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冷漠

拒絕冷漠

拒絕冷漠 拒絕冷漠 拒絕冷漠

歌曲信息

近日華順文化旗下藝人常艾非最新單曲《拒絕冷漠》全國發行。該曲由著名詞人何欣老師作詞、製作人孫藝程作曲、製作人田一龍把關,精心傾力打造。這是一首呼喚愛心和溫暖的公益歌曲,結合當今社會存在的冷漠現像由感而作,旨在呼籲社會“拒絕冷漠,傳遞溫暖”。
單曲《拒絕冷漠》無論其曲風還是發自內心的歌詞都讓人暖到骨子裡。該單曲對於常艾非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和完美的突破,她用溫柔的唱腔夾雜著陷忍的悲傷與呼喚,痛斥當今社會存在的世態炎涼。在該單曲製作過程中,常艾非不禁聯想到近年來不斷發生的各種不幸的事件,多次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副歌中震撼心靈的絕美高音,融合自己祈盼溫暖的情懷,必將喚醒所有人的愛心。常艾非為達到最佳效果,不斷揣摩歌曲中的意境,最終該EP以完美姿態震撼出爐。
單曲《拒絕冷漠》啟示世人不能繼續麻木,祈盼世間多些溫暖。單曲《拒絕冷漠》必將成為又一廣為傳唱的金曲,持續傳遞溫暖,讓世間的溫情不斷盈滿。常艾非本人表示,這是一個匆忙的來不及感受的年代,希望自己這首歌能喚起更多人的愛心傳遞,溫暖中國,驅逐無情的冷漠。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讓我們一起唱這首《拒絕冷漠》,傳遞溫暖吧。

歌詞信息

《拒絕冷漠》
作詞:何欣
作曲:孫藝程
演唱:常艾非
OP:田一龍
五十六個民族是手足
你有困難我會去幫助
危難關頭愛是種任務
只要團結一路不孤獨
有種信任讓我忘了哭
穿過荊棘從不怕辛苦
不祈求能給我多好的禮物
是愛 最真的幸福
拒絕冷漠 為世界增添快樂
付出微薄的力量 萬家團圓燈火亮
拒絕冷漠 愛融成堅硬的金鎖
當你遇到困難時定有人出現
在危機時刻
拒絕冷漠 愛的光芒圍繞你我
驅散心中的黑暗 繪出美麗的畫卷
拒絕冷漠 讓微笑伴隨著生活
平安健康是心愿 更是人生
最真的旅程
百科名片
拒絕冷漠源於佛山2歲女童小悅悅被碾事件,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可惜的是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32分離世。小悅悅事件引發全國大討論對於道德滑坡的大討論,對於18名路人的冷漠,網友發起了“拒絕冷漠,溫暖你我”的活動,用微博記錄你所見的真善美,讓愛心趕走冷漠!

小悅悅-拒絕冷漠小悅悅-拒絕冷漠

事件回放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裡,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陳賢妹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小悅悅在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重症監護室,腦幹反射消失,已接近腦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32分離世。

病床上的小悅悅病床上的小悅悅

冷漠十八人

從第二輛車碾過小悅悅到拾荒阿姨救起小悅悅期間共有18人經過小悅悅身邊,事發地旁邊一間勞保店的視頻監控記錄,根據記錄,前前後後十八個人選擇了漠不關心。
第一個人:一名白衣深色褲男子,左右張望後,徑直從小悅悅腳邊經過;
第二個人:機車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悅悅,一拐彎繞過離開;
第三個人:淺色長袖衣服男,一直盯著小悅悅,然後像躲著走,越來越遠。
第一輛車碾過第四個人:開著藍色後尾箱三輪車男,從店鋪門口兩次橫向經過,對2米外的小悅悅視若無睹。
第五個人:踩著三輪車的藍衣男子;
第六個人:另一機車男經過;
第七個人:黑衣男子開機車經過,不斷回望小悅悅;
第八個人:一名中年女子帶著黃衣小女孩經過,看了幾眼沒有停步;第九個人:一個穿雨衣的機車男子經過;
第十個人:穿著藍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悅悅身邊來回兩次,除了驚異的目光外再無動作。……
善良的陳阿姨記錄這一切的視頻,來自廣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華勞保經營部,事發地點恰好就是該店鋪的門前。
這間勞保店位於兩條巷道的交叉口,與多數商家一樣,其兩邊的門口上方均安裝了視頻監控。不料,其中一邊的視頻監控,剛好拍下悅悅兩度被碾壓的全過程。
對此,也有網友質疑,“負責視頻監控的人去哪裡了?”
“我們店裡的視頻監控,主要是晚上防盜用的,白天都很少看它。”勞保店的老闆解釋說,傍晚正是
漠視的騎車人每天最忙碌的時候,他和兩名工人正在清算賬目,而他的妻子準備晚飯。
嘈雜的雨打聲,讓忙碌的人們,專心於生意,根本沒注意到店外的異常,車來車往,一切看似正常。

冷漠的過路者冷漠的過路者

事件影響

“在小悅悅事件中,或許你可以憤怒聲討,甚至人肉冷血路人,但當你揮舞道德大棒的時候,底氣是否真的很足?”網友“戀戀紅塵”指出。
小悅悅事件其實正是一道考題,同樣用來拷問我們自己的心靈。金羊網友“竹影吹煙”說:“如果自己身臨現場,會作何抉擇?是馬上救人、報警,還是假裝看不見、繞路而過?當你在為自己的冷漠做辯護的時候,理由真的那么充分嗎?真的那么心安理得么?”
網友“凍結”發表評論說:面對身在街上孤獨無助、病床上命懸一線的小悅悅,我們僅有道德的譴責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救贖,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有罪”的,都要請求寬恕。
網友“馬小山”不乏尖銳地指出:捫心自問,在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扭曲的價值導向譬如金錢至上、為了成功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等等,導致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異化。而一些本應該堅守、珍視和傳承的傳統價值、道德觀念,卻在急速丟失。
孔子說,禮失求諸野。中華民族的禮義廉恥,原本植根於最質樸最底層的“草民”中間。路旁行人口似碑,不管是大是大非的價值判斷,還是急公好義、古道熱腸的民間道德,都是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綿延不絕的重要支撐。
基於此,我們一面對陳賢妹們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一面也必須對冷血的路人報以嚴厲譴責,他們對生命冷漠如斯,不僅是文明社會的恥辱,也讓文明古國蒙羞。
阻止道德的滑坡、托舉向善的力量,正成為今天我們這個社會必須面對的考題。這道考題不僅涉及道德的考問,也關乎文明社會的公民責任。在一些國家,見死不救甚至會構成犯罪,英國的“見死不救罪”規定:如果涉嫌“沒有對涉險人士予以協助”,將面臨法律的懲罰。
在社會道德被嚴重污染的時刻,或者可以讓法律來拯救道德?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走過小悅悅身邊的“路人”,請停下來,拉她離開街心;或伸出援手,將她抱離險境,這是本分,更是底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