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耳圖

挑耳圖

【名稱】挑耳圖 此期此圖名曰《挑耳圖》,後經宋徽宗趙佶御題命為《勘書圖》。 越十六日,趙光義即帝位(即宋太宗趙炅),其畫被命名為《應運羅漢》。

基本信息

【名稱】挑耳圖 (勘書圖
【年代】五代
【作者】南唐 王齊翰
【文物現狀】南京大學藏

作品賞析

《勘書圖》卷(一名《挑耳圖》),《勘書圖》,絹本,設色,縱28.4厘米,橫65.7厘米,現收藏於南京大學。據蘇東坡於北宋元佑六年(1091)六月二日《跋南唐挑耳圖》記載,此圖先為著名畫家王詵(晉卿)所有,王氏是宋英宗的女婿,家中有“寶繪堂”,收藏極富。王詵之後,此圖轉入朝奉大夫王定國手中。此期此圖名曰《挑耳圖》,後經宋徽宗趙佶御題命為《勘書圖》。
畫中士夫左手自然擱於椅子扶手上,抬起右手挑耳,面部稍稍右傾,左目微微閉成縫狀,一種挑耳獲得的快感躍然素絹之上。他身著白衣敞開胸襟,長須順柔下垂胸前,蹺腿而坐,雙腳赤露搭墊於鞋上,腳姆指上翹,與挑耳相呼應聯繫,一種閒適愜意的感覺被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另外襯景屏風、几案以及侍童布置得體,簡潔大方,有條不紊,用筆流暢之中有頓挫變化。

作者簡介

王齊翰 五代南唐畫家。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後主李煜朝(961-975)為宮廷翰林圖畫院待詔。工畫人物、佛道宗教畫,兼擅山水、花鳥,以畫猿獐出名。好作山林丘壑,隱岩幽谷,無朝市風埃氣,其畫以筆法工細為特色。
開寶末年富商劉元嗣以高價購得王齊翰畫《羅漢圖)》十六幅,載入京師(河南開封),質於相國寺僧,後劉償其所貸,取贖以歸,被僧以過期拒贖,以至劉訟於官府。時趙光義任開封府尹,督索其畫,一見大加賞嘆,遂留畫並厚賜劉。越十六日,趙光義即帝位(即宋太宗趙炅),其畫被命名為《應運羅漢》。《宣和畫譜》著錄其御府所藏作品有《傳法太上圖》、《三教重屏圖》等119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