻”
二十一、第4縱隊退守新開嶺,占據地利,布下口袋陣,
以八個團的兵力,全部殲滅了號稱“千里駒”的
敵25師,狠煞了敵人的氣焰
二十二、七道江會議是一次歷史性的會議。陳雲拍板:
堅持南滿,保衛臨江;肖勁光決策:4縱插入
敵後,3縱正面防禦
第八章 三下江南 四保臨江
二十三、民主聯軍北滿主力一下江南,東北戰場形成南
拉北打的戰局。南滿肖勁光親臨戰地排兵布
陣,3縱隊正面防禦奮勇揚威;高麗城子陳林
達僥倖漏網,三源浦張勛意外就擒
二十四、杜聿明親赴通化指揮蔣軍再犯臨江,民主聯軍
三保臨江,兩下江南,南打北拉,兩面夾擊,打
得敵人疲於奔命,顧此失彼。國民黨軍謊報德
惠大捷,杜聿明過農安險些落難
二十五、鬆開江解凍開江,杜聿明趁勢出兵,拼湊了十
一個師的十九個團再犯臨江。韓先楚臨陣掛
帥,巧布戰陣,牽牛頂牛,一舉殲敵89師和
162團 (350)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