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

招安

招安,也作“招撫”。勸說使歸附;用籠絡手段使投降歸順。招安狹義上是指一個國家的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通常不外乎給予聽任政府的條件,讓組織有機會重新成為合法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的引申含義。

基本信息

基本釋義

拼音:zhāo'ān
招安:統治者勸誘武裝反抗者歸降。

宋江哥哥將令,著我持兩紙書,招安劉唐、史進。——李致遠《還牢末》
歷史上最著名的招安是:水泊梁山。

歷史發展

招安狹義上是指一個國家的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通常不外乎給予聽任政府的條件,讓組織有機會重新成為合法組織。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的引申含義。

被招安有時也只是緩兵之計,如黃巢多次請求招安。明朝末年幾乎所有的流寇皆接受過招安,崇禎十一年(1638年),張獻忠曾經在谷城(今屬湖北省穀城縣)接受熊文燦的招安,授予副將頭銜,並向巡按御史林銘球行跪拜禮。

招不招安,終究只是成王敗寇、因勢利導的事兒。合法地位的政府、非法黑幫賊寇,最終還是要看誰笑到最後。

代表事例

《水滸傳》中的招安

招安《水滸傳》中的招安

《水滸傳》一方面歌頌了農民的造反精神,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招安的慘劇。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是招安讓梁山好漢們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所剩無幾。如果沒有招安,梁山好漢們無疑是在梁山度過一生。打進京城當皇帝就不太可能了。若沒有招安,宋江等人雖然不會像招安了那樣,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但他們死後只會被人們說成賊寇、草寇。反過來,宋江等人招安了,雖然基本上被朝廷迫害致死,但是,他們死後就會被人們說成英雄、好漢、忠臣,而不是賊寇、草寇。

招安的壞處

遭奸臣排擠陷害、破遼國徒勞無功、征方臘兄弟折損,算來都是招安惹的禍。所以招安順理成章地被讀者討厭,不招安就沒這些慘事。那么梁山不受招安會走什麼樣的路呢?不受招安就得和宋王朝對乾到底,梁山乾的是造反事業,大宋朝廷不可能睜隻眼閉隻眼聽任梁山自生自滅,必定要出兵征剿,不招安的結果要么是梁山把宋朝消滅,要么是宋朝把梁山消滅。

悲劇結果

《水滸傳》的招安結果與悲劇結局使這部傑出的現實主義名著帶了點浪漫主義色彩。水滸傳這樣的結局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決定的。儒家的倫理道德、宋江的個人因素、作者的認識、歷史的局限等,各方面的原因錯綜複雜,融合在一起,使《水滸傳》有了招安以及這樣的悲劇結局。

鄭芝龍被明朝招安

明朝大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年輕時是福建海上海盜,人稱“海上閻王”。後來他被明朝招安,任命為福建參將。

義和團被招安

清朝時毓賢義和團的招安,唆使教導其攻打駐京城大使館,最後引發八國聯軍;1902年11月9日張作霖率200餘人被新置新民府知府曾韞招安收編,編為新民府巡警營馬隊幫帶(副營職)。

相關評論

魯迅評《水滸》:“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現實意義

招安的目的有很多,水泊梁山是有效在短時間內消滅競爭對手的方法,雖不能完全被現代社會中企業管理者所借鑑,但是也是招安最淺的層次。有的企圖在股市上有良好的表現,所以這個招安的動機很大程度上注定了結果。相信很多企業更願意通過招安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惠普招安康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