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兒鎮

拐兒鎮

拐兒鎮位於山西省左權縣東部,距縣城45公里。全鎮4107戶,13837人,耕地面積18600畝。屬純農業鄉鎮,主要產業以農業種植、核桃栽植為主。有豐富的白砂岩板材資源及豐富的石灰岩和製造鉀肥的紅油礦資源。開發“核桃、石材、蔬菜、旅遊”四大產業,加強農村水利基本建設,要充分利用胡家溫灌溉建設的有利條件,在灌區內新增1000畝水澆地。

基本信息

介紹

拐兒鎮拐兒鎮
核桃樹目前已達到40萬株。鎮黨委、政府圍繞核桃樹管理將加大培訓力度,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集中培訓。目前已培訓3個村104人。老井村和萬達自然村是著名的原生態影視拍攝基地。吳天明導演重返老井,尋找當年的足跡;《老井〉》劇組重回老井,紀念電影《老井》拍攝20周年。拐兒村北規劃出占地50畝的移民小區,可容納250戶。

拐兒鎮,原有行政村35個,現有行政村23個。大爐(方谷連),秋林灘(前坪上),趙垴(前峧、關長溝、豆垴),拐兒(小亭溝、大堡岩、長截、南溝、長截岩、田渠坪),仙仁坪(牛道峧),駱駝,東五指,西五指,玉心溝,秦家莊,路家莊,天門,阪上,石玉峧,小窯上,桃園,寺坪,舊寨,故縣,河東,南岔,板峪,後板峪。

拐兒鎮位於縣城東北,瀕臨東漳河畔中游,鎮政府駐地拐兒村,距縣城45公里。全鎮東與芹泉交界,南與粟城鄉為鄰,西靠寒王鄉遼陽鎮,北與河順縣許村接壤。東西長19.41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面積232.95平方公里,耕地14100畝,人口密度60.39人/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1個自然村,3865戶,13870?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3375口),男女全半勞力7365個。全鎮土地總面積34.43萬畝。其中農業用地2.27萬畝,占總面積的6.53%;林地8.48萬畝,占24.63%;草地0.47萬畝,占1.37%。

種植業以糧食為主,主要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其次有豆類、莜蕎麥、雜糧、油料等。
全鎮天然草地面積0.47萬畝,主要草種有狼尾草、牡羊草、野豌豆、披鹼草等。
主要礦產有白砂岩、粉砂岩等建築材料資源。

2003年全鎮經濟總收入為3166萬元,糧食總產326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368元。1999年以來,拐兒鎮緊緊圍繞建設核桃大鎮這箇中心,實施開放活鎮、科技興鎮、商貿重鎮、調產強鎮四大戰略,先後實施了20項重點工程,特別是核桃業、公路建設、小城鎮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發展

拐兒鎮拐兒鎮
核桃產業基地 2003年春季栽植20萬株核桃樹,分布在一川四溝6個園區。一川:上川3個村(駱駝、秦家莊、路家莊),建設園區2000畝;下川4個村(寺坪、舊寨、故縣、河東),建設園區2000畝。四溝:東溝4個村(天門、阪上、石玉峧、小窯上,加上拐兒村),建設園區1000畝;西溝3個村(西五指、南岔、趙垴),建設園區1000畝;上西溝5個村(東五指、玉心溝、桃園、板峪、後板峪),建設園區1000畝;下西溝3個村(秋林灘、仙人坪、大爐),擴展完善建設園區1000畝。總計8000畝。加上原有老樹折合面積2000畝,實現了萬畝良種核桃園基地,總數達到40萬株,人均達到30株,成為全鎮的一項主導產業和今後農民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經濟來源,建成左權第一核桃大鎮。

特色農業工程 重點建立了沿清漳河兩岸,以東五指、路家莊、河東、駱駝為主的瓜菜保護地,栽培2000畝;建立了東五指、駱駝村為主的蔬菜溫室高效農業生產基地100餘畝;建立了上西溝為主的小雜糧生產基地1000畝。

石材業開發 以鎮建材廠、晉峰建材廠為龍頭,最佳化管理機制,採用公司帶農戶的形式,促進了企業融合,提高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開採量由過去的6萬平方米增加到12萬平方米,總產值突破500萬元,特別是公司帶富了120個民營大戶,解決了700多個剩餘勞力的就業問題。

路網建設 拐兒鎮是晉中市唯一不通油路的鄉鎮。全鎮上下萬眾一心,克服重重困難,貫通了松店(松煙、店街)線,23個行政村有20個村通上了水泥路,占到87%,打破了制約拐兒經濟發展的瓶頸。2004年晉中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拐兒鎮集體二等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