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時代/世界文明史

內容介紹

《世界文明史:拿破倫時代(套裝上下冊)》是世界著名哲學家、文化史專家威爾·杜蘭特歷時四十餘年寫就的曠世巨著,是舉世公認的傳世經典。作者因此榮獲1968年美國普利茲獎和1977年自由勳章獎。這套書總共11卷,記載了人類發展史上的種種文明成果,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學、歷史、教育、藝術、音樂等諸領域,極具可讀性。
作者對於“世界的”“歷史的”這樣的宏大敘事選擇了從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線索貫穿。奧斯卡·王爾德說:“任何人都能創造歷史。卻很少有人能記錄歷史。”杜蘭特這兩樣都做到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為了體現文明的發展對人類進步的推動這一主旨。因此,《世界文明史》絕對不是有關歷史的時間、人物、事件的一種堆積。杜蘭特以文明時流變作為考察歷史的方式,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橫跨諸多世紀的波瀾壯闊的文化圖景,而歷史也就在這樣的舉重若輕中赫然呈現。杜蘭特用他那簡練而富有詩意的文字講述了一個事實:許多往昔的文明留下來的財富是人類的珍貴遺產,是歷史進程中最閃亮的主線。
杜威說,這是一套很有用的書。季羨林說,這是一套把無羈的熱情和橫溢的才華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作者介紹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著名學者,普利茲獎(1968)和自由勳章(1977)獲得者。他用50年時間完成了受到廣泛好評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後幾卷是他和妻子阿拉爾合作的結晶)。92歲時,創作了《歷史上的英雄》,這是他輝煌一生的最後作品。他的《哲學故事》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哲學。他終生熱情的致力於將哲學從學術象牙塔中解放出來,讓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作品目錄

