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包火燒

挎包火燒

挎包火燒,山東省漢族名吃,以熟豬頭肉夾食,其肉香而不膩,吃時外酥內韌,別有一番特色。民國初年,激進的年輕人剛剛脫掉長馬褂,以穿中山裝看作一種時尚。人們把中山裝的四個兜習稱挎包,燒餅鋪的師傅受其啟發,於是仿製衣兜,做出了與燒餅完全不同的麵食“挎包燒餅”,因其口感味道特別,流傳近百年,發展成為當地人的主要食品之一。

起源

韓莊美食.我國久有“ 南米北面”之說,山東 麵食又以火燒為多。挎包火燒即為微山湖區特有的 麵食。因其形為正方形,頗似挎包,因而得名;另一說,為便於攜帶,這種火燒做得與挎包大小相似,內中夾層可夾上魚肉、菜餚,便於外出攜帶,所以稱為“挎包火燒”。 其當地多以熟 豬頭肉夾食,其肉香而不膩,吃時外酥內韌,別有一番特色。

製作

挎包火燒,是用拌以油、鹽、 五香粉等調料的面,經和面、揉搓、揪劑、擀壓、爐烤而成。用焦炭爐烘烤時,火燒內部受熱 膨脹,外皮向兩面鼓起,香脆焦酥;內里有五、六層夾層,疏鬆柔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