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命名法

拜耳命名法是許多明亮恆星都使用的命名法。這套命名法是由約翰·拜耳在他的星圖 《測天圖》 介紹出來的(在1603年時命名為繆斯女神),是在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稱之前由一個小寫的希臘字母引導(在中文則是字母跟隨在星座名稱之後)。

命名的規則

由於許多星座中最明亮的恆星都被選定為α星,使許多人錯誤的認為拜耳是以恆星的亮度來排順序。但是,在當時還沒有辦法精確測量恆星的亮度,傳統上只能將恆星分為六級,在同一級內並沒有相對的亮度順序。拜耳也只是先列出一等星,然後是二等星。通常的做法是大致上依循亮度由頭至腳(或尾)來排列(例如在大熊座北斗七星)。

由上而下法

獵戶座是拜耳命名法的一個好例子,(請記住數值越小的恆星越明亮,2等星精確的亮度是在1.51至2.50之間。)拜耳先為最亮的兩顆1等星命名,參宿七和參宿四,肩上的參宿四(Betelgeuse)是α星,膝蓋上的參宿七(Rigel)是β星,而後者是比較亮的。

先來後到法

先在東方升起的先命名也是拜耳採用的一種方法,北河二(雙子座α)和北河三(雙子座β)就是一個例子。雖然同屬雙子座的北河三比北河二明亮,但因為北河二先在東邊升起,所以是雙子座的α星。
拜耳也許熟知西方的歷史或神話故事,因為在這些歷史和神話中,北河二總是在北河三之前被提及,或許這也是讓拜耳如此命名的原因之一。

北極星法

在天龍座中最明亮的恆星是天棓四(天龍座γ),但是右樞卻是天龍座的α星,因為右樞在是歷史上曾是4,000年前的北極星。幾乎在歷史上曾是北極星的,包括織女星,都被拜耳選做所在星座的α星。
有時的確沒有明顯的順序,舉例來說,在天秤座和人馬座,拜耳都是隨機的分配了恆星的名稱。但希臘字母在字母表上的順序,在上古時代曾用於表示連續的整數,這也許就是拜耳系統會被視為數值系統的原因。
所以,字母α總是被命名給星座內最明亮的恆星,而且經常有些例外,有些恆星已經不在原先的星座內(根據現代星座界限)。無論如何,這套命名法在今天依然被廣泛的使用著。

被重複命名的恆星

有兩顆非常靠近星座邊界的恆星被重複的命名:
五車五:金牛座β,也是御夫座γ。
壁宿二:仙女座α,也是飛馬座δ。
另一顆恆星折威七:天秤座σ,也被重複命名為天蠍座γ。可是他並不在天蠍座和天秤座的邊界上,而是很明確的在天秤座之內

表示法

在英文,拜耳命名法通常有兩種呈現的方式:完整的表示或簡潔的表示,但在中文中就沒有差別了,採用完整的星座名稱和字母的組合(中間不留空格),而且在引用英文時時都會採用簡潔的表示法。

完整的表示

在英文中以完整的星座名稱和小寫字母希臘字母組合,例如天狼星是Alpha Canis Majoris(大犬座α),大陵五是Beta Persei(英仙座β)。

簡潔的表示

簡潔的表視則是以希臘小寫字母與星座名稱的三個字母縮寫來顯示,例如前述的天狼星是α CMa,大陵五是β Per。在早期,還曾以4個字母的縮寫(比如α CMaj)來呈現,但現在已經很少用了。

進階的用法

雖然在拜耳系統中最常用的是小寫的希臘字母,但還是要提一下系統延伸的部分:在24個小寫的希臘之後,先使用小寫的拉丁字母,然後才使用大寫的拉丁字母。這些字母都很少被用到,但有個例外就是英仙座 h(實際上是個星團)和天鵝座 P。還要注意的是在拜耳的命名法中沒有Q之後的字母,像是天兔座 R和大熊座 W都是變星的命名,不是拜耳命名的。
進一步的複雜性是出現在同一個拜耳字母上的上標數字。通常這是代表雙星(主要是光學的雙星而不是真實的聯星),但也是有例外的情形。像是一串的獵戶座π1、π2、π3、π4、π5和π6,則是多顆恆星在一起的聚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