【上】第一部法國大革命第一章革命的背景(1774—1789)法國人民政府第二章國民會議(1789.5.4—1781.9.30)三級會議巴士底獄馬拉(1789)合棄(1789.8.4—8.5)赴凡爾賽(1789.10.5)革命的憲政(1790)米拉波償還債務赴克倫(1791.6.20)第三章立法會議(1791.10.1—1792.9.20)戲劇中的角色戰爭(1792)丹東大屠殺(1792.9.2—9.6)第四章國民公會(1792.9.21—1795.10.26)新共和國第二次革命(1795)馬拉去世(1795.7.13)“偉大的公安委員會”(1795)恐怖時代(1793.9.17—1794.7.28)·觀眾的渴望/·在各省的恐怖/·反宗教戰爭/·大革命吞滅它的後代溫和派(1794.7.29—1795.1O.26)第五章督政府(1795.11.2—1799.11.9)新政府年輕的拿破崙(1769—1795)約瑟芬義大利的鏇風(1796.3.27—1797.12.5)共和曆12月18日的政變(1797.9.4)東方的幻想(1798.5.19—1799.1O.8)督政府的沒落(1797.9.4—1799.11.9)拿破崙之崛起(1799.11.9)第六章大革命下的人生(1789—1799)新的階段新道德·道德與法律/·性的道德風俗音樂與戲劇藝術家科學與哲學書籍與作者斯塔爾夫人與大革命回想第二部法國大革命與英國第一章英格蘭在忙碌另一種形式的革命基層憂鬱的科學羅伯特·歐文(1771—1858)第二章英國的生活階級政府·立法/·司法/-行政宗教教育道德·男人與女人/·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社會道德禮儀英國的劇場總結第三章英格蘭的藝術藝術家建築自漫畫到康斯太布爾特納(1775—1851)第四章英格蘭的科學進步的通衢物理學:拉姆福德和揚化學:道爾頓和德維生物學:伊拉斯謨·達爾文醫學:詹納第五章英國的哲學托馬斯·潘恩論基督教戈德溫論正義馬爾薩斯論人口邊沁論法律第六章文學之轉變報紙書簡·奧斯汀(1775—1817)威廉·布萊克(1757—1827)第七章湖濱詩人(1770 1805)環境華茲華斯(1770一1797)柯勒律治(1772—1794)騷塞(1774—1803)柯勒律治(1794—1797)三人組合(1797—1798)抒情民謠(1798)流浪的學人(1798—1799)格拉斯米爾的田園生活(1800—1805)愛情、勞動、鴉片(1800—1810)哲學家柯勒律治(1808—1817)華茲華斯的巔峰期(1804—1814)高門聖哲(1816—1834)論遺世獨立派騷塞(1803—1845)華茲華斯的獨白(1815—1850)第八章反叛的詩人(1788—1824)褪色的污點(1066—1809)歐陸大旅行時期之拜倫(1809—1811)倫敦之獅時期的拜倫(1811—1814)婚姻試驗時期的拜倫(1815—1816)雪萊的青年時期(1792—1811)雪萊的私奔(一)(1811—1812)雪萊的私奔(二)(1812—1816)拜倫和雪萊的瑞士假期(1816)拜倫在威尼斯衰朽(1816—1818)雪萊家長(1816—1818)雪萊的巔峰時期(1819—1821)拜倫的愛情與革命(1818—1821)對照比薩詩篇(1821—1822)雪萊的祭物(1822) 拜倫的轉變(1822—1824)生存者第九章英格蘭的鄰邦(1789—1815)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第十章皮特、納爾遜和拿破崙(1789—1812)皮特和大革命納爾遜(1758—1804)特拉法爾加角(1805)英格蘭世紀(1806—1812)第三部拿破崙與歐陸第一章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1789—1808)西班牙(1808)亞瑟·韋爾斯利(1769—1807)半島戰爭:三(1808—1812)結果第二章義大利及其征服者(1789—1815)1789年的義大利地圖義大利和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治理下的義大利(1800—1812)國王與教皇戰爭之後卡諾瓦(1757—1822)再見吧!義大利第三章奧地利(1780—1812)開明的專制君主(1780—1792)弗蘭茨二世梅特涅維也納藝術第四章貝多芬(1770—1827)在波恩度過的少年時代(1770—1792)進步與悲劇(1792—1802)英雄的歲月(1805—1809)情人貝多芬和歌德(1809—1812)最後的勝利(1811—1824)劇終(1824—1827)【下】第五章日耳曼與拿破崙(1786—1811)神聖羅馬帝國(1800)萊茵邦聯(1806)拿破崙的日耳曼諸省薩克森普魯士:腓特烈的遺產(1786—1787)普魯士的崩潰(1797—1807)普魯士的再生(1807—1812)第六章日耳曼民族(1789—1812)經濟信仰者和懷疑者日耳曼的猶太人道德教育科學藝術音樂劇院戲劇家第七章日耳曼文學(1789—1815)革命與反響魏瑪文學背景浪漫的狂喜情感之聲施萊格爾兄弟第八章日耳曼哲學(1789—1815)費希特(1762—1814)·激進的費希特/·哲學家費希特/·愛國的費希特謝林(1775—1854)黑格爾(1770—1851)·懷疑派者的進展/·論理學是形上學/·精神·道德、法律和國家/·歷史/·逝世與酬報第九章大陸邊緣各國(1789—1812)瑞士瑞典丹麥波蘭歐洲的土耳其帝國第十章俄國(1796—1812)背景保羅一世(1796—1801)君主的教育年輕的沙皇(1801—1804)亞歷山大治下的猶太人俄國的藝術俄國文學亞歷山大和拿破崙(1805—1812)第四部拿破崙的升沉第一章執政府(1799.11.11—1804.5.18)新憲法·執政官/·部長/·憲法的接受執政府的戰役改造法國(1802—1803)·拿破崙法典(1801—1804)/·1801年之協定光榮之路大陰謀(1803—1804)拿破崙稱帝(1804)第二章新帝國(1804—1807)加冕(1804.12.2)第三同盟(1805)奧斯特利茨之役繪製地圖者(1806—1807)耶拿、埃勞、弗里德蘭(1806—1807)泰爾西特(1807.6.25—7.9)第三章龐大之領域(1807—1811)波拿巴家族半島之戰(1807.1O.18—1808.8.21)冠蓋雲集愛爾福特(1808.9.27—10.14)半島之戰:第二次(1808.10.29—1809.1.16)富歇、塔列朗和奧國(1809)婚姻和政策(1809—1811)第四章拿破崙其人外觀心智性格將軍統治者哲學家他究竟是什麼?第五章拿破崙時代的法國人(1800—1815)經濟教師軍人道德與風俗雷卡米耶夫人法國的猶太人第六章拿破崙與藝術音樂建築及雕刻等畫家舞台界第七章反對拿破崙的文學檢查制度斯塔爾夫人(1799—1817)·拿破崙的報復/·作家/·觀光客/·了解日耳曼·不完美的勝利貢斯當(1766—1816)夏多布里昂(1768—1815)‘年輕時代/·發展/·基督教精神/·勒內·夏多布里昂和拿破崙第八章拿破崙時代的科學和哲學數學和物理醫藥生物學·居維葉(1769—1832)/·拉馬克(1744—1829)心是什麼?保守思想的潮流第九章遠征莫斯科(1811—1812)大陸封鎖法國的不景氣(1811)備戰(1811—1812)莫斯科之途(1812.6.26—9.14)火燒莫斯科歸途(1812.10.19—11.28)第十章厄爾巴島(1815—1814)柏林至布拉格萊茵河轉折點至巴黎和平第十一章滑鐵盧(1814—1815)路易十八維也納會議(1814.9—1815.6)厄爾巴島不可思議的旅程(1815.5.1—5.20)重建最後之役·1815年6月15日:比利時/·6月16日李格尼·6月17日:大雨/·6月18日,星期日:滑鐵盧第十二章聖赫倫那島第二次遜位(1815.6.22)第二次復辟(1815.7.7)投降(1815.7.4—8.8)第十三章結束聖赫倫那島哈德遜·洛爵士了不起的夥伴了不起的獨裁者最後的戰鬥第十四章總結家庭回家、回國回顧結論:歷史的教訓第一章躊躇第二章歷史與地球第三章生物學與歷史第四章種族與歷史第五章性格與歷史第六章道德與歷史第七章宗教與歷史第八章經濟與歷史第九章社會主義與歷史第十章政府與歷史第十一章歷史與戰爭第十二章成長與衰退第十三章真有進步